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該獎項是經國務院確認設立的工程建設質量方面設立最早、規格最高,跨行業、跨專業的國家級榮譽獎勵,僅頒發給全國各行業設計優、質量精、管理佳、效益好、技術先進、節能環保,並對所在行業產業升級、對所在領域經濟社會發展發揮突出貢獻的建設專案,且具有示範引領作用和品牌效益。

太古供熱專案2014年開工建設,2016年竣工,是國內第一個成功實施的大溫差長距離供熱工程,輸送距離37.8公里,供回水溫差100℃,最大高程差180米,多項指標創行業先例,實現技術難度前所未有。

專案率先採用清華大學與同方共同開展攻關的“大溫差長距離輸送”供熱方案,從古交興能電廠回收乏汽餘熱作為熱源向太原市區供熱,總供熱規模達7600萬平方米,覆蓋太原市區三分之一的供熱面積。

其中,同方綜合運用多級泵站聯調聯控技術、動態水力計算分析技術,構建長距離輸熱的智慧管控和智慧供熱資訊服務系統平臺,制定安全節能執行策略及完備的事故預案,實現了38公里輸熱距離,100℃大溫差、180米高程差、6級加壓長輸系統的穩定智慧化控制,達到隔壓站後超大面積熱網的智慧全網平衡。同時,同方還以自主研發的大溫差換熱機組對換熱站進行改造,大幅降低了熱網回水溫度,使既有管網輸送能力提升50%以上。

太古供熱專案是山西省重點民生工程專案,是全面落實國家節能減排政策、推進城市清潔能源供熱的示範樣板專案。因其創下供熱規模、輸送距離、供熱隧道長度、地勢高差、供熱管道規格、能源站換熱能力等6項世界或國內“之最”,中國工程院江億院士評價該工程“開創全國乃至世界供熱先河”。

同方在供熱領域已構建了清潔能源、餘熱輸配、供熱裝備與特定應用場景相結合的智慧、綠色供熱綜合解決方案,實施智慧供熱面積超過14億平方米,已讓10萬餘戶居民用上了空氣源熱泵採暖。透過“清潔供熱”和“精準供熱”,讓老百姓舒適、溫暖過冬,更有效推動了北方地區的大氣汙染防治和綠色能源轉型。

例如在“2+26”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之一的石家莊,同方也發揮了長距離輸熱技術的優勢,將46公里外的華能上安電廠餘熱引入市區,替代燃煤鍋爐採暖,不僅每年可節約標煤12萬噸,而且電廠能源利用率還提升到了70%以上,實現了節能增效。

作為2020年重點民生保障工程之一,今年石家莊新華區還採用了16臺同方補燃型大溫差換熱機組進行清潔高效供熱改造。當遇到極寒天氣或上游熱源不足時,補燃機組透過氣候補償技術,根據室外溫度及供熱需求的變化分時段控制補燃負荷率,提高供水溫度,有效保證供熱質量。新華區中景香頌小區居民紛紛表示:“暖氣熱了,我們心裡就熱了。”

根據近20個省陸續下發的能源“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推進能源革命、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智慧能源系統”或將成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綠色技術的不斷創新迭代也必然成為能源革命的關鍵手段,為綠色發展目標的實現進一步增加“底氣”。

5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安倍晉三辭職的原因竟然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