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距離“阿拉伯之春”已經過去10年了。在這10年裡,阿拉伯世界超過100萬人因此喪命、1500萬人淪為難民,基礎設施損失近1萬億美元,哪怕是被視為成功典範的突尼西亞,失業率都已經上漲到了35%,GDP增長也自2010年以來一直停滯不前,人均GDP甚至從4000美元下降到3600美元。

而更多的國家——諸如敘利亞——還長期陷於戰亂之中,乃至只能眼看著自己的領土被瓜分、淪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而無能為力。

阿拉伯之春:試驗品悲劇十年

10年,在突尼西亞發生的自焚事件,導致掌權突尼西亞23年的前任總統本·阿里被迫辭職,西方國家立即將這一次運動冠以“阿拉伯之春”的美稱,並將這次正確更迭稱之為“茉莉花革命”,順勢推動著這一次革命浪潮席捲整個阿拉伯世界。

隨後,11年埃及爆發一系列示威遊行活動,令總統穆巴拉克辭職並將權力移交給埃及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

穆巴拉克

在突尼西亞和埃及革命成功之後,利比亞、葉門、敘利亞、巴林、摩洛哥、約旦、蘇丹甚至沙特等國都爆發了反政府的抗議活動,一些國家的抗議成功了,而另外一些國家的抗議則得到了平息或壓制。

但在敘利亞、利比亞和葉門,內戰直到今天都未曾平息,大量平民流離失所、淪為難民,而他們的國家甚至還淪為了大國博弈的戰場。

而即使是那些革命成功的國家,似乎也並沒有感受到美式民主的優勢。在革命成功的突尼西亞,GDP總量從11年458億美元減少到19年的388億美元,加入恐怖組織的人數占人口比例一路飆升至全球最高,偷渡義大利的非法移民人數也位居榜首。

十年以來,不僅中東小國紛紛陷入衰退,阿拉伯國家的地區話語權也逐漸衰弱,阿拉伯世界在美國的主導下被迫割裂為“挺伊朗派”和“倒伊朗派”,政治對立尖銳,地區矛盾加深,甚至到住了恐怖主義的蔓延。

十年以來,整個阿拉伯世界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失敗而又充滿悲劇色彩的試驗品,而敘利亞則是其中最為慘烈的試驗品之一。

阿拉伯之春

敘利亞內戰:陷於戰亂的小國

敘利亞是位於亞洲西部、地中海東岸、阿拉伯世界心臟地帶的國家,自古這塊地區都是大國逐鹿“中東”的重要地區。在敘利亞國內,其居民大多為阿拉伯人和庫爾德人,其中85%信奉伊斯蘭教,在這85%的穆斯林人口中,有80%是遜尼派,另外20%則是什葉派。

但在這個國家掌權的卻是隻佔什葉派75%的阿拉維派,這當然令佔國家人口絕大多數、且自認正統的遜尼派十分不服,兩派的衝突正是敘利亞內亂的根源之一。

“恰逢”10年“阿拉伯之春”席捲整個阿拉伯世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趁機打著“民主自由”的旗號煽動民眾反對阿薩德政府、扶持敘利亞反對派勢力發展。

其實巴沙爾政府並不是沒有想過和平解決衝突,在“阿拉伯之春”爆發後,巴沙爾就曾同意透過和談解決敘利亞國內的矛盾,但遭到了反對派的拒絕,在西方國家的支援下,反對派還發動了針對敘利亞政府軍和親政府民兵組織的恐怖襲擊。

在大國煽動、派系割據和宗教歷史的相互作用下,敘利亞國內派系矛盾不斷加深,敘利亞政府與反對派乃至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之間的武裝衝突一直持續至今。

資料顯示,自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到13年,敘利亞經濟損失達到了484億美元,數額相當於10年敘利亞GDP的81.7%;在敘利亞最高救援委員會註冊、遭受破壞的家庭達到了62.4萬個,約合330萬人流離失所;超過80%的學生不能正常上課,醫院、水電等公共設施同樣遭到了嚴重破壞。

除此之外,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境內共有900個文化遺址遭到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的洗劫和破壞,300個遺址被損毀。

內戰給敘利亞帶來了如此之大的傷害,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仍然沒有打算“放過”敘利亞,他們繼續支援反對派與敘利亞政府軍作戰,任由戰火蔓延,甚至還在聯合國提出了制裁敘利亞的方案。

弱國無外交:被大國操縱的命運

在敘利亞內戰爆發後,敘利亞政府軍得到了來自伊朗、俄羅斯和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援助,而反對派則獲得了沙特、利比亞、土耳其、以色列以及美英法德等西方國家的支援。

很明顯,反對派獲得的支援更為“強力”,因而以美國為首的國家便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了向敘利亞政府軍施壓的決議草案。在許多中國人眼裡,這彷彿是新世紀的一次“巴黎和會”,世界大國們關起門來開會,決定一個小國的命運,而這個小國只能在門外等待大國的裁決。

11年10月,這一決議草案第一次在安理會上被拿出來投票,長期不干預中東事務、也很少在安理會上使用一票否決權的我們投出了反對票。

那一刻,我們大概是與敘利亞共情的。我們也曾經在會場外無奈又無助地等待世界列強來決定我們的命運,因而我們尤其能夠理解讓敘利亞人民自己決定自己國家的前途、不干涉他國內政的重要性。

