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在上一篇文章《去先讓事情發生吧!》裡,說到了“完成比完美更重要”這個詞語。

在我獲得的所有的認知裡面,有一個認知是我獲得其它認知的基礎。

因為獲得了這個認知,導致我行為產生變化,變化給我帶來反饋,反饋促使我去探索新知識獲得更多的其它認知。

這個認知就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在2020年裡,對我影響非常大的詞語,第一個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第二個應該就是“長期主義”。

其實在獲得“長期主義”這個認知前,我最早接觸的與“長期主義”思想有關的詞語並不是“長期主義”,而是“把時間當作朋友”。

這句話也是李笑來的一本書的書名,在書中他說到:

把時間當作朋友,一路前行。當時間陪伴你足夠久的時候,它自會給你的耐心相應的回報。不知其所以然的人會說,那是“運氣”,或者是走了“狗屎運”的人才會有的“天賜靈感”,而我們知道的是,如果那回報真的來了,它只有一個名字,叫做“必然”。

從這本書裡,我學到了心平氣和地與時間相處,也因這本書知道了他的另一本書《七年就是一輩子 》。

在這本書裡有這樣的一句話:

我們相信透過學習獲得重生 —— 對我們來說,七年就是一輩子。每一輩子都要至少習得一個重要的技能,進而獲得不可逆的 重生。第一年可以像蒼蠅一樣左衝右突,一旦找到了突破口就要像蜜蜂一樣,朝著既定的方向不斷⻜行。習得任何技能的過 程中,我們都知道刻意訓練並不依賴任何運氣,只要付出就有收穫。越是早期,越應該花更多時間精力去學習(磨練技能)。我們就是相信學識決定一切。

在這本書裡,我知道了一個人其實是很多輩子,只要堅持學習,七年之後,再回過頭去看之前,會產生兩輩子的感受。

後來,我又瞭解了一些概念,如:以終為始、活在未來、複利效應、定投策略、週期波動、成長曲線。

我也不清楚,為什麼這些概念都會一樣地對我產生吸引力,感覺這些思想之間有某些聯絡,但是我一直也沒有思考清楚。

直到10月14號那天,我聽了羅胖的啟發俱樂部第15期“長期主義是什麼?”後,我才知道這些概念之間是什麼關係。之後也就這期節目寫了一篇文章《羅胖眼中的“長期主義”》。

羅胖認為“長期主義”不是一個理念,而是一種方法,這個方法包含以下幾層意思:

第一,不是堅持什麼長期不變,而是要去判斷什麼長期不變值得堅持。

第二,確立一個目標,然後把它變成可以去做的具體的事。

第三,具體的事,越少越好,方便你集中資源去做。

第四,每做一件事,都有利於你去做下一件事。

我把這四層意思概括為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判斷什麼長期不變值得堅持。第二件事情是:堅持去做一件件小事。

這時你可以看到,這些概念體現的思想其實都是“長期堅持”。

“把時間當作朋友”、“七年就是一輩子”讓我知道:“提升自己”值得長期堅持,也告訴我應該去堅持一件件小事,透過日積月累才能獲得回報。

“定投策略”讓我知道: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判斷“標的”上,一但確定什麼長期不變值得堅持之後,就需要雷打不動地去執行。

“以終為始”、“活在未來”讓我能夠在“判斷什麼長期不變值得堅持”後,可以更有力量地去執行。

“複利效應”、“成長曲線”、“週期波動”是我在“堅持去做一件件小事”的過程中的定心丸,讓我可以克服單調的看似沒有進步的時光,甚至在看似倒退的情況下,依然有力量去堅持一件件小事。

19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吃飯時女兒給了爸爸100塊,理由很暖心,網友感動:貼心小棉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