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令美國的中產階級遭受重創,更揭露了美國經濟的不平等!

白領之痛與貧富差距

艾麗莎今年43歲,是紐約的一名律師,3月份以前,她和丈夫過著舒適的生活,家庭年收入在17.5萬美元左右,足夠支付房貸、車貸和信用卡支出,以及僱傭兩名員工。

3月份疫情爆發以後,艾麗莎幾乎處於停工狀態,卻仍要支付房貸、車貸、信用卡。近期,艾麗莎重新開始工作,但是相比疫情前每天4-6份委託,整個8月份艾麗莎只接到了6份委託,收入大幅減少。無奈之下,艾麗莎以工作名義申請了一筆36.5萬美元的貸款,需要還30年。

得克薩斯州的懷特夫婦每個月需要還4400美元貸款和700美元的信用卡賬單,疫情前懷特太太在旅遊公司工作,家庭開支尚能保持平衡,疫情爆發後,懷特太太失業了,她被迫回到校園攻讀學士學位,但是學生貸款和家庭債務卻讓他們一家陷入了困境。

《華爾街日報》將這種情況稱之為“白領之痛”,與低收入群體不同,白領階層家庭收入較高,可以負擔較高的債務,但是一旦失業,就會陷入債務困境中。

原本承諾不裁員的美國金融巨頭們,在疫情持續惡化後也公然違背了承諾,開啟了裁員。富國銀行裁掉了700人,並表示可能會進一步裁掉上萬人;花旗銀行宣佈裁員1%;高盛集團裁員400人;嘉信理財也宣佈裁員1000人。

然而,與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美國的富豪們在疫情之下財富值不降反增,且增幅較大。

美國智庫的報告顯示,從3月18日至9月15日的半年間,美國643位億萬富豪的累計資產從2.95萬億美元增長到了3.8萬億美元,比疫情前增長了29%。而失業資料卻創下了大蕭條以來的新高,這是何等的諷刺!

億萬富豪們財富的大幅增長,與800萬中產階級返貧,進一步刺激了美國民眾。民主黨參議員直接提出了一項“讓億萬富豪付費”的法案,要求那些在3月18日至年底前獲得鉅額財富的億萬富豪一次性支付60%的稅收!

不可否認的是,這場疫情導致了美國中產階級的衰落。

雖然美聯儲積極放水拯救市場,但是寬鬆的貨幣政策所釋放出的流動性資金並沒有讓中產階級財富增加,而是大量流向了股市、樓市,流進了億萬富豪們的腰包,愈發加劇了經濟不平等。

雖然疫情加劇了美國中產階級的衰落,但是美國中產階級的衰落並非是現在才開始,而是從90年代開始美國的中產階級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本次老馬就跟大家聊聊美國中產階級是如何衰落的。

美國中產階級,就是美國的“無產階級”

美國的中產階級是由於美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而產生的,美國的中產階級,實質上就是美國的無產階級演變而來。

美國是移民國家,即便獨立之後,主要從事的仍然是農業種植,經濟發展較為均衡,貧富差距不大。第一任美國總統華盛頓退休後擁有土地8000英畝,豢養了300名奴隸,但是他的資產也不過是普通家庭的160倍。

即便是當時美國最富有的人,獨立戰爭的資助者、船運大亨漢考克,在去世時資產換算到今天也僅為300億美元,與貝佐斯、馬斯克、蓋茨等上千億美元淨資產相比仍然是小巫見大巫。

這樣的社會被稱為“世外桃源”,收入分配均衡,人民生活幸福。但是,工業化的發展打破了這種均衡的局面。

19世紀中葉,正值美國工業化初期,工業發展迅速,石油、鋼鐵、煤炭等行業興起,這些新興行業雖然風險巨大,但同時也利潤巨大、前景廣闊。

1859年,24歲的約翰•洛克菲勒與人合夥經營起了石油生意,憑藉著美國南北戰爭對石油的需求,洛克菲勒的石油公司發展迅速,透過兼併和重組,逐步壟斷了全美的石油生意,建立起了龐大的“石油帝國”。

與他同期白手起家並且發展成為壟斷巨頭的還有“鐵路大王”範德比爾特、“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等。這些壟斷巨頭帶動了美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但同時也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貧富差距。

“鋼鐵大王”卡內基的資產約等於今天的3800億美元,“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資產約等於今天的4200億美元,而現今的世界首富貝佐斯的資產僅為1800億美元左右!

當時的行業利潤都被資本家收入囊中,而那些失去了土地進入城市工作的普通工人,則像《摩登時代》中演繹的一樣,收入微薄、工作時間長、工作環境惡劣。由於長時期的辛苦工作生活卻沒有任何改善,工人的反對情緒不斷高漲,觸發了一次又一次的罷工、遊行。

但是,當時的美國總統被壟斷巨頭收買,成為了資本家的代言人,大量打壓工人罷工、遊行行為,維護資本家的利益。而當時的美國社會現狀就如同《資本論》中所描述的一樣,“資本主義必將滅亡”!

