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看過原著,但是看過大秦帝國第一部裂變、第二部崛起、第三部縱橫,第一看到“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氣概,“君為青山,我為松柏”的君臣,也是讓人不盡感嘆中國還有那一段思想家、軍事家、外交家輩出風雲年代而心池神往,對前三部當然是推崇備至的,但是對第4部往上這種清一色一邊倒的批評的言論也是不贊同的。
不管這叫《大秦帝國4》也好叫《大秦賦》也好,剛播放了兩集對這部電視劇的第一印象就是“考究”兩個字。不管是從秦國士兵的裝束,感覺就是活脫脫從兵馬俑裡面走出來的一樣,還有對戰爭的陣型、道具,還有從後面,秦莊襄王加冠的過程,都可以看得出來這部電視劇都是花了功夫的。
網上評論大部分都集中在,張魯一飾演13歲的嬴政不否認,確實不太適合。但是看到後面,張魯一演技確實沒有問題,特別是今天看的第41集,當太后和嫪毐的事情東窗事發,嬴政來到太后處那一段,演的實在是太好了,太富有戲劇張力,不管怎麼看都覺得很好看,從嬴政眼中透露的殺氣噴薄而出,不禁鼓掌。其實編劇在花了,這麼多篇幅用於宮斗方面,我覺得還是因為編劇想著重的描寫秦王嬴政從一個12、3歲的少年天子到一個政治思想成熟、殺伐果斷、從不拖泥帶水的千古一帝是如何轉變的?從經歷這些事情處處影響著日後他性格的變化,我反而覺得讓這部電視劇對比前三步更更飽滿的展現了一個完整的嬴政的形象。嬴政剛到咸陽的時候,也年少輕狂,因為缺少父愛,他對呂不韋的感情是複雜的,所以當華陽太后散播呂不韋是嬴政父親的時候,嬴政才說了那一段,讓廣大電視觀眾不太滿意的一段對話,發現每篇關於《大秦賦》都會有這張照片。
但是設身處地的想一下,一個從小缺少父愛,當他在弱冠之年,知道他的親生父親有可能另有他人,當下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說出如果你是我的親生父親,我願意陪你浪跡天涯,我覺得也是無可厚非。試想一下,現在當下十幾歲的年輕人都在幹什麼?別說嬴政,當時,還沒有轉變成,心狠手辣,冷酷無情的秦始皇,就算他是千古一帝,他應該也有人性的一面,雄才大略如同曹操,也經常真情流露,在死的時候也是留戀妾室,分香賣履。所以這一段並不能說明張魯一對嬴政描寫的失敗,反而讓嬴政的形象更加豐滿。
太后趙姬和嫪毐的篇幅,更是讓嬴政的政治手段一步步的成熟起來。其實秦始皇嬴政除了要統一6國,他還有一件事情,就是要建立一箇中央集權的國家,而是集權於他一個人的國家,皇帝是這個國家的神,這個國家的一個一種符號,是神聖的侵犯的,如何可以讓自己的生母和一個假太監發生如此事情,如果這種事情傳到一般老百姓的耳朵裡面,是他這個未來的唯一的國家帝王,從某種層面上說大打折扣,這種事情是為自取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政是萬萬不允許的。當他看到他的同母異父的兩個孩子的時候,嬴政那種變態的恨,張魯一描寫得非常到位,我感覺他在演這一段的時候,連聲音都快扭曲了。
看到第41集,我覺得《大秦賦》可以明治時歸的叫做《大秦帝國4天下》,後面我應該也會繼續追劇,在這樣的電視劇大環境下,有這麼一部電視劇,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