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專訪李蘭娟:從赤腳醫生到院士

李蘭娟院士個人事蹟

國難當頭,衝在前面的老知青李蘭娟

樹新講知青

從農村赤腳醫生到工程院院士,她始終心繫百姓,懸壺濟世,古稀年齡,仍奮鬥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現年73歲的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曾經也是千百萬知青中的一員。本期“戰疫特別節目”為您講述老知青李蘭娟的故事。

又到了《樹新講知青》欄目時間,今天為大家講的故事題目是“國難當頭,衝在前面的老知青“,講的是老知青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的故事。

2020年這個春節,全國人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打破了新春的寧靜。湖北武漢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國。作為我們老百姓來說唯一對國家的貢獻就是待在家裡不出門躲避疫情,但那些白衣天使們卻還始終戰鬥在第一線。這其中最讓人感動的就是84歲的鐘南山和73歲的李蘭娟院士。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李蘭娟:一個赤腳醫生,一個國之棟樑,一個在國難面前衝在最前面的老知青。

1947年蘭娟出生在浙江省紹興縣夏履橋村,因父親患有眼疾,生活的重擔都壓在母親一個人身上。蘭娟打小就聰明愛學習,喜歡讀書,報紙上的字都挨個學,逐個念。1960年13歲的她小學畢業後因成績優異被保送到紹興市第一中學。讀到初二的時候,正是三年自然災害,國家困難李家更困難,全家就靠母親賣山貨維持生活。貧寒的家境,食不果腹的年頭,哪還有錢供蘭娟上學。蘭娟只能強忍著悲痛,決定輟學中途退學。這對於一個喜歡讀書的孩子來說,是一件多麼殘忍的事情。她依依不捨一步三回頭的作別老師,離開了校園。班主任看出了她的心事,就告訴她:蘭娟,你先別退學,請一個月的假,行李就先放到學校。回家想想辦法,實在不行再說。

輟學回家的蘭娟白天幫母親幹活,晚上就堅持自學。還好在期末考試的時候,她得到了重返校園的機會。成績出來後,她考得最好。母親說家裡就是再難也要供你讀書。就這樣,蘭娟省吃儉用,硬是靠著助學金堅持讀完初中。參加中考時,蘭娟兩個志願都填了中專。因為她想盡早工作掙了工資就能幫家裡分擔生活的壓力。但成績揭曉時誰也沒有想到蘭娟因成績優異直接被省重點中學錄取了。考上省重點這對大多數人來說可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蘭娟雖然高興但看到家裡這麼困難她又決定放棄。得知這一訊息,班主任老師勸她和家人一定要去讀完高中。就這樣蘭娟揣著母親給的五塊錢踏上了去省城的求學之路。令她沒有想到的是省城的生活消費實在是太高了,她還沒有來得及熟悉校園身上的五塊錢就花沒了,連填飽肚子都成了大問題。學校的大喇叭天天催著交學費,舉目無親的她簡直是走投無路。幸運的是老師知道了蘭娟的困難,不但讓她先領了課本,減免了學費,還發了助學金,讓她不再為吃飯天天發愁。就這樣在學校的關懷下,蘭娟堅持讀完了高中。

1968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大潮席捲全國,作為班長和團支書的蘭娟雖然年少但思想覺悟還是很高,她主動報名想去黑龍江插隊。但那時浙江還沒有下鄉到黑龍江的任務,無奈她選擇了回老家下里橋村成了回鄉青年。那個年代的高中生在村裡可算是知識分子,鄉里安排她做代課教師。

在教學之餘,蘭娟注意到鄉親們常年從事體力勞動,很多都患上了腰背疼痛的疾病。她便聯絡省中醫院的老師學起了針灸。短短數夜蘭娟將整本經絡書背得滾瓜爛熟,還和老師學習了臨床實踐。她利用業餘時間給鄉親們治病沒曾想還真起了效果。教學三個月後,村裡組建農村合作醫療。因為蘭娟會針灸,村民們都推薦她做合作醫療的赤腳醫生。

