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已經在羅克漢普頓(Rockhampton)轉了一上午,我撇了撇嘴,感覺這裡其實並沒有什麼可看,它是位於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北部的一個小鎮,人口大約只有8萬人。要不是已經在這裡找到了沙發主人Pam,並且約好下午三點半見面,否則我還真想直接開車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此次“衝浪”的沙發主人有些特別,她住在離市區20公里的地方,地理位置及其偏僻,甚至連谷歌地圖都無法將其準確定位。我們和Pam約在她家附近的一家採石場見面。三點半,她準時出現,60多歲,微胖,典型的澳洲農民,穿著寬鬆廉價的T恤和短褲,帶著一頂已經破了的草帽,開著農田裡使用的輕便吉普。見面之後,省略了陌生人之間的寒暄和客氣,而且Pam也沒有絲毫減速慢行的意思,只見她的雙手在方向盤上快速地移動著,先是熟練迅速的掉頭,隨後示意我們跟上她。

在顛簸又彎曲的道路上揚起一陣塵土後,就到達了她的農場。我們拿出提前在超市購買的食材,自告奮勇打算做幾張正宗義大利披薩作為晚餐,感謝她的接待,Pam禮貌的拒絕了我們的好意:“晚上我要帶孫子Adam去看Rodeo。”

Rodeo?

Pam看出我們的疑惑,主動告訴我們,Rodeo是“牛仔競技表演”的意思,澳洲鄉村和美國西部一樣,荒涼的環境和狂野的氣氛造就出了特有的牛仔文化,而Rodeo就是牛仔文化的一部分。

如今一些牛仔競技學校,以高額的獎金來吸引年輕人學習。圖:sarodeo

說到Rodeo,就不能不提澳洲Rodeo的歷史,要知道它可在澳洲鄉村文化中佔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也是澳洲農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娛樂專案之一:澳洲的牛仔競技表演最早可以追溯到1888年,由維州農業部舉辦的騎牛、抓牛,用繩索套牛等比賽專案,在鄉村大受歡迎。隨後其他州開始紛紛相仿,1927年在南澳的阿德萊德舉辦的牛仔競技比賽中,因為廣告做得好,竟吸引了多達50000觀眾前來觀看;1930年,昆士蘭州也引入了這項比賽,Charters Towns 、Rockhampton 、Toowoomba這些小鎮紛紛加入。令人感動的是,在二戰期間,這些比賽所得的獎金都被牛仔們投入到慈善事業中:為本地醫院購買藥品和儀器或為退伍傷殘老兵提供撫卹金。二戰結束後,比賽的收入更是投入到了本地社群的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中。

而每每提到這個話題,更令昆士蘭州人驕傲的是,人口僅有173人的Burke小鎮,在比賽前竟然籌得了36000澳幣(約合人民幣18萬元),要知道這在當年無異於一筆天文數字了,獲勝者把這筆錢悉數捐給了“皇家飛行醫生”組織——該組織致力於為地處偏遠地區的人們,提供以飛機為交通工具的醫療服務。

要點就是緊抓繩索。圖:sarodeo

但在小鎮人口和工作都極具銳減的今天,一年一度的“牛仔競技表演”就成為了小鎮年度盛事之一了。而今晚的比賽又是決賽,不用想也知道,小鎮的人們一定會盛裝打扮,傾巢出席的。

9歲的Adam早已經迫不及待地期待夜晚的到來了,他趁著我們說話的功夫,已經換上了全套裝扮:牛仔帽、白襯衫、牛仔褲、牛仔靴,最後還不忘在腰間別上一把塑膠玩具槍。

其實在見到Pam之前,我就已經在網上“研究”了她的個人檔案,別看Pam已經60多歲了,但是卻很喜歡使用各類表情符號,在她的自我介紹中也提到了她的孫子——我一直勸說我9歲的孫子成為一名搖滾巨星,但是他現在卻想當一名牛仔,後面還附上了一個嘆氣、無奈的表情。

當牛仔有什麼不好?每天親近自然,和牛羊為伴,也許日常生活是寂寞辛苦了一點,但是畢竟瀟灑又自由啊。又當我看到Adam活力四射地在我們身邊竄來竄去的時候,更加堅定了我的這一想法。

晚上6點半,我們開著Pam的老式吉普出發了。一路開回到鎮上,離著老遠就已經看到入口處排滿了前來觀看比賽的人了,每個人都是標準的牛仔打扮,有的人還在脖子間圍上一條棉質圍巾或者在靴子上加個馬刺,這些小細節又給這個“牛仔之夜”增添了一絲特別的味道。

買票進場後,發現內部空間相當大,中間是比賽的場地,已經用鐵絲網和柵欄圍了起來,左邊是觀眾坐席,正前方和右邊是觀眾立席。進了場的人們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人手一聽冰啤酒,正邊喝邊聊,而賽場兩邊的喇叭也不停地轟鳴出硬核搖滾,我感覺來到了一個硬漢的世界。

