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一個充滿火藥味還是人情味的談判氛圍?| 談判的雙管齊下 第六篇

全文共2616字,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

1 引言

老屠和老朱又吵起來了。

昨晚我和這兩口子吃火鍋的時候,他們倆在“該允許兒子喝幾杯酸梅汁”的問題上爭論起來。

媽媽老朱認為孩子喝太多酸梅汁會胖;

爸爸老屠認為應該控制,但不應該太教條的限定到底幾杯;

老朱說,

你說到底應該是三杯還是四杯?現在定下來,以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就無需爭論了。

老屠似乎不願意回答這個問題,

你說幾杯就幾杯......

老朱說,

你為什麼就是不願簡單地回答一個問題來結束這場爭論?

一旁的我,既看到了老朱眼中的費解,也看到了老屠眼中的無奈。

很多人都反感我把婚姻比作一場歷時長久的談判,我甚至被人罵作“把婚姻當做談判的蠢貨”;

然而我卻總是在婚姻上看到“談判”的縮影。

無論你在談判中遇到的“爭論”是為了什麼,你希望這個“爭論”是在一個怎樣的氛圍?

是一個充滿火藥味的氛圍?

還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氛圍?

婚姻亦是如此。

2 氛圍

我們依然在“談判的雙管齊下”這個系列中,它的思維方式來自哈佛商學院的“三維談判系統”。

談判的第一個維度是“討價還價”,第二個維度是“協議構思”;

“討價還價”是一個對抗爭搶的過程,“協議構思”卻是一個合作創造的過程;

談判的過程很重要。

“氛圍”對“過程”更重要。

在一個好氛圍的談判過程下,人們更傾向於接受對方的建議,會更認可談判協議的價值,更認同協議的公平;

相反,在一個差氛圍的談判過程下,人們更容易拒絕對方,會更多疑,甚至更好鬥,哪怕眼前的協議已經非常有價值。

哈佛大學的比爾-尤里教授對此給出一些建議,

談判中的人應該時刻提醒自己去營造一個“好”氛圍。

比如,

一個“肩並肩”的氛圍,就要好於一個“面對面”的氛圍。

一個用“談判夥伴”來做稱謂的氛圍,就要好於用“談判對手”來做稱謂的氛圍。

甚至於,當我們在會議室請對方坐下的時候,和他們並排坐在一起的氛圍,都要好於讓他們坐在對面的氛圍。

文首故事中老屠和老朱所爭論的過程,如果是在一種更“人情味”的氛圍中,那麼他們的焦點就會更傾向於“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利益”;

傾向於制定具體規則的媽媽,是為了以後孩子無論和爸爸媽媽誰在一起,都容易遵守這個規則並保證最好的健康習慣;

傾向於不具體約束的爸爸,是為了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提升孩子自律的良好習慣。

其實他們沒有任何分歧,在一個更有“人情味”的氛圍中,他們倆一定會認同,結合雙方的意見對孩子來說最有利。

而他們卻營造了一種更有“火藥味”的氛圍,那麼很自然這場爭論就會失焦,他們會互相抵制,陷入試圖說服對方、責怪攻擊的惡性迴圈之中。

3 表達的分類

劉潤老師最近有一段話是這麼總結的,

一個人的表達,可以細分為事實(Fact),觀點(Opinion),立場(Stand)和信仰(Belief)。

儘管存在著“盲人摸象”這樣的侷限性,“事實”依然是四個分類中最不容易有爭議的部分。

然而“觀點”這個東西就開始大相徑庭、爭論不止了;

更大的問題是,很多人並不能區分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觀點”;

在“爭論”中,把自己的“觀點”當做“事實”,強加在對方身上,可能是破壞談判氛圍最厲害的手段之一。

到了“立場”,爭論的激烈程度又上了一個臺階。

如果你覺得“談判”是一種可以透過學習提高的事情,那麼第一件要學的,就是切忌“立場爭辯”。

“立場”是被自己利益牢牢鎖死的東西,利益不同,立場自然不同;