那個時候代課老師每個月的工資有二十四塊錢,算下來一天能賺八毛錢。而赤腳醫生每天只有五個工分,一天只能賺一毛錢,收入實在是懸殊。面對家裡的困難怎麼辦?思來想去蘭娟覺得還是更喜歡學醫,就這樣沒教幾天書的李老師成了鄉親們口中的李大夫。

雖然是醫生但因為加了赤腳兩個字地位可就大不同了。農村的赤腳醫生很不好當,不但資金有限而且裝置還十分簡陋,大夫都少的可憐,就更別說藥了。為了給群眾治病蘭娟就和幾位懂藥的鄉親們跑到山上去採藥。半年多的時間,蘭娟認識了幾十種藥材。哪些治療傷寒?哪些用來消腫?哪些用來敷跌傷?都記得清清楚楚爛熟於心。很多鄉親喝了蘭娟的草藥都反映又省錢治病又好,對她十分感激。大家都說李醫生好人吶,好人一定會有好報的。做赤腳醫生的日子裡,全村四百多戶,無論哪家有人生病,蘭娟都風雨無阻披星戴月的上門診治。有一次,村裡年輕的媳婦忽然要分娩,還沒結婚的蘭娟硬是硬著頭皮當起了臨床產科醫生。

1970年,蘭娟終於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因為赤腳醫生乾得很好,她被推薦到浙江醫科大學深造。臨行前一天,純樸的鄉親們為了表達對蘭娟的感激,自發組織前來給她送行,而蘭娟卻請鄉親們一起去山上採藥,作為臨行前的送別禮。就這樣蘭娟兜了一大圈最終成為一名大學生,這讓蘭娟倍加珍惜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

大學期間,蘭娟一直努力學習,最後以優異的成績分配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到醫院工作後,蘭娟第一個工作就是研究治療傳染病重型肝炎。上世紀八十年代重型肝炎肆虐,蘭娟一心想要救人卻苦於治療方法有限,只能看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失去。她的診室常常是進去的人多,活著出來的少。作為一名醫生,看到病人的家屬跪在自己面前卻無能為力,蘭娟的心中滿是愧疚。後來腎臟透析治療啟發了蘭娟,她想是不是可以透過相似的方法來救治肝衰竭的病人呢?於是蘭娟帶領她的團隊開始了人工肝的研究,這一干就是十年。人生能有幾個十年,耗費了多少青春。十年後,蘭娟帶領團隊終於研究出一套獨特有效的人工肝系統。這在當時的世界上也算是領先,但她卻做出了一個常人難以理解的舉動,她將這項技術毫無保留地向全國推廣。蘭娟說:什麼是醫生最大的快樂?看到病人得到救治,把他們從死亡線上拉回來,這就是我最大的快樂。

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型肺炎爆發,將時任浙江省衛生廳廳長的蘭娟推向了前線。浙江出現病例的當天就對密切接觸的一千多人進行了就地隔離。當時社會上一度有不同的看法,質疑這一時間隔離這麼多人是不是小題大做。但蘭娟力排眾議堅持隔離。事後證明這個方法不但行之有效,而且是刻不容緩。由於早期傳染源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使浙江的疫情迅速控制到最低點。這一經驗很快就被全國各大城市效仿,使SARS在全國蔓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更厲害的是蘭娟檢獲了病人特異性核酸,是全國最早分離SARS病毒的單位。後來在治療過程中,蘭娟竭力倡導對激素、抗生素的使用要剋制謹慎。在SARS疫情結束十年後發現曾在浙江治療的SARS病人沒有一個人出現過股骨頭壞死等後遺症。

今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到現在還在蔓延,人們在關注著疫情的同時更關注鍾老和李蘭娟,因為他們是人民的希望。

1月18日作為國家衛健委高階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和鍾南山院士臨危受命,第一時間奔赴武漢前線。正是基於他們的判斷,武漢終於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封城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在春運期間一旦有任何閃失,提出建議的人必定會被無數人口誅筆伐。

院士夫妻:李蘭娟和鄭樹森

2月11日,在湖北省醫院,蘭娟穿著白色的防護服,衣服上寫著大大的武漢加油四個字,她在武漢奮戰已經多天了。這位73歲的老知青,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和當地的專家一起堅守在武漢抗擊疫情的最前線。

4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唐僧取經風險那麼大,卻為何不聘請只收徒弟?原因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