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嫦娥奔月是中國古代著名神話,“可上九天攬月”是毛澤東主席著名詞句,從此登月是中國航天事業的一座高峰。
1969年至1972年之間,美國一共6次阿波羅任務共計帶回382KG月壤,成為世界航天領域佼佼者,成為中國航天需要超越的一座高峰。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隨著祖國日益繁榮昌盛,祖國航天科研人員克服無數困難,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峰,終於走出了最關鍵的一步。
食堂謹以此文,致敬毛澤東主席,致敬井岡山,致敬中國航天科研人員。
一、重上井岡。
1927年10月,毛澤東主席率秋收起義部隊開闢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走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從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為中國革命的成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1965年5月,毛澤東主席闊別三十八年,重上井岡山。
他感慨良多,詩興大發,寫下三首著名的詞——《念奴嬌·井岡山》、《念奴嬌·鳥兒問答》、《水調歌頭·重上井岡》。
《念奴嬌·井岡山》:
參天萬木,千百里,飛上南天奇嶽。故地重來何所見,多了樓臺亭閣。五井碑前,黃洋界上,車子飛如躍。江山如畫,古代曾雲海綠。
彈指三十八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猶記當時烽火裡,九死一生如昨。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礴。一聲雞唱,萬怪煙消雲落。
此詞開篇先描繪了一幅井岡山壯麗的總體風景畫圖,引出下文詞人觀覽感受,隨後又寫自己回憶從前的革命事蹟,對過去非凡崢嶸的歲月的追