教練在為牛仔講解如何“騎公牛”。圖:sarodeo

Pam告訴我們,今晚我們看的是“騎牛”比賽,也是所有牛仔競技中最危險的一項,牛仔會先騎到牛背上,用繩子從牛背到下腹繞一個圈,再單手緊握繩索,這一切都準備妥當後,開啟牛欄,公牛就會不顧一切地從欄中衝出來,隨後不停的狂跳和扭動身體,企圖把牛仔從身上甩下去以掙脫繩索的束縛,而牛仔如果能在背上堅持8秒以上,則視為挑戰獲勝。

這時,我發現牛仔也並不是我想象地那麼簡單和美好,又想起之前曾經在電視上看過一些類似的競技比賽,更覺殘忍和暴力。

現場牛仔一一上場,主持人介紹。

正說著,主持人宣佈比賽即將開始,首先是牛仔進場,此次決賽高手雲集,其中一些還是來自海外,比如同樣有著“牛仔文化”的紐西蘭、加拿大、美國、巴西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些牛仔更有不少忠實的粉絲或者簇擁,當主持人介紹到某人的時候,就會引發場下一眾女性的尖叫。

Pam又告訴我們,這些牛仔一般年齡都在20歲左右,身型大多瘦小精壯,我細細觀察了一番,發現確實如此,他們的身高基本都不會超過170釐米,臉上除了無畏和勇猛的表情外,也難掩眉宇間的稚氣。

比賽之前,在圍欄中等待衝出去。圖:sarodeo

隨後,比賽正式開始,牛仔和公牛已經在牛欄中準備就緒,公牛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從牛欄中掙脫出來。要知道,這些公牛都是從小鎮精挑細選出來的,本地農民更是會貢獻出自家最難馴服的那一頭。同時為了增加比賽的難度和刺激性,還會選擇用電棍電擊公牛,甚至在公牛衝出牛欄的一刻,牛仔也會用靴子上的馬刺來激發出公牛更多的野性。

這些做法只是想想就已經讓人不寒而慄,而這都比不上公牛衝出牛欄那一刻來得暴力又刺激:只見牛仔單手緊緊抓住繩索,公牛則奮力上躥下跳企圖擺脫他,電子螢幕上的計時器這時開始快速的跳動,牛仔的面部表情也逐漸變得扭曲痛苦起來,身體也不受控制的上下快速抖動著,終於在第五秒的時候,被公牛甩了下來,人群發出一陣嘆息。他瘦小的身軀如紙片一般輕薄又脆弱,在這頭野獸面前根本不堪一擊,先是徑直跌落在地上,隨後又在慌亂中被公牛踩了一腳,引發場上一陣尖叫,很多人不由自主地別過頭去,不忍直視。

擺脫了牛仔的公牛也會追著助手跑。

一旁的兩名助手則快速上前“救場”,他們試圖吸引公牛的注意,而這頭憤怒的野獸卻不顧一切地直接頂了上去,嚇得助手趕緊跳到防護欄上進行躲避,場外又是一陣尖叫。最終,大概是公牛認為耍夠了這些愚蠢的人們,圍著場子耀武揚威般跑了一圈,才意猶未盡地退到了臺後。

牛仔被甩下牛背的瞬間。

而那名可憐的牛仔卻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很快兩輛救護車就開了進來,醫護人員也悉數就位,開始進行現場急救。

我感慨道,這項運動現場可要比在電視上看到的血腥、暴力一百倍。這些牛仔小到縫針大到骨折,各類事故早已是家常便飯,甚至當場死亡的也並不少見。

牛仔奮力堅持不被甩下去。

這時Adam告訴我們,他很崇拜的一名牛仔就曾經和他描述過那種感受:當騎上牛背的瞬間,身體中的腎上腺素就開始直線飆升,那一刻,他賭上了自己的身體甚至性命,要的就是感受那種異於常人的駕馭和馴服的樂趣。

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並不是每個牛仔都能毫髮無損的在牛背上堅持超過8秒。只要隨便開啟網頁,就能輕而易舉地發現許多悲劇,一名18歲男孩,在一次比賽中被重達920斤的公牛踩踏後,不僅使得他永遠告別了這一行業,同時也摧毀了他還未怎麼展開的人生——該踩踏事故導致他脖子以下部位永久癱瘓。

其實受傷致殘甚至死亡的不只是人,在這項比賽中,公牛也同為受害者。澳洲動物保護組織就指出,這項競技也會導致公牛出現嚴重的內傷,其中包括韌帶撕裂和內出血等症狀。

場上的那名牛仔最終被成功抬進了救護車,當車開走的一瞬,人群中再一次發出了歡呼聲。

比賽當然不會因為這一小小的“事故”而中斷,看著牛仔一個接一個被毫不留情的摔在地上,我搖了搖頭,坦白說,我絲毫感受不到這項運動的魅力和價值所在。

16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經常看書的人和不看書的人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