首頁>資訊>

將“不可預測”進行到底,這是特朗普的邏輯。至於後果如何,似乎不是他在乎的問題。

美國當地時間12月18日上午,美國多家媒體曝出一個突發訊息:美國國防部與拜登團隊的權力交接,被叫停。

有五角大樓官員向美國媒體透露,不明白是何事促使米勒叫停權力交接,也不清楚他的行為是否徵得了特朗普的同意。12月18日下午,特朗普與米勒在白宮會面。截至發稿,美國媒體上還沒有這次會面的相關訊息。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的召見,絕不會是對米勒“違背上意、擅自做主”興師問罪。

在離交出總統大權僅一個月之際,特朗普到底想幹什麼?

12月17日白天,拜登的過渡團隊本想按照原定安排,與國防部相關人員舉行會議。但他們得到的訊息是,當天的會議被取消了。

這份全文不到400個單詞的宣告,第一句是這樣寫的:國防部將繼續為“機構檢核小組”(拜登團隊裡負責權力交接的成員)提供必要的支援,以確保我們國家和國民的安全。

然後,宣告對國防部在權力交接中所做的事情做了說明,並列出了好幾組資料:與265位官員舉行了139次會面;迴應了161次資訊請求;提供了4400頁控制級非公開情報,以及900頁解密情報。該宣告稱,“任何時候國防部都沒有取消或拒絕任何會面。”

根據這份宣告,接來下的兩週時間,國防部的主要任務將轉向實施“曲速行動”(特朗普在今年5月宣佈的防疫計劃,主要內容是加速新冠疫苗的研發、病毒檢測以及疫苗分發等)。該宣告還表示,在雙方同意休假安排(holiday pause,從12月18日開始)之後,涉及40位官員的大約20次面談,將推遲到明年1月1日之後。

國防部網站上以代理防長米勒名義釋出的宣告

美國《星條旗報》援引國防部匿名官員的話稱,這個決定不是卡什·帕特爾(米勒的幕僚長,負責國防部權力交接事務)或者米勒的陰謀,只是放緩了交接程式。

但是,拜登團隊方面,提供的是完全不同的版本。

事情很清楚,拜登與特朗普團隊裡,肯定有一方在撒謊。

拜登過渡團隊發言人詹·普薩基迴應說:“我們沒有必要傳遞那種資訊,關於我們提供的資訊,我覺得你們能夠做出自己的判斷。”她還說:“提供關於權力交接的不實資訊,不符合我們的利益。我們當然傾向於事情照常推進,那是我們的希望。”

此外,對於米勒宣告中所說的“任何時候國防部都沒有取消或拒絕任何會面”,亞伯拉罕做了直截了當的反駁。他對媒體表示,得益於一些部門的建設性合作,過渡團隊在較短的時間裡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我們也遭到了一些阻撓,包括國防部裡政治任命的官員(暗指米勒及其幕僚長,他倆都是特朗普在11月9日任命的)。”

亞伯拉罕所說的國防部阻撓權力交接,並非空穴來風。

挖坑、捅刀

“我們很快就會明白,什麼叫背後捅刀。”被特朗普解僱的前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在特朗普沒有放行權力交接時,說過這樣的話。他還說,“他(特朗普)會竭盡所能,讓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日子不好過。”

雖然權力交接在11月23日啟動了,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博爾頓的判斷不僅沒有失效,或許還更有警示意義。11月3日大選結束後,特朗普的一系列操作,很難說不是在給拜登挖坑,甚至捅刀。

特朗普

擔任參議員30多年的拜登,對美國政治、權力運作的熟悉程度,在如今美國政界能與其比肩的人並不多。如果算上八年的副總統經歷,那“老司機”角色絕對是無人能及了。也就是說,如果一切正常、順利,明年1月20日入住白宮的拜登,能迅速進入執政狀態,不需要傳統上的“總統實習期”。

但是,特朗普硬生生地在給拜登製造“倉促上陣”的效果。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權力交接是個非常複雜而艱鉅的過程。拜登需要任命的官員多達4000多位,其中有1200多位需要走參議院聽證流程。正常情況下,兩個月時間讓重要官員就位,挑戰也不小。

2000年小布什對陣戈爾的那次大選,11月7日投票後,12月12日最高法裁決後,最終勝者才確定為小布什。但是,在12月12日之前,小布什與戈爾就佛羅里達州的選舉結果打官司期間,時任總統克林頓,就指示政府相關人員與小布什團隊分享與國家安全相關的簡報。因為,在美國總統權力交接中,國家安全是最受重視的領域。

小布什與戈爾

拜登就沒那麼幸運了。11月7日選舉結果基本明朗後,不承認敗選的特朗普,直到11月23日才允許美國總務管理局啟動權力交接。在這個過程中,拜登團隊不僅無法進行權力交接,還收不到依據《總統權力交接法》應該得到的簡報。

拜登的“不幸”還有那麼一點諷刺的意味。在11月23日前,當選副總統哈里斯,能以參議員的身份獲得一定的安全情報資訊,但沒有任何官職,也沒有議員身份的當選總統拜登,只能靠打聽。

所以,就有了後來拜登的忍無可忍:“很難理解這個人(特朗普)是怎麼想的,他的所作所為令人髮指。”

