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從貴到便宜:注意力>時間>金錢

你還在寫 to-do-list 麼?Not-to-do-list 更重要得多!

這是巴菲特的私人飛機師 Mike Flint 講的故事。

他做巴菲特的私人飛機師長達十年,曾經為四任美國總統開過飛機。Flint 自己野心也不小,所以他問巴菲特,不管是短期的小目標,還是人生中的重大決定,應該如何做選擇。

巴菲特說,你先在一張紙上列下職業裡對你最重要的 25 件事。

然後,你再把這 25 件事裡最最重要的 5 件事圈出來。

這時,Flint 有了兩列清單,左邊一列是最重要的 5 件事,右邊一列是剩下的 20 個。

巴菲特問,所以現在你要如何處理右邊那 20 件事?

因為那 20 件事依然還是很重要的事情,Flint 說,我會把更多時間分給那最重要的 5 件事,然後剩下一小部分時間分給那 20 件事。

巴菲特說,不,Mike,你錯了,那 20 件事,應該是你「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去做」的事情,這些事情永遠不能佔用你的時間精力,直到你先完成那 5 件事。

Not-to-do-list 比 to-do-list 還重要,那麼你的 not-to-do-list 是什麼?

有錢人都不把自己的注意力花在哪兒?

對於有錢人來講,簡約即時尚。

Facebook 的老闆 Mark Zukerburg,不論是和妻子逛街、參加演講、出席重要的會議場合,總是一件灰 T 恤。有人問他是不是隻有這一件衣服?

Zukerburg 回覆:「我只有一個衣櫃,和大部分男人一樣,雖然大家看我每天都穿一樣的T恤,但它們並不是一件,我的灰色T恤有不少於 20 件。我每天早上起來,都有超過十億的人在等著我服務,我不想把時間浪費在那些無意義的事情上,在生活中,我總是儘量簡單一些,少做選擇。」

當說起 Mark Zukerburg ,你是不是也想到了喬布斯?

他和 Zukerburg 有著同樣的穿衣癖好 ——

衣櫥裡只有 3 樣:黑色高領衫、牛仔褲、New Balance 992 運動鞋。

減少在不重要事情上花費的時間,將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喬布斯他讓好友三宅一生給他做了夠穿一輩子的黑色高領衫。

美國心理學家鮑邁斯教授曾提出「自我耗損」理論,人腦用來處理資訊的容量和精力有限,每做一次抉擇都會耗損一定腦力,影響之後的決策能力和意志力。

跟有錢人學提高效率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無關緊要的選擇。

有的貴的很便宜,有的便宜的很貴

貴有貴的道理,便宜有便宜的風險,一分價錢一分貨,亙古不變。

不如計算一下你花錢最多的產品的「每天使用價值」:

戴森吹風機,壽命 10 年,摺合每天 0.54 元;

Hastens 的床墊和枕頭,壽命 30 年,摺合每天不到 0.5 元;

iPhone , 2 年更新換代,摺合每天不到 10 元;

每天 1 元錢,你就能享受到頂級的人體工程學設計 Herman Miller 椅子。

回憶一下,你買的最值得東西是不是都是最貴的?

這些貴的產品,買的時候可能糾結又心痛,但擁有之後的每一天,都是享受的。真正的好的產品,是兼具功能上的實用加上心理上的滿足感的。這也是為什麼這些貴的東西能夠獲得足夠高溢價的合理性所在。

消費品領域的商業競爭,最重要的就是塑造品牌,塑造品牌所需要的巨大的市場和研發費用,到最後都摺合成產品的溢價。享受「每天使用價值」是無價的,品牌,才是無價最重要的選擇。

便宜其實並不便宜,貪圖便宜,會給你增加很多其它你沒預料到的成本。

買一個便宜的手機,可能會出現導航總位置漂移嚴重,那是因為手機裡的 GPS 晶片不好,一些看似便宜的手機,都是在你不容易注意到的地方偷工減料,等你注意到的時候,已經晚了。還有揚聲器,這是所有品牌在賣點中都不屑談論,但每一代 iPhone ,都會在揚聲器上做改進。最新的 iPhone ,聲音開到 100% ,在一個 30 平米的房間使用完全沒問題,不會破音,在出差的時候開電話會議、聽音樂,都是享受的。這都是這一點點成本差異帶來的巨大的體驗不同。

