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單從以色列當年歸還西奈半島這件事,就能看到以色列面對選擇不含糊,有長遠眼光。

撕掉了“火藥桶”的標籤

以色列這個國家強敵環伺。這種局面,從以色列建國起就已經是這樣了,以色列一直生存在中東阿拉伯國家的包裹圈之中。以色列的國土面積狹小,一面臨海,三面被埃及、約旦、敘利亞所包圍。以色列國內的阿拉伯人的比例也在不斷增長。

說得直接點,以色列就如一個“火藥桶”,不知道何時就可能會被引爆。但以色列卻走出了一條在夾縫中生存、強大之路,其國內沒有突出的民族矛盾,經濟發展也較為成功。

以色列在建國時,曾把西奈半島作為了備選地址,並試圖拼命地加入了奪島大戰中,而且戰果不錯,兩次佔領過此島,但霸佔史並不長。

第一次佔領發生在中東的第一次戰爭中。但其他的阿拉伯國家怎能忍受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夥”獨吞“肥肉”。當時以色列剛建國不久,根基還不穩。迫於阿拉伯國家的壓力,以色列吐出了到嘴的“肥肉”。

以色列看上西奈半島並不是偶然,而是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一則若是在強敵包圍圈中建國,爭地盤總歸是個冒險之舉,也會留下很多隱患,不利於日後的發展壯大。

二則西奈半島看似荒涼貧瘠,但地理位置優越、可開發的資源豐厚,向來是中東國家眼中的“肥肉”,兵家必爭之地。所以說,在這裡建國今後的發展資源就有了。

基於這兩點,歷史上以色列又利用戰爭的混亂局勢,對西奈半島進行了二進攻。第二次佔領發生在中東的第三次戰爭中,但西奈半島已名花有主,為埃及的領土了。

埃及也不是個好欺負的主,跟以色列硬碰硬地幹起來,雙方都損失慘重。劇情在後來發生了大逆轉,以色列居然主動向埃及歸還了西奈半島。歸還西奈半島讓以色列這個“火藥桶”暫時“熄了火”,沒有被引爆。但這背後,是以色列想要撕掉“火藥桶”的堅定決心。

抱上埃及“大腿”,站穩阿拉伯系國家內部的腳跟

以色列既然選擇建國,就決心長期發展下去。但以色列建國後多次與阿拉伯鄰國發生戰爭,而且以色列要面對的都是虎視眈眈的勁敵。在這樣險惡的環境下生存,使得安全問題成為了以色列的首要關注。

以色列需要面對的阿拉伯對手十分彪悍,在人口、領土、軍事力量都數倍於其,當時不要說大規模的全面戰爭,即便是長期的小規模衝突也會讓以色列不堪重負。

1955年阿拉伯系國家的領頭羊埃及和蘇聯簽署了軍火供應協定。在蘇聯的所謂“調和”下,埃及和以色列雙方的軍事戰略平衡開始向埃及方面傾斜。

埃及

以色列雖然在1956年的戰爭中取得了軍事勝利,但這讓以色列內部的主要戰略家們更加擔心,他們普遍認為以色列要面臨的威脅“不是在減少而是在增加”。

埃及還有著卡住以色列“脖子”的能耐。20世紀80年代以前,埃及試圖封鎖紅海的蒂朗海峽。紅海的蒂朗海峽對以色列事關重要,是以色列發展海洋戰略的關鍵節點。

蒂朗海峽

封鎖後,以色列立馬感受到了埃及對其的根本威脅,以色列只能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是戰爭去結束對紅海的蒂朗海峽的封鎖。

以色列和埃及的嚴重矛盾在西奈半島上,但埃及確實得罪不起,也不值得為了個西奈半島而和埃及徹底鬧翻。以色列為了在阿拉伯系國家內部站穩腳跟,順水推舟地將西奈半島送給了埃及。以色列看得深遠,主動向埃及示好,會為自己發展帶來轉機。

