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瓜媽說:

前陣子王祖藍2歲的女兒因為身高上了熱搜,照片裡寶寶已經到王祖藍的腰了,王祖藍自己也說女兒隨媽媽,長得很快。王祖藍自己不高(162cm),但因為老婆高(175cm),女兒目前看來很有希望逆襲!

身高一直是父母非常關注的事,因為它事關職業選擇(比如軍警類都有最低身高限制)配偶選擇(常看到新聞男子因為個子矮屢遭姑娘拒絕)等,多少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王祖藍女兒一樣逆襲成功,但並不是每個寶寶都能這麼幸運。

我有個鄰居,因為孩子個子偏低,媽媽沒少帶娃尋醫問藥調理身體,今年上大班了,媽媽甚至還萌生了讓娃留一級的想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怕孩子上小學後因為身高矮體能差而不夠自信。

其實我很理解鄰居媽媽的這份苦心,因為一旦成年,身高就無法再改變,所以有“身高焦慮”的媽媽不在少數,我經常在後臺看到媽媽的留言,不愛喝奶、睡得晚、不愛動,這些問題指向的其實都是怕孩子長不高的焦慮。

今天就來說說寶寶的身高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這些年聽過的關於長高的“偏方”(喝牛奶、打籃球、跳繩)有沒有用,你所知道的長高秘訣,很有可能是錯誤的。

七分天註定,三分靠打拼?可能是白打拼!

關於寶寶的未來身高,網上有很多公式,基本都是以爸爸和媽媽的(實際)身高為基礎做公式化的計算,比如國際上比較認可的FPH法公式:

男孩身高(釐米)=45.99+0.78×(父身高+母身高)/2±5.29

女孩身高(釐米)=37.85+0.75×(父身高+母身高)/2±5.29

拿王祖藍女兒為例,預測身高是164.41±5.29(159-170之間),前後差了10cm,但最高也不會超過170,明明媽媽有175,這是為什麼呢?

世界約 300 個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對 25 萬人的基因組進行研究,發現對人的身高有直接和間接作用的基因區域多達 400 個

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博德研究院的喬爾·希爾施霍恩博士認為,根據研究結果,人類的身高几乎完全是由遺傳決定的,人類 90% 的身高突變來自於遺傳,即基因。

這種藏在基因裡的秘密,目前還沒有被完全破解,但可以確定是個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比如:

1.基因會決定長高的時間,有的人青春期前就停止長高了,有的人則會一直長到20幾歲;

2.基因影響體型,長高主要靠長骨來完成,也就是說天生腿長、脊柱長的人更容易增高;比如下圖中,脊柱增長2倍,腿骨增長4倍,都是身高增長最關鍵的兩個點。

3.基因還透過內分泌、消化、神經系統來影響,有的人生長激素分泌時間長,那麼相同時間裡,身高發育的時間就更多,更有利於身高增加;而消化系統好的人,可以攝取更多更好的營養,也對長高有影響(比如幾乎每個高個子寶寶一般都有個好胃口)

這些刻在基因密碼裡關於長高的資訊,就構成了每個人的“基因身高”。

但這些關係到身高的基因也需要合適的環境才能充分表達,也就是說,基因身高決定身高的上限,而讓基因身高充分表達有賴於各種環境條件,比如營養、疾病防治、心理健康等。

而我們需要做的是,儘量減少這些環境因素對寶寶長高的負面影響努力讓寶寶的基因身高充分表達。這也是我寫科普文章總是強調疾病防治和營養攝入這兩方面的原因。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的科學研究人員收集了200個國家從1914年至今的身高資料。研究發現,發達國家居民的身高穩步增加,一些非洲國家和中東居然在過去幾十年中出現平均身高的下降,比如多哥、史瓦濟蘭和蘇丹,過去20年男子的平均身高減少了2釐米。

報告還指出,"那些營養不良或患有嚴重疾病的少年兒童,長大成人後通常也比較矮"。

狂喝牛奶能長高?沒那麼簡單!