談判中最浪費時間和破壞氛圍的事情,非“立場爭辯”莫屬。

最後如果你們爭論的範疇屬於“信仰之爭”,那麼恭喜你,按照劉潤老師的說法,

第一,你不會獲勝。

第二,你會失去這個朋友。

有意識的去辨別雙方的表達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和立場,甚或信仰,有助於我們的談判氛圍,增加“人情味”,降低“火藥味”。

4 “具象化”到“抽象化”

我是個情緒化的人,總是對看不慣的事情,毫無保留的表達我的觀點和立場。

有一次,我跟好友牛大頭吐槽,

現在這些快遞到底是怎麼想的?不應該是送貨上門嗎?招呼都不打一個,就把東西扔在驛站!

我甚至開始人身攻擊,

我真是越來越看不起這些亂扔東西的人......

牛大頭用了一個很讓我驚歎的方式來解釋我的反應,他說,

桔梗,你過於“Take it personal”,你喜歡把不同觀點和立場的事情具象化,把它訴諸到具體的人身上,比如這些快遞員。

然而,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如果你能聚焦他們背後的利益,把人物抽象化,就不會有情緒了。

一語驚醒夢中人!

牛大頭說得沒錯,我馬上意識到,這些快遞員背後,是菜鳥驛站和快遞公司的大布局,是物流行業推行最後一公里的新模式;

儘管這個模式還不能被我這樣的使用者接受,但這又怎麼是這些快遞員的錯?

但這個把“具象化”變得“抽象化”的思維方法,卻十分驚豔,對“談判”十分有意義。

當我們在談判中遭遇不同的觀點和立場,我們的反應都十分容易“具象化”,

這個價格你不覺得心太黑了嗎?我不想和唯利是圖的人合作!

說這話前,先等一等,想想對方背後的利益是否存在合理的解釋?

把剛才對眼前這個人的“具象化”觀點,轉化為“抽象化”的理解會怎樣?

對方在價格上的堅持,也許是因為公司高層的戰略合作協議,使得他們在報價上有恃無恐;

也可能是因為季度末的普遍壓力,讓對方公司的折扣審批流程凍結,他也無可奈何。

無論如何,把原因歸結為對方“人格”上的缺陷,總不是一個能夠帶有“人情味”的做法。

5 “普遍化”到“具象化”

然而,當我們經過長期的影響,又容易形成“普遍化”的偏見。

來看一個例子,一家客戶在和一家外包供應商正在就外包合同續約進行談判;

因為客戶在過去長期的合作中,總是聽到各種傳聞說,這家供應商給自己的價格非常高,客戶覺得自己成了冤大頭。

這個長期的印象讓客戶形成了“普遍化”的偏見,使得這場談判蒙上了巨大的陰影,客戶甚至說,

你們過去這些年多賺了我們這麼多錢,你要我現在還怎麼相信你?

供應商深感委屈,不知道該如何證明自己。

針對這樣的問題,哈佛大學的尤里教授的建議是,

如果要改變“普遍化”的觀點,需要把它們再轉為“具象化”。

針對客戶“普遍化”的觀點“價格不合理”,這家外包供應商想了一個“具象化”的辦法;

透過和客戶簽訂保密協議,供應商把自己和其它類似客戶的合同展示給這個客戶看;

在“具體”比較了自己拿到的價格之後,客戶意識到雖然自己的價格不是最低的,但也低於大部分其它客戶。

之後,供應商還答應客戶把價格調整到最低水平。

雙方的談判氛圍恢復了正常,外包協議順利簽署。

6 小結

談判的氛圍需要你格外用心營造。

警惕表達的類別,讓我們更有“人情味”。

-

如何把談判的第一維度和第二維度結合起來?”

-

“ 談判的雙管齊下 第六篇 ” 待續

--- 桔梗[email protected]

10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文玩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