有些看似便宜的產品,其實並不便宜。便宜的是能看得見的成本,而那些看不見的精力,時間等的成本往往會忽視掉。綜合算下來,這些便宜的產品,其實成本會更高。

一個事實是,人們也許會蜂擁搶購所謂的「低價產品」,一旦手頭富有,就會立刻換成更高價格的高檔貨,貴的手機、貴的電腦、貴的椅子、貴的化妝品、貴的衣服。

你有認真管理你的衣櫥麼?每個冬天和夏天有重新覆盤一遍自己衣櫥裡的所有衣服麼?女人們總熱衷於在買包括衣服。可是每季度買來幾十件,可能最後最常穿的總是那麼一兩件。

管理衣櫥,最快的方式是先把已經擁有的趕快處理乾淨 —— 簡單粗暴的把衣服分為兩種:

1. 無價值的 (超過三週沒穿過的衣服)

2. 有價值的 (常穿的那麼一兩件)

有無價值都是相對我們而言,無價值的就是那種扔掉你也不會眨眼的衣服,有價值由它本身價格決定。無價值的好辦,最簡單的操作就是扔掉你在每季度裡,超過三週沒穿過的衣服,直接扔,幾乎都是無價值的,扔起來毫不費力。

為小確幸花錢

馬雲爸爸說,接下來的十年主題,就是大健康和小確幸。

什麼是小確幸呢?那就要提到日本的一本書,《第四消費時代》。

第一消費時代,人口向大城市流動,都市化建設日新月異,日本開始有了電燈、百貨公司、劇院、寫字樓、公寓,西式的生活方式是進步的象徵。

第二消費時代是二戰後。這個時代消費上的最大特徵就是,家用電器開始批次生產,進入尋常百姓家庭。經歷著「從無到有」的轉變,這一代消費者的需求是大眾化、標準化的。而大家對「好東西」的認識還處於「大就是好」的階段,要買更大的彩電、更大的車子,擁有比別人更大的商品就更幸福。

第三消費時代是追求個性的時代,人們對標準化的、重量不重質的消費觀念已經不感興趣了。怎麼辦呢?在第二消費時代,電視機這種家電已經實現了一家一臺。這樣的話,市場就飽和了,於是廠家開始推一人一臺、一屋一臺的戰略。比如手錶,不同的場合,穿不同的衣服,配不同的手錶是常識吧,你不能只有一塊… 這個時代奢侈化、標籤化是大家追求的。

第四消費時代的苗頭是沒有經歷過泡沫經濟的年輕人開始進入社會。託早年高速發展的福,年輕人家裡該有的都有了,那種「好想要」的心情比起前一代人大大跌落了。他們消費更理性,對產品要求兼具平價、實用性、功能性,為「小確幸」買單。代表品牌優衣庫、無印良品、唐吉坷德,都是這個時代崛起的。

從迷戀大牌到追求高性價比,從為品牌溢價一擲千金到覺得搶個優惠券薅羊毛也挺香,你是否覺得自己消費降級了?這可能恰恰是降級中的升級。

「東西不在多,小確幸就行」成了不少人普遍想法。你還在追求物質主義、品牌效應、大牌麼?還是你已經開始向注重體驗和實用性功能性轉變了呢?