這種情況的改變,直至1901年,當時的美國總統麥金利、資本家的代言人,在出行途中被一名下崗工人暗殺而死。而更戲劇性的是,麥金利競選總統之時,對手富蘭克林羅斯福是強硬的反壟斷派,壟斷巨頭協商之下將他放到副總統的位置拉攏,而總統被殺,副總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美國新總統。

富蘭克林羅斯福是軍隊出身,在紐約州當州長的時候就對工人的生活現狀充滿同情,對當時的壟斷巨頭充滿了憤懣。而競選總統之後,他也正式開始對壟斷企業出手,落實《反壟斷法》的實施,從小行業開始,一步步將壟斷企業全部拆分,並且成立了工會,提高了工人的地位和待遇。

這種情況在二戰後達到了巔峰,經過半個世紀的工人鬥爭,美國工會的權利不斷擴大,工人的工資和福利待遇得到了史無前例的提高,工人們得到了參與利潤分配的權利,收入不斷提高,開始形成二戰後美國的中產階級。

所以,從事實上來說,美國的中產階級,就是曾經美國的無產階級演變而來的。

二戰以後,無產階級這個詞在資本主義國家中逐步消失,便是因為工人的待遇和地位的得到了史無前例的提高,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矛盾日益緩和。

二戰後美國的經濟發展,使得當時的中產階級比例不斷攀升,美國社會一片繁榮,這是美國中產階級最輝煌的時代。

1959年著名的“廚房辯論”中,美國總統尼克松對赫魯曉夫列舉了美國中產階級的物質情況:四分之三的家庭擁有自己的房屋、5600萬輛汽車、5000萬臺電視機、1.43億臺收音機………等等。

但是,美國中產階級的輝煌,伴隨著經濟危機和全球化而逐步衰落了。

全球化導致了美國中產階級的衰落

美國的中產階級不斷壯大,令二戰後的美國呈現一片繁榮景象。但是,這種繁榮的背後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那就是美國的用工成本高昂。

伴隨著石油危機的爆發,美國經濟受到了重創,而美國高昂的人工成本,也使得美國的製造業沒有任何優勢,尤其是美國的汽車行業,在與日本的競爭中敗下陣來,最嚴重的時候,美國家庭中三分之一的車輛都是日本汽車。

為了改變你這一現狀,美國資本家們開始聯合起來,對政府施壓,要求政府反工會。

“富人階級發起了戰爭,而我們正在贏得戰爭”,沃倫巴菲特如此說道。

而恰巧此時的美國政治風向也開始吹向了資本家們,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劉易斯批評企業家縱容、獻媚工會,對問題視而不見,不作為等,並制定了企業家多去政治話語權的路線,

由商會帶頭,把所有相關企業組織起來,利用巨大的資金優勢共同向華盛頓進行遊說

之後,由杜邦公司、通用電氣、通用汽車、花旗銀行等美國大型企業CEO,創立了著名的商業圓桌會議,創造與國會大人物們見面的機會。他們用集體的影響力,推動反工會、反稅收、反監管等各個領域的政治程序。

在商界的努力下,80年代,一個親商業、反勞工的總統上臺了,他便是羅納德里根。

里根總統上臺之後,便開始打壓工會的罷工遊行行為,支援企業家降低用工成本以及全球化經營,保證企業的利潤。而美國企業家都意識到,降低國內的用工成本步履艱難,只能選擇全球化經營,將工廠大量遷到東南亞、中國等新興國家。

這一舉措,令美國的企業重新煥發生機,全球化經營使得企業的用工成本大幅度降低,利潤不斷倍增,股價也創下新高。

但是,全球化經營,卻導致了美國中產階級的衰落。

工業大量遷往國外尋找用工成本低的國家,國內製造業不斷空心化,留下來的都是企業總部。而同期,美國的金融業、網際網路高科技行業和消費行業發展迅速,金融、消費、網際網路、高科技一片欣欣向榮。

產業格局的改變,導致了美國就業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失去了工業的就業機會,美國人民開始大量從事金融業、網際網路行業、消費行業等。而與曾經的工業製造不同的是,這些行業的利潤都被資本家獲得,普通工人根本無法獲得公司利潤的分配權。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和就業格局的改變,美國的階層收入差距越來越大!

從資料來看,1989年高收入家庭平均財富僅為中等收入家庭的7倍,而2018年已經達到了13倍!

從資產和負債的情況來看,美國中等收入家庭在1989到2018三十年中,資產只增長了50%,而負債卻增長了一倍以上(參考下圖)。

也許,鐵鏽州更能反映這一時期的美國中產階級現狀。隨著工業的外遷,曾經的工業大城底特律、克利夫蘭等,因為器械老化生鏽而被稱為鐵鏽州,他們就和曾經的工人階級、現在的中產階級一樣,不斷的老化、衰落。

而美國的上層階級,在經歷了第一次資本家與工會的鬥爭之後,開始認識到中產階級的壯大是透過分走上層階級的利潤而實現的,中產階級與上層階級是對立的!

為了不“重蹈覆轍”,上層階級透過各種新穎的方式,為中產階級設定了一個個“陷阱”,在中產階級與上層階級之間構建起了難以逾越的“鴻溝”!