現代中國人的身高,比起上一輩有了明顯的提升,這與80年代以後中國人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營養攝入更好更合理有關。

據統計,中國大陸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是1.718米和1.597米,100年來分別長高11釐米和10釐米。

資料可以看出,營養狀況對基因身高的表達是有很大影響的

而說到營養,就必須說說牛奶了,一直以來關於多喝牛奶能長高的傳言,很多媽媽都深信不疑,身邊也真的有愛喝牛奶又長得特別高的例子,特別是上個世紀50-60年代日本掀起的“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的全民喝牛奶運動。

日本人肉眼可見得長高了,那麼真的就是喝牛奶帶來的改變嗎?

但事實是,“日本人身高增長加速的首要原因是重視營養均衡”,日本進行了全民膳食改革運動,不止“喝牛奶”,還包括重視早餐、向主婦們宣傳推廣“每人每天膳食攝入不得少於30種”等。

因此,單單隻說是喝牛奶才讓日本人長高了,並不科學!

但喝牛奶確實可以補充營養,比如可以強壯骨骼,增加骨密度,只是無法直接增加骨長度。

所以,如果真的想要寶寶長高,與其逼著寶寶一天到晚喝牛奶,不如把更多心思花在營養均衡上。

打籃球、跳繩能長高?天真!

我有個朋友,爸媽都只有160左右,但他卻長到了180,大家都堅信是因為朋友酷愛打籃球的緣故。

而我另個鄰居則對跳躍有執念,兒子剛3歲,就專門買了個蹦床,要求兒子每天要跳200下,期盼這樣能長高。

相信有這樣想法的媽媽不少吧,運動真的能長高嗎?

目前的研究都還沒有找到任何運動對於長高的確切證據,雖然在大家的印象中,打籃球拍球或者跳高運動員都普遍特別高。但運動具有身高選擇,即這些運動本身更適合高個子,所以在挑選運動員時,本身就把身高因素作為重要指標了。

研究結果顯示,游泳、籃球等運動並沒有幫助運動員們突破基因的限制,他們和其他很多非運動員一樣,都是長到了遺傳學決定的身高上限——他們只是充分表達了自己的基因。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運動確實可以促進身體健康和肌肉鬆弛,有助於增強骨骼。

對於寶寶來說,不管是飲食還是運動、睡眠都是有關聯的,比如運動多明顯吃得更多(營養攝入更多),睡得好又可以促進運動和食慾,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共同作用長高這件事。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運動如果強度過大、方式不對,也會造成運動傷害,比如骨折、肌肉拉傷等,這些都會對長高有非常直接的負面影響

身高不足,可以打激素嗎?

我曾經聽過一個說法,青春期可以透過注射激素來長高,乍一聽特別有道理。但諮詢過發育門診的醫生後,才發現這個說法是誤傳

只有腦垂體損傷、先天性發育不好等生長激素缺乏的孩子,才需要打生長激素

一般需要驗血查激素水平,拍片看骨齡情況,醫生再來判斷是否缺乏生長激素,是否需要干預治療。

而且人的組織、器官都與基因身高相匹配的。如果正常人額外注射過多生長激素,看似突破了基因身高,實質卻導致身高帶來的能量消耗、力量支撐等遠大於由基因決定的組織、器官的供應能力。這就是人為的“巨人症”,存在很大的健康隱患

因此,生長激素分泌正常的“偏矮”孩子,醫生出於健康的考慮,不會建議注射生長激素。

這是各年齡段男孩和女孩的標準身高,媽媽趕緊對照一下,如果處在矮小那一檔,媽媽可以帶娃找專業的醫生檢查一下哦。

比如之前我也帶瓜瓜去過發育門診,醫生給瓜瓜測了骨齡,偏小1歲(沒有偏大就說明沒有提前發育),結合瓜瓜6週歲115cm的身高(偏離平均身高2cm),所以醫生判定瓜瓜的身高是正常的,不需要干預,平時注重營養和作息就可以。

醫生還要求每3個月測一次身高,來做身高管理,方便及時發現問題可以儘早干預。

瓜媽最後說:

今天來聊身高的話題,雖然否定了牛奶和運動的長高迷思,但我仍然堅持飲食、運動、疾病防治對於身高的重要意義,咱們沒法改變基因,但還是要努力啊!

如果寶寶不愛喝牛奶或者某天偷懶不想運動,也不用太焦慮,不愛牛奶就換酸奶、乳酪,運動的方式有很多,不只有打籃球跳繩,只要能釋放精力動起來的都可以。

22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兩生離兩死別,對一個風流倜儻的男人又意味著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