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外婆那一代,家裡姐妹六人,兄弟三人。

他們姐妹都是教書的,兄弟也受過高等教育,有人畢業於燕京大學,有人為國家研製運載火箭,還有人接了家裡的營生,在王府井百貨做了一輩子會計。

姐妹中的排行第三的這位,是在北京師範大學教書的,號稱比許多學生還年輕的美女老師。不過她思想並不上進,尤其反對學生走上街頭。按照她的說法,學生就該以學為主,學好本事再去選正路報國不遲。

那時外婆的家族是做生意的,他們有著幾百年的文脈傳承,祖上也是做官的,號稱書香門第。外婆家的生意主營是文化用品,買賣紙墨筆硯之類,太姥爺經常往來於北京琉璃廠、天津等地,是當地很有名的商人,據說生意好時,一天能賺四千塊大洋的。

不過與零售相比,他們家三、四十年最大的客戶是陝北紅軍。那時被日本人禁止售賣的油紙和藥品,是他家真正的主營業務。油紙可以印刷傳單,印刷報紙,是宣傳品的必需品,沒有這些東西,就沒有新華日報和招兵傳單,所以是真正的戰略物資,被日本人抓到是要殺頭的,負責運貨給游擊隊的二舅爺(燕京大學畢業那位)就被抓到過,差點被殺頭。而藥品則是治療傷員的必需品。冀東遊擊隊的這條採購線路,是當時紅軍在陝北生存的命脈,後來陝北方面、周總理又開發了香港、上海等路徑,用於生存所需。

那還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時候,後來我這位三姨姥姥嫁了一名民國軍人,自此便離開了北師大,隨著她先生征戰四方。解放後,他們一大家子則去了臺灣定居。

其實她有個癖好,就是每到一個地方,便會買個房子。北京、上海、臺北、高雄,她都有買。

她去世後,我也很緬懷她,她確實也是我的一位老師。前幾年,我去過她講過的在高雄的故居,在當地的中山大學,號稱西子灣,可以看落日,別有風情,如今是個幼兒園,不遠處就是委員長的故居。因為房子後來借給張學良居住,所以他們家又搬回了臺北。

高雄 蔣介石故居

因為她先生在臺灣閉門謝客,專攻水墨,略有所成,八十年代的時候,臺灣當局還把他的作品送給大韓民國國立博物館收藏,但是那時韓國已經和大陸方面準備建交。當我問她韓國人是什麼人時,姨姥姥說韓國人是最壞的,當年抗日戰爭時期,他們在中國北方是壟斷鴉片生意的,很害人。

不過她的兒女都很爭氣,都念了美國名校的博士。長子麻省理工畢業,好像曾是通用汽車高分子材料部的負責人,小兒子是計算機工程師,兩個女兒也分別畢業於加大和明大,從事金融等事業。

在美國,她安家所在的地方,多年以後我才知道那個地方是矽谷。因為小舅舅和一個姨媽在那裡定居,所以他們二老也安家在那。

對於中國,是她魂牽夢繞的故土,79年中美一建交,80年她便想方設法回國省親,那時她的大姐、二姐(外婆)都跟我們家在天津生活。每隔一兩年,她便會回來,一住就是十天半月。北京雖然還有她們家的四合院,但是因為解放房改的緣故,也分給了其他人住,她也會住上一段時間。

每次回來,她都儘量踩著香椿豐收的季節,一盤香椿炒雞蛋是她必點之菜。那個味道,她說美國沒有。

家裡的孩子們也都很開心她回來,因為可以得到自己的小禮物,大包又一大包。

而我更喜歡和她聊天,或者陪她去散步,感受他們不同的人生,其實就是感受歷史,很多歷史他們都是親歷者,什麼鱷魚49號,解放上海,長江防務,北京解放…對了,史書上寫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條件之一便是放他們一家南歸。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坐最後那一班飛機飛離北平的人,這個我確實沒來得及問。

書上沒有的,很多都可以問的很清楚,尤其是那種聽高階思維方式,也讓人心潮澎湃,讀什麼書,或者想要什麼書,也可以諮詢和求取。

文化,也許就是我們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的共通語言。雖然她們一家都是美國人了,但是後來她的兒女也回來省親過。中國人,美國人,國民黨,共產黨,聚在一起,吃吃喝喝,不分彼此,內因只是在於我們血脈相連,心意相通罷了。

8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小夥借別人8萬元後娶對方女兒,如今錢不用還更是娶到漂亮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