中產階級陷阱

對現在美國中產階級來說,有三座大山始終壓在頭上:教育、住房、醫療

隨著產業的升級換代,越來越多的就業都集中在金融、網際網路和高科技行業,工作門檻的抬高,使得中產階級家長們不得不大筆投資子女教育。因為只有接受高等教育,畢業後才不至於被社會拋棄。

全社會對教育需求的增加,導致教育成本的大幅度提高,而今,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私立大學學費,成為中產階級面對的第一座大山。

資料顯示,美國約4400萬學生揹負債務,主要是學生貸款,總額超過1.5萬億美元,人均債務達到了17123美元。

“我對我今天的生活以及接受的教育感到高興,但不幸的是,我至少還要為此付出七年的代價”,美國一位已經工作的畢業生這樣說到,他每個月需要固定償還300美元的學生貸款,直到35歲。

教育成本的增加,成為中產階級的一大壓力,而就業結構已經改變,一旦教育沒有跟上,就有可能意味著階層的下滑!

對每個國家的普通人而言,進入中產階層的主要途徑是高等教育,而高額的學費和助學貸款利息阻擋了許多中低收入人群向上攀升的通道。這使得美國的大學教育人口比例在過去幾十年間幾乎不變,在世界排名也是逐年下滑。

同時,住房,也是中產階級的一座大山。

“炒房”這種現象對於美國人而言早已是司空見慣,與日本經歷的一次房價大崩盤相比,美國已經經歷過兩次房價崩盤!

80年代開始,格林斯潘就讓美聯儲開啟了印鈔模式,大量資金流入樓市,美國房價大幅度上漲,而此時相對的,美國的工資收入增長卻非常乏力。在工資上漲和房價上漲的賽跑中,80%的美國人都輸掉了這場比賽,而租金也隨著房價不斷上漲。

現在,美國房地產市場已經非常成熟,但是房價卻並不低。全美地產經紀商協會資料顯示,2020年10月份美國成屋銷售價格中值為一套31.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06萬元。而美國就業薪酬資料以2019年的參考,2019年美國人均年收入為3.9萬美元。

美國的金融發達,加上以年收入3.9萬美元和31.3萬美元一套的房屋價格作參考,美國中產階級透過貸款可以購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屋,但是,償還貸款卻幾乎掏空了中產階級未來十年的收入!

而一旦失業,這些貸款就會成為“白領之痛”。

即便部分中產跨國教育、住房兩座大山,也很容易被第三座大山壓垮。

美國的公立醫院只對部分人群開放,如軍人、軍人家屬和土著居民,所以不對一般民眾開放。私立醫院的醫療費用到底有多貴呢?

這樣的價格,不僅中國人覺得貴,就連美國人都覺得醫療費用太貴!

在美國,因為醫療、製藥企業遊說力量的存在,醫療價格居高不下。美國人每年花在醫療方面的開支高達GDP的12%,比其他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高出了一倍。

即便是收入中上的中產階級,在遭遇重大疾病的時候,也能瞬間打回“窮人”!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奧巴馬的醫保政策受到美國人的支援,沒有醫保,在美國幾乎就是“不敢生病”!

教育、住房、醫療,成為了中產階級的三個陷阱,成為上層階級與中產階級之間無法逾越的一道鴻溝,固化著美國的社會階層,從中產階級進入上層階級,難度堪比“登天”!

發展模式決定中產階級的命運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階層發展模式,一種是以英美為代表的精英發展模式,一種則是以德日為代表的中產發展模式。

英美的精英發展模式,簡而言之就是在產業發展到達一定程度後,進入資本金融化,全球經營獲取利潤,股東利益最大化。這樣的發展模式後果就是造成社會二八分立,產業空心化之後中產階級衰落,貧富差距嚴重。

而德國和日本的中產發展模式則不同,講究社會平等、均衡。德國的製造業已經是世界一流,但是德國並沒有資本金融化,而是鍥而不捨的鑽研技術,厚積薄發,專攻製造業!

日本是德國的學生,曾經也想實現資本金融化,但是廣場協議後泡沫破裂,經歷了嚴重的經濟倒退。這次危機讓日本清醒,繼續走讓自己強大起來的德國模式,去金融化、發展實業。

所以,才會出現世界經濟中,英美是當之無愧的金融帝國、德日是當之無愧的製造業帝國。但是,在面對經濟危機的時候,德國和日本的製造業更能顯示出韌性,且社會發展趨於均衡,貧富差距合理。

中國的製造已經基本實現轉型升級,勞動力成本也上升到一定程度,現在中國的勞動力成本與東南亞國家相比明顯處於劣勢,這種情況與當年的美國何其相似。

中國有著14億人口,富人所佔比例極小,中等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才是這個國家最為龐大的人群。如果中國也走資本金融化、產業空心化的道路,那麼中國龐大的中低收入人群將會面臨比美國中產階級更為悲慘的命運!

作者 | 馬明遠

5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梁孟松請辭,臺灣嘲笑:大陸晶片業半壁江山被已經被我們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