為「小確幸」花錢有這麼幾個原則 ——

原則一:少買東西,要買就買真正自己心儀的好東西。

原則二:計算你買的任何一個東西的實用價值和功能價值。

原則三:不一定要買大件東西比如車和房才有安全感,多在你每日都會使用的小東西上升級,找到你生活中的小確幸。

原則四:每次「消費」時,問問自己能否能把這個「消費」變成「投資」?買一把好椅子是投資於自己的腰椎和頸椎健康;買一個好床墊是投資於自己的睡眠。為什麼「消費」可以變成投資,因為好東西可以讓你處於一個 好的健康的舒服的狀態。讓你減少其它不必要的注意力的損失,降低選擇成本,讓你更加愉悅、更好的生產率,也會激勵你去更加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這些關鍵的消費,就變成了投資。

你所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是你的注意力

不停地投資自己的大腦,才可以把現在的錢變成未來的錢,這是最有價值的投資。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拿現在的錢去換得賺取未來的錢的能力。

你上班,想獲得工資報酬,然後用自己的經驗、學識、行動去解決問題,再用你完成的工作去兌換工資。上班付出的時間就可以視作「被出售」了,奮鬥的本質:都是讓自己出售的時間單價更高。接著,你要提高「被出售時間」單價的方法,打工的人會首先想到要提高自己的時薪。

少部分人,會對「提高時間單價」產生思考上的飛躍—— 想辦法把原來一份的時間,賣出更多份。

寫暢銷書、做出可口可樂和老乾媽的人、做平臺讓大家可以交易自己時間的人,他們就是把自己的時間賣出了更多份,或是不需要出售自己的時間,只需要在自己建起來的平臺上看著別人賣時間,比如刷刷抖音、關注一些明星動態,既然你的注意力那麼值錢,就一定會有人利用你——把你的注意力以極低甚至免費的價格收割過來,然後高價賣出,賺取暴利。

更厲害的是,就算他們去世了,他們創造的成果,也依然可以繼續販賣,這才是最徹底的財富自由。

時間是一種不僅稀缺而且不可再生的資源,為了少走一些彎路,你必須在這期間聰明且正確地出售自己的時間。

節省注意力有這麼幾個原則 ——

原則一:關注自我成長

人和人的注意力所能產生的收益是不同的,是有能量密度的。每天看一小時書,豐富自己的學識,每週寫一篇文章,覆盤一下本週的收穫。你要知道,能量密度的提升是會成指數增長的。你每次投入,都會帶來一些微小的提高,哪怕每次只提高 1% ,但如果堅持一年,你的能量密度會增長多少呢?

答案是:37.8 倍

你哪怕只是每天看一小時書,進步 1% ,一年之後你就會比現在厲害 38 倍。

人與人的差別,不是我們所能感知到的只有數倍的差別,而可能是數百倍甚至是數萬倍的差距。

原則二:為了成長,你必須選擇。

判斷選擇標準有一個就足夠了:你選擇的,能不能讓你積累更多能力?

做選擇的過程中,積累你自己的「稀缺感」,越稀缺的能力越有價值。在資訊流動成本越來越低的時代裡,能力被埋沒的可能性也會趨近於零。能力越強的人速度越快,進而獲得更多新能力,進而更強。你做的每一個選擇,都要考慮自己還需要什麼能力,以及新的選擇對於自己發展已有能力是否有幫助。

原則三:重視淨值,忽略估值

就像基金一樣,每個人也存在一個市場給你的「估值」和真實的「淨值」,橋水資本的 Ray Dalio 說過:不要讓自己的估值過分超過自己的實際價值。

原則四:耐心,比什麼都重要

耐心的力量,相當於交易中的複利效應,會透過複利效應不斷複利。沒有耐心的人,也不會享受「延遲滿足」,他們希望一下就能看到結果。就算你以極高的成本最終進入了你喜歡的領域,沒有耐心,一定不會通往財富自由的。

原則五:注意力 > 時間 > 金錢

錢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可以再生,時間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本質上不屬於你,你只能試著與它做朋友,讓它為你所用。

你所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是你的注意力。從價值上來看,順序是這樣的:注意力 > 時間 > 金錢。

把最寶貴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你自己身上,只要是投入到自己身上的注意力,就不能算是浪費的,尤其是當它被用於自我提升和成長的時候。這其實就是相信時間的力量,相信把注意力投入到自己身上一定會產出價值。

你的注意力、時間、金錢流向哪,你的人生就會走向哪。

13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最容易焦慮的三大星座,太注重細節,接受不了一點點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