在隨後的12年,美國又有兩次提出了制裁敘利亞政府的草案,但同樣被中俄否決,我們認為這對敘利亞的尊重,選擇什麼樣政府是敘利亞人民的權利,而透過和平、對話的方式來解決敘利亞問題,才是真正對敘利亞人民負責。

但終究弱國無外交,美國人在聯合國“汙衊”敘利亞政府擁有化學武器,要求制裁敘利亞,儘管敘利亞的外交官想要據理力爭,得到的確實英美代表的傲慢離席。

敘利亞在歐美和俄羅斯的對抗下,陷入了長期的內戰和動盪,而操縱者只關心自己能不能夠掌控這個地區,而從不關心平民的命運。敘利亞,就這樣淪為了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大國博弈的戰場:悲哀的犧牲品

在敘利亞這片戰場上,不僅僅是政府軍和反對派、極端組織之間的對抗,更多的是地區之間,乃至大國之間的博弈。

在中東地區,遜尼派主導的沙特和什葉派主導的伊朗一直不和,並且二者已經成為近年來中東的主要力量,遜尼派當然希望什葉派的巴沙爾政權下臺,而伊朗自然也不想失去巴沙爾這個盟友,而令自己的陷入中立。

土耳其著力於打擊庫爾德人,甚至已經派兵佔領了敘利亞的部分地區;以色列則是想竭力遏制伊朗在敘利亞國內勢力和軍事力量的加強,地區對抗似乎都反映在了敘利亞一國的內戰中。

而更糟糕的是,敘利亞的內戰更是大國博弈的縮影,不管是敘利亞政府軍還是反對派,都不過是大國博弈的棋子而已。

長期以來,巴沙爾政權都是美國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因為美國堅持認為巴沙爾政權是反美武裝的幕後組織者和支持者,敘利亞則是美國掌控中東的最大障礙。清除巴沙爾政權後,伊朗也會陷入孤立,這樣中東地區就被親美政權所控制,這自然就能方便美國掌控中東的石油和其他戰略資源。

按計劃,美國可以透過“阿拉伯之春”來清除中東地區的反美勢力、鞏固自己的統治,但因為俄羅斯的插手,這個目的至今未能達成。

美蘇自冷戰時期,就已經在爭奪對於中東地區的控制權,在前蘇聯時期,敘利亞就已經是蘇聯的地區盟友,現在敘利亞則是俄羅斯在中東地區唯一的戰略盟友,這是俄羅斯在中東唯一的立足點,是俄羅斯南下印度洋的通道,俄羅斯自然不可能放棄敘利亞。

15年,俄羅斯加入敘利亞戰局,幫助政府軍打擊極端組織;18年美英法打擊敘利亞軍事設施,美國和俄羅斯的針鋒相對的態勢已經十分明顯。

可隨著19年土耳其在敘利亞北部發起大規模軍事行動後,敘利亞的局勢又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經過數小時的談判後,美國、土耳其和俄羅斯達成了在敘利亞停火的協議。

根據協議,美國預設土耳其在敘利亞北部的“主動權”,俄羅斯則同意土耳其與自己進行聯合巡邏,這份協議讓敘利亞政府失去了大約1.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敘利亞政府卻對此無可奈何,只能任人宰割。這大約就是小國的無奈。

弱肉強食:這個世界從未改變

不過,儘管這份協議在敘利亞未曾參與的情況下,就“瓜分”了敘利亞的土地,但這卻也許是俄敘聯軍所能做出的較好的選擇。

因為敘利亞自己無力對抗土耳其,而俄羅斯也不能得罪安卡拉這個重要的盟友,因而允許敘利亞和土耳其邊境建立一個“安全區”,也許是一個不得不做的讓步。否則的話,以土耳其在敘利亞境內的軍事力量,很有可能會令敘利亞失去整個北方地區。

土耳其軍隊

但不管怎麼說,從俄羅斯和土耳其單獨談判六小時——都不帶上敘利亞——就決定了敘利亞一塊國土的歸屬來看,一百多年來這個世界其實是毫無改變的。

這個世界還是原來那個強國可以任意操縱弱國、大國可以任意瓜分小國的世界,改變的只有我們。我們從一個任人宰割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一路升級為能在安理會一票否決美國提議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我們卻沒有想過去幹預別國的內政,又或者去掌控哪個地區。

我們總是對小國充滿了共情,希望他們能夠透過更加和平的方式來解決衝突,給人民以更加好的發展和未來,但這個世界的其他列強從來都不這麼想。

那些西方強國總想讓其他國家按照西方的方法與理念生活,如若不能便要摧毀它,就像敘利亞。西方人從來都不在乎敘利亞有多少人流離失所,他們只想透過掌握敘利亞來徹底掌握中東,這是敘利亞的無奈,也是所有擁有重要戰略位置的小國的無奈。

弱國、小國總是無可避免地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而無法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一百年前是這樣,一百年後世界也沒有變得更好一些。

13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野型達人|去 你 的 荒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