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2月19日,美國《紐約時報》刊出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專訪。這是在民主黨候選人拜登正式贏得大選之後,烏克蘭領導人首次藉助美國國內主流媒體向美國未來新政府“坦露心跡”。
概括而言,澤連斯基表達了以下幾層意思:
一、感謝美國長期以來支援烏克蘭、打壓俄羅斯。
澤連斯基表示,不論誰當美國總統,都一如既往地尊重烏克蘭(至少在他看來是如此)。烏克蘭感謝美國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政策。不論是針對克里米亞問題的制裁,還是與“北溪-2”專案相關的制裁,對於烏克蘭而言都至關重要,意義非凡。
![](http://timg.juduo.cc/2020/12/0e772c3775904afb8d9dea1addf6d02a.jpg)
二、相信新總統拜登更懂烏克蘭,讓烏美關係更上一層樓。
澤連斯基指出,拜登與烏克蘭“關係深厚”,與特朗普相比,他更瞭解俄羅斯,更瞭解烏克蘭與俄羅斯的的差別,也更瞭解烏克蘭人的思潮。“這有助於烏美雙邊關係的加強,也有助於頓巴斯戰爭的調停。”
澤連斯基直言,頓巴斯地區的和平統一和戰後重建,烏克蘭無法獨立完成,需要仰仗美國的支援與幫助。
“美國是當今世界安全的保障,是舉足輕重的戰略玩家。所以,美國的介入,會讓頓巴斯加速擺脫戰爭,儘快開啟重建程序。”
三、期望美歐能把烏克蘭當成自己人,將烏納入“新冠疫苗接種”的首批優先國家。
澤連斯基不無遺憾地表示,美歐沒有把烏克蘭納入首批供應新冠疫苗的國家名單。這讓自己陷入尷尬境地,因為“沒法向那些垂死的病人解釋,為什麼在美歐不願對我們出口疫苗的情況下,我們還不能使用俄羅斯的疫苗?”
這位年僅42歲的年輕總統強調說,疫苗供應問題反映出了“烏克蘭在歐洲和全世界的分量和地位”,烏克蘭獨立數十年來,其在國際舞臺上的分量日趨下降,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澤連斯基的這段採訪情真意切,足以被視為他向拜登納下的“投名狀”。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拜登上臺之後,大機率會沿襲奧巴馬對俄烏的政策,一方面在道義上力挺烏克蘭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另一方面會加大對俄製裁力度,聯合歐盟和俄周邊國家對俄進行圍堵和遏制。
![](http://timg.juduo.cc/2020/12/934b438ad09f4c97ba04bdc00c81663c.jpg)
但是,斷言烏美關係會迎來蜜月期還為時過早,原因有二:
1、拜登等人的確與烏克蘭“關係深厚”,但這種關係是在波羅申科當政時維繫下來的,而現在波羅申科已經下臺,成了在野的反對黨領袖。而澤連斯基政府在美國朝野並無太深的根基。
2、拜登兒子在烏克蘭“撈錢”的“電話門醜聞”東窗事發,共和黨一定會像民主黨當年揪特朗普的“通俄門”醜聞一樣,揪住這個事不放。拜登政府為了避嫌,難以向烏克蘭提供實質性的援助。
![](http://timg.juduo.cc/2020/12/4317329bb0854a23bf3fea33118551a9.jpg)
而澤連斯基當局將政治凌駕於生命之上、拒絕接收俄羅斯疫苗的做法也被國內很多國民嗤之以鼻。一位名叫伊戈爾的網民說:“未來的結果會是這樣的:俄羅斯向歐盟國家供應疫苗,而烏克蘭直接拒絕(俄製疫苗)。但歐盟所有公民、所有寵物,所有牲畜都打完疫苗之後,他們會將剩餘的俄製疫苗,加價100%賣給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