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有三個理由,決定了《平凡的世界》裡田曉霞的死

關於《平凡的世界》裡田曉霞的死,有這麼一個故事:

那一天路遙的弟弟王天樂正在洛川縣採訪,報社突然來電說路遙打電話要他速去榆林(那時沒手機)。王天樂一時還以為染病的哥哥病情加重了,心急火燎地趕往三百多公里外的榆林,當他花了足足一天時間趕到路遙那兒時,見路遙淚流滿面,驚問其故,路遙說:“田曉霞死了!” 

於是就曾有人問:既然田曉霞的死給你造成這麼大的痛苦,你為何把她寫死了?

這個問題是永遠得不到路遙的回答了;任何有關動機的猜測也沒有什麼意義。

我覺得,從《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本身出發,有三點,決定了田曉霞的命運是犧牲。

01展現一個崇高的主題

魯迅先生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基於曉霞在《平凡的世界》裡沉甸甸的分量,她的死就是一個悲劇。

我們痛惜她的猝然離去,但並不是痛惜這犧牲本身,而是痛惜在曉霞的青春之花開得正豔的時候,美好的愛情就將收穫的時候,“杜梨樹之約”就要赴會的時候,讓她的生命戛然而止。

我們似乎可以有千百個理由,希望曉霞不要死,或者,等她與少平結了婚之後再犧牲,至少,也等他們已經赴了“杜梨樹之約”後再犧牲,如果不能讓他們把能做的一切都做完之後再犧牲的話。

但那樣的話,小說的悲劇性就會下降。她的犧牲在“平凡的世界”裡的崇高感就會淡化。

如果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平原上的一座奇崛的孤峰,那麼如果等到他們完成了一定的生活理想之後再犧牲的話,我們看到的最多也就是一座丘陵。

當然,我們寧願看丘陵,甚至連丘陵也不要看,更不要那殘酷的孤峰,我們只要她和少平獲得俗世的幸福。

但那樣一來,田曉霞獨特的價值卻是不存在了。我們照樣可以在其他人身上看到,比如少安的妻子賀秀蓮。

秀蓮的死也讓我們感到痛惜。因為她是在他們的生活即將走向富裕安樂的時候被命運宣判了死刑。但是我們所感到的就是一種痛感、憐惜感,而不是一種悲劇性的崇高感。

我們我會覺得她這一輩子太苦了,但是我們並不會認為她這一輩子沒有沒有過幸福的日子。因為秀蓮作為一個女人,作為一個妻子,她在生活當中吃夠了苦,但是她也擁有非常充足的愛。她已經擁有幸福,只不過這幸福還不夠長久,只不過她沒有等來享受安逸的日子而已。

而曉霞和少平卻完全就是在愛情即將成熟的時候,突然失去;這展現了命運的殘酷,卻也定格了永恆的美麗,為這平凡的世界增添了炫目的亮色,就像朝陽給天邊白雲鑲上燦爛的金邊。

“曉霞”——可不正是這樣一種絢麗而短暫的美麼?

02留下一個人生的命題

這個命題就是:

當生命中最理想的、最美好的並將要擁有的東西突然失去,就像一塊美玉已經捧到手裡,卻突然失手摔碎的時候,我們該如何繼續生活?

是全無掛礙,還是意氣消沉?

孫少平給我們答案是,帶著所有的曉霞賜予他的歡樂和曉霞犧牲造成的痛苦,就像是礦難給他臉上留下的傷疤一樣,繼續讀書,繼續思考,繼續忍耐和奮鬥,像曉霞所定義的“真正的男子漢”那樣,堅強地生活下去。

這本就是他和曉霞走在一起的根基。

不能說我們現實生活中就不會面臨這樣的命題。只不過並不一定是這樣嚴重的命題。

比如,失去一個學業事業方面重要的提升機會,在一個重要的職位的競爭中失利,失去一個知心朋友的信任……等等。

怎麼辦?

消沉是慣性的,放棄是簡單的,但這樣對個人發展來說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必須攜帶著這一次可貴東西的失去留下的所有記憶,再一次振作,重新上路。

唯其如此,才對得起前一次的失去給我們造成的巨大的衝擊。

03解決一個現實的難題

如果曉霞沒有犧牲,“杜梨樹之約”照樣進行,那麼她和少平自然將會順利地走在一起,然後接下去就是結婚,然後勢必還要面對一個現實的問題:

用現在最現實的最考驗年輕人的話來說,就是兩地分居怎麼辦?

你完全可以說,曉霞的父親,省委副書記田福軍可以為他們解決這個問題,他可以動用自己的權力,透過直接或間接的辦法讓孫少平離開大牙灣煤礦。這在那個時代並不是個千夫所指的問題。

但是這樣一來,曉霞和少平的故事就會落入一個俗套,這並不是小說的俗套,而是生活的俗套。

我們生活當中豈不是多的是這樣的事情?

有權力的人,有錢的人,透過各種的方式把他們的孩子、親友安排到更好的環境或崗位上去。這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們是習以為常的,甚至覺得理所當然的。

正因為這樣,作為寄寓了作者理想的人物,田曉霞和孫少平不能走這樣的路。

至少在小說裡,世界可以平凡,卻不可以俗套

而如果說他們在一起,又明明有辦法,卻安於兩地分居,則又缺乏現實的說服力。於是曉霞的犧牲,恰恰可以解決這樣一個現實的難題:既維護了理想,又避免了矛盾。

11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冬天掉髮特別多?主要原因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