拜登

從拜登團隊的角度看,如果說選舉訴訟尚在遊戲規則範圍內,但特朗普故意拖延權力交接,則是在直接傷害拜登。特朗普拖延得越久,留給拜登組建執政團隊的時間就越短,入主白宮後順利施政就越困難。

再後來,權力交接終於上路了,但拜登的白宮之路依然坎坷。

國防部權力交接被叫停,可以說是特朗普給他挖的一個大坑。甚至,坑裡還可能有一顆炸彈。

2000年的那次大選,因為選舉爭議而延誤了權力交接。2001年,小布什就任總統的100天時間裡,走完參議院聽證程式的官員,數量只有2009年奧巴馬政府同期的一半。

後來,負責調查911事件的美國“911調查委員會”在最終的報告中,就指出了國家安全團隊沒有完全到位,可能導致小布什政府應對911恐怖襲擊,在時間上比較倉促。

該報告建議,總統權力交接中,國家安全團隊的任命應放在優先位置。正是遵循了那份報告,小布什政府與奧巴馬政府的權力交接,雙方都認定為“完美”。

代理國防部長米勒,在宣告中也提到了“完美”(flawless)。他的邏輯是這樣的:國防部今後把主要精力放在應對新冠疫情上,就是為了確保完美的權力交接。從另一個層面看,米勒所說的休假是“定向”的,只針對權力交接,國防部還會忙著應對新冠疫情。

“雙方團隊不能共事,其後果遠遠超過明年1月之後。”亞伯拉罕不僅感受不到“完美”,還異常焦慮。美國智庫企業研究所學者科裡•舍克對媒體表示,拖延國防部權力交接既無恥又危險。“代理國防部長做出的這個決定,將是他短暫任期裡(兩個多月)能被長久記住的行為。”

新美國安全中心學者洛倫•德容格•舒爾曼,曾參與過從小布什總統到奧巴馬總統的國防部權力交接。她對目前的情況表示嚴重擔憂,“讓新政府的國防部儘快開展工作,不是一個可以選擇的問題,因為國家安全沒有假期。”

療傷、自殘

11月3日大選投票結束,尤其是11月7日拜登宣佈勝選後,特朗普一直在等待,等待那個永遠沒有出現的翻盤。

“特朗普將成為我們的總統”,2016年大選結束後希拉里在敗選演說中說的這句話,或許永遠不會成為特朗普的參照。除了在推特上宣佈“我贏得了大選”,特朗普團隊還發起了一系列選舉舞弊訴訟,試圖做出將選舉拖入加時賽的效果。

但這些操作算不上加時賽,充其量只是大選的幕後花絮。

大規模選舉舞弊訴訟,遭遇了大規模的失敗。12月8日,美國最高法駁回了特朗普要求阻止認證賓夕法尼亞州選舉結果的上訴,讓他的“翻盤”希望煙消雲散。12月14日,美國各地選舉人舉行投票,正式選舉拜登為下一任美國總統。這個結果,讓特朗普看到了木已成舟。

對於特朗普的近況,路透社最近的文章有這樣一段描述:“雖然特朗普在四年任期內,都表現得很外向,但最近幾周他基本上都避開公眾視線,主要是透過推特與外界溝通。除了一次強調新冠疫苗研發速度的公開講話以外,他幾乎沒有什麼行為表明他在專心治理國家。”

特朗普在自我療傷。

多位白宮官員對美國媒體透露,大選結束後特朗普情緒低落、心情沮喪。或許他覺得,整個美國都應該跟著他一起悲傷。

特朗普在推特上像復讀機一樣重複“選舉舞弊”,說明他內心真的認為自己的第二任期,是被剝奪的。

所以,在自我療傷的同時,特朗普還在“硬扛”。12月18日,他在推特上警告共和黨的參議員們強硬起來,“不然你們將失去共和黨。我們贏得了總統選舉,大贏。我們要爭取,不能讓民主黨偷走選舉!”

推特截圖

給拜登挖坑、威脅共和黨,特朗普的這些做法,客觀上都是美國在“自殘”。

叫停國防部權力交接後,特朗普還會做什麼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大選結束後的一系列操弄,負面後果不會隨著他離開白宮而消失。

特朗普把自己塑造為“選舉舞弊”的受害者,已經產生了政治效果。他敢於公開威脅共和黨議員,底氣來自於目前他在共和黨內的高支援率。路透社和益普索集團11月中旬的民調顯示,68%的共和黨人對選舉被操弄表示擔憂。

民調還顯示,55%的美國成年人認為11月3日的大選結果是合法、準確的,比例比2016年下降了7個百分點。28%的人認為選舉被操弄了,比例比2016年上升了12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特朗普把自己塑造為“選舉舞弊”的受害者的行為,與美國民眾對選舉體系信任度下降之間,呈現的是正相關性。

推特截圖

特朗普遲遲不承認敗選、阻撓權力交接,在美國的選舉政治中開了一個先例:如何在大選結束且自己敗選的情況下,繼續打擊政治對手的當選合法性。特朗普擅長的是惡化危機,而非解決危機。

這個邏輯,在他敗選後依然有效。

但這個有效,對美國的選舉政治與民主體制,很可能不太妙。

作者 | 南風窗資深主筆 雷墨

編輯 | 何子維

排版 | 翁 傑

7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巴拿馬猴已經進入了石器時代,繼續進化的話,會不會威脅到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