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抓落葉》是美國作家湯米·巴勒特的小說。剛看書名,還以為這是一個小孩子游戲的故事,仔細讀下來卻發現這並不僅僅是關於抓落葉的故事,而是關於一個叫做艾略特的孩子的成長心路以及他的成長曆程。

小孩子的成長,有時候是很孤獨的,對艾略特而言,孤獨是常態。某天,他發現自己可以看到怪物,他告訴了父母,父母卻覺得他瘋了,不信他說的話。

在這樣的狀態下,作為父母,要有耐心地鼓勵孩子,而不是一味否認他,讓他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這樣會讓孩子從小就有孤立感。

在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作品《窗邊的小豆豆》裡面,小豆豆第一次去車站和坐電車,從大井町線的電車上下車以後,小豆豆被媽媽拉著手準備走出檢票口。

小豆豆拿著車票,捨不得給檢票的大叔,她問大叔:“這張票,我留下來可以嗎?”大叔說不可以,然後拿走小豆豆手中的車票。小豆豆又看著檢票口的滿盒子的車票問大叔:“這些,全都是叔叔的嗎?”大叔很有耐心地回答:“不是叔叔的,車站的。”小豆豆依依不捨地盯著盒子,說:“我長大了呢,要做一個賣車票的人!”大叔回答小豆豆說:“我家兒子也說想在車站工作,你們一起工作也不錯。”

在這樣的環境裡,大叔工作很忙,有些大人根本就懶得搭理小豆豆這樣一個小孩子。可是大叔卻很尊重小豆豆這樣一個對車票充滿好奇心的小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尊重小孩子的想法,保護他們的純真,有利於他們成長。

小豆豆是很幸運的孩子,因為小豆豆和別的孩子不一樣,她很“不乖”,不是那種大人說什麼,她都照單全收,默默照做的小孩子,小豆豆很喜歡做自己想做的事,並且不顧別人的看法,在被管教的年齡裡,這一點很多大人都覺得很煩,沒有足夠的耐心去讓自家孩子跟別的孩子“不一樣”。

就像在《抓落葉》裡面,艾略特的父母根本無暇去把足夠的耐心留給從小就與眾不同的艾略特。無人理解的小孩子,只能從別的事物和願意理解他們的人當中找到存在感。

艾略特並不像小豆豆那樣幸運,小豆豆在成長的路上,除了不願接納她的幼兒園,後面遇到的人都是願意給小孩子耐心的,願意發掘小孩子不同興趣,又鼓勵小孩子擁有自己想法的,因此小豆豆度過了快樂的童年。

小豆豆的媽媽更是不像別的毫無耐心的父母那樣,因為幼兒園不肯接受太淘氣的孩子而責備小豆豆,相反,媽媽努力去找可以接納小豆豆的學園,找到了更適合小豆豆成長的“巴學園”,遇到了真正懂得教育孩子的小林校長。

在“巴學園”的小孩子們,他們不再是小孩子,而是跟小林校長一樣的人,小林校長了解每個小孩子的特點,不會因為他們學習不好,或者不愛說話,就責備小孩子,相反想出各種辦法來鼓勵孩子們。

《抓落葉》書中的艾略特,在成長曆程當中沒有懂他的父母和老師,還好後面遇到了真正愛他的薩沙度過了一生。其實我們更太多時候像艾略特,獨自成長,在各種打擊當中消沉,曾經渴望得到理解,卻發現最終還是需要靠自己調節心情,才會走出來,能夠被理解是幸運,不被理解是常態。

3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張無忌最後去了哪裡?黃衫女留下的十六個字,指明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