中東地區混亂是出名的,不僅是西方國家來攪局,其區域內部國與國之間也在不斷“搞事情”。阿拉伯人士間,曾有著一種普遍看法,“中東若是要戰爭的話,那就離不開埃及的‘作梗’,若是追求和平的話離不開巴勒斯坦的作用”。

以色列政府認清這一局勢,和埃及和解可以起到分裂阿拉伯國家的作用。以色列的位置決定了其只能接受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現實,這一現實它改變不了,但局勢發展以色列想要為自己爭取更好的發展環境。

在以色列送還西奈半島,謀求與埃及建交這事上,阿拉伯國家內部分成了兩派。一派主張以色列和埃及開戰,在輿論導向上支援以色列拿回屬於自己的領土,維護自身權益不受侵害。這一激進派的參與國主要有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等國。

利比亞

以色列早就看穿了這些所謂的主戰派,其實各自都打著自己的小盤算,並不是真正地為以色列伸張正義。先說說利比亞,儘管嘴上講打仗講得很響,但實際上也是安心搞國內建設的打算,事實證明這樣的規劃很切合實際,這個國家後來真的是發了財,國內民眾也生活得很好。

再說說阿爾及利亞,它也是一樣的想法,只會嘴上說要打仗,其實也在國內大搞建設,後來確實很有長進。所以說,這主戰派擅長的是“口水戰”,還有看熱鬧的“吃瓜群眾”心態。以色列豈能被他們忽悠,毀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阿爾及利亞

另一派看似溫和,並不主張以色列公開和埃及動槍動炮的。但實則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他們想拿以色列當槍使,以便能渾水摸魚解決了巴基斯坦問題。以色列豈能淪為他國的棋子?

正如以色列所預計的那樣,其把西奈半島送還給埃及,雙方達成和平協議這一系列行為,直接激怒了其他阿拉伯國家。受蘇聯的影響,敘利亞和伊拉克拒絕談判。巴解組織不僅拒絕和平談判,反而在黎巴嫩建立了基地,企圖繼續對以色列北部邊境進行襲擊。

以色列把西奈半島還給埃及,兩國重新劃定了邊界並簽訂了和平條約,並朝著和好發展態勢演變。而這直接推動了中東局勢更加混亂,這是以色列在“以亂制亂”。

以色列本國不太平就是因為其處於中東動盪的環境中,周圍國家習慣了向小國“叫囂”。本來其他國家想要在以色列與埃及的對抗中“坐收漁翁之利”,以色列槍頭一調轉,反而讓“看客們”被反噬。

以色列和阿拉伯系國家領頭羊埃及有了默契後,其在阿拉伯系國家內部得以有了保障,至少埃及不會矛頭直指以色列。

抱上美國“大腿”,站穩外部發展腳跟

以色列靠著和埃及和解,站穩了在中東地區內部發展的腳跟,外部力量支援也是其發展、壯大必不可少的一支力量。

中東地區資源豐富,是蘇聯和美國兩大巨頭都想染指的區域。以色列意欲向美國靠攏。1956年蘇伊士戰爭結束後,以色列、埃及和敘利亞三國都被法國實施了嚴格的武器禁運措施,而蘇聯卻對其大為支援,為阿拉伯一方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武器供應。

以色列是親美的,其曾希望透過強調以色列的反蘇立場,以贏得美國的特別照顧。但以色列向美國提出購買武器的請求時,美國卻明確表示,美國不走蘇聯的路子,美國更願意扮演“仲裁人”的角色。

美國對以色列的態度一直是若即若離。從杜魯門政府到肯尼迪執政,美國對以色列的政策都是確保其在中東的存在。這樣支援以色列是為了樹立起西方“民主制度”的樣板,保持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軍事力量的大體均衡。

杜魯門

美國不跟以色列關係過分密切,也是為了限制以色列領土擴張。美國對以色列的這種政策,主要是由美國的中東戰略決定的。蘇聯和美國間的中間地帶中東,變數一直很大。中東區域內各個的國家在親美、親蘇的倒向問題,尚處於膠著狀態。

