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不同,生活中所有的事物就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狀態。最近看的《認知覺醒》一類的書,讓我能嘗試著從高維度看待生活中的所有事。這段時間“郭松民緊盯胡錫進”的熱議引起了我的好奇和思考,我看到了焦慮帶給網路時代人們的困惑。
“他以媒體人的身份、群眾及網民的視角、語境,持續發聲,嬉笑怒罵、回懟諷刺,把官方發聲的深度寓意以大眾的語境及時表達,這在國際國內都已產生重大影響,收效顯著。”
胡錫進
郭松民是誰呢?
我360搜尋了一下崑崙策研究院,簡單總結一下:它是由部分軍地老同志、專家學者和企業家發起成立的綜合性戰略研究和諮詢服務機構。是一個自主獨立的沒有圍牆的研究機構。它向社會各界具有愛國情懷、客觀精神和慧眼卓識的仁人志士、專家學者們敞開大門。
然後我又百科了一下郭松民:
哦,原來郭松民也是一名很厲害的斜槓大神。他曾因在做客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時,嚴詞痛斥在汶川大地震中丟棄學生逃出教室,事後還認為自己逃跑有理的四川某中學教師範美忠(範跑跑),而引起媒體熱議,可惜過後被網路遺忘的有點快。
郭松民
僅從以上資料對比來看,普通人也能看出二人的影響力不是一個數量級的,不在一個層次。
但是二人在廣義的工作性質上有相同點,都是媒體人。
本文不探討胡錫進和郭松民觀點的正確與否,也不探討他們的文筆如何。我從上面這些數字看到的是自媒體大資料環境對人認知的影響,從而導致的普遍焦慮,想探討怎樣透過《認知覺醒》幫助我們擺脫這種影響帶來的焦慮。
從上面的資料分析,很顯然,郭松民盯住胡錫進不放的原因,是他的焦慮。
焦慮是人的天性,《認知覺醒》一書認為焦慮有幾種形式的表現,郭松民的焦慮非常符合其中的“定位焦慮”和“環境焦慮”的特點。
周嶺的《認知覺醒》
定位焦慮:如果在零基礎階段就直視該領域的能人們現在的所做作為和成就,不焦慮都不可能。
環境焦慮:面對一些外在環境的限制,有些事想做卻做不了,這種無力感會讓人抓狂。
郭松民曾作為人民空軍的一名飛行員駕駛殲擊機巡航在祖國東北邊疆的上空。他的一篇《感恩老兵》曾獲得過第十五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在任職《國企》雜誌社研究部主任期間,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國國企的人民性問題,主張必須建立經濟學的"中國學派",引起廣泛關注。
可以看得出,郭松民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斜槓大神,在涉獵過的領域裡幾乎都是出類拔萃的佼佼者,也能看出他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者。
焦慮讓人迷失
“郭X民批評老胡,就是選準了老胡的高人氣來蹭流量,舍此無它。他若不去對老胡死纏濫打,會很快在網路上回歸靜寂。”
“關注你是因為喜歡胡錫進。”
“為了反擊你,我不得不重新解除拉黑。”
甚至有網友調侃:“胡錫進又新發文啦,快點跟啊!”
郭松民懟了胡錫進後,粉絲增長一千一千的漲,現在已經漲過了10萬大關,速度很快。
在誘惑面前,郭松民迷失了自己。
郭松民的焦慮導致了他的迷失。這種誘惑讓郭松民覺得找到了擺脫焦慮的救命稻草。
在誘惑面前,迷失了自己
《認知覺醒》作者周嶺認為:面對焦慮,我們其實不必愧疚。因為焦慮是人的天性。人的理智腦在強大的本能腦和情緒腦面前真的是太弱小了。
要改變這種焦慮造成的困境,我們可以反著來。
擺脫定位焦慮,要坦然面對現實,看清自己真實的能力和優勢是什麼。
接受環境侷限的現實,充分發揮運用自己的特長和優勢,走出環境焦慮的困局。
喚醒自己的理智腦,用延遲滿足的方式來取得本能腦和情緒腦的支援。明瞭自己熟知的領域和新領域之間的舒適邊緣區,運用自己的特長,深耕自己。腳踏實地,保持耐心,日積月累。
假以時日,相信一個原本優秀的人必會擺脫焦慮,走出認知困境,成為名副其實、令人信服的意見領袖。
打個比方,小張是正在前線衝鋒陷陣的戰士,他缺乏戰術經驗,他的槍法不夠準,他的腳上還有腳氣、雞眼。我們不能為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彰顯自己的存在感 ,就在後面譏諷戰士有腳氣雞眼,全盤否定前線戰果卓著的戰術運用,大罵戰士沒能一槍撂倒一個,浪費了子彈。
作為自己人我們需要的是運用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提醒戰士小張,戰術上哪裡有漏洞,告訴他提高準確率的竅門,提醒後勤給戰士治治腳氣和雞眼,以免影響戰士在戰場上的穿插運動速度。
等到戰士小張凱旋而歸的那一天,我們也會因對戰士的有效幫助和提醒,享受到勝利的喜悅和成就感。
明白什麼了
《認知覺醒》告訴我們:走出焦慮與迷茫,內觀自己,面對天性,放下心理包袱,坦然接納自己,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可以讓我們擁有清醒的認知,清楚的目標,清晰的路徑,清爽的情緒。就能擺脫焦慮,外觀世界,借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