美國力圖透過加強與中東國家的聯盟來擴大中東的遏制線,把蘇聯的影響排除在外,所以不宜將美國和以色列的關係搞得過於火熱,以免惹怒阿拉伯世界,使美國的遏制戰略難以推行。

肯尼迪

蘇聯曾利用阿拉伯對以色列的敵對情緒,把阿拉伯政治煽了起來,並使之達於沸騰程度。以色列的外部發展環境維持良好狀態,不得不與美國更加親近。

在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給埃及這件事,美國的態度是樂於當“和事佬”的。以色列看清了這一形勢,為了服從美國的意志,自然是要交還西奈半島的。

有了美國的支援,以色列才能發展得更好。以色列當然知道其不過是美國全部中東戰略中的一個棋子,是美國遏制蘇聯在中東擴張的一張王牌,但以色列同樣也可以得到自己發展想要的環境和資源。

美國想要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限制其領土擴張,不激怒阿拉伯國家,以色列為了得到美國支援,自然是聽話的。

另闢蹊徑,向創新要動力以便在夾縫中求生存

以色列放棄西奈半島的權益,為其贏得了在阿拉伯國家內部的地位和美國外部力量的支援,以色列接下來的重心自然放在發展、壯大國家上來,而不是一直打打殺殺。畢竟戰爭是毀滅性的,不僅讓對方國家受到重創,自身也深受其害。

以色列是深有體會的,它的鄰國約旦就把自己遊離於戰爭之外,發展得不錯。自從1948年以來,中東地區一直不安定,曾先後爆發了4次大的戰爭。4次大戰中埃及是最悲催的,每次戰爭的主要負擔都落在埃及身上。

約旦

反觀約旦,名義上是前線國家,實際四次的中東戰爭,約旦只參加了那麼一、二次,而且每次參加的程度在阿拉伯參加國當中也只有零點幾的比重。以色列也參與了中東戰爭,它深切感到其不會輕易打約旦。這是因為約旦國內建設搞得相當好,而且一年比一年有起色。

以色列當初會將西奈半島規劃為建國的位置,是因為這個島本身的資源稟賦好,貌似可以利用能源、資源“躺著發展”。有著屌絲男遇上了白富美,讓小夥子少奮鬥20年的誘惑在。

以色列並不是一個單純傻小夥子,不會外界都說好,就人云亦云。它是個精明小夥,它看到了西奈半島的本質,雖然是個寶藏島,有著石油、煤、錳、鐵、銅等礦產資源,現狀卻令人堪憂。一片荒漠之地看不到頭,開發程度、難度很高。

為了這樣的島,而和埃及沒完沒了地對抗下去,權衡一下付出與得失,絕對不是一樁高回報的買賣。

既然西奈半島上的石油這筆“不義之財”不是這麼好得,今後還會繼續招惹事端,不如早些離開是非之地,拱手送給埃及,換來一段“友誼”。

以色列也早已決心走創新發展之路,其看到了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一個不僅僅依靠能源發展的國家,才是順時代潮流而動,才能越走越遠,受到世界局勢的鉗制越來越少。

以色列放棄了西奈半島,讓其徹底沒了規模性的礦產資源可供開採,也徹底堅定了其走創新發展之路。可以說是因禍得福。除了農業的發展,以色列還進軍了一些高科技領域。

在以色列政府看來,未來在全球化競爭中要脫穎而出,抱著西奈半島這個看似“金娃娃”的島,是很愚蠢的做法,是會讓自己喪失了奮鬥的鬥志。在新一輪全球化舞臺上站穩腳跟,關鍵靠高新技術才會有希望。

以色列在中東這塊是非之地生存、發展本不易,加上其地理位置,讓其不得不受到周圍國家的“干擾”。以色列抓住了矛盾中的主要方面,放棄西奈半島,可以讓其與埃及和解,以贏得自身在阿拉伯國家內部的生存空間;向美國示好,以贏得美國外部力量的支援。

以色列的發展壯大之路說明了發展環境很重要,沒有良好的環境,要主動為自己營造。

8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孩子是否幸福,看看他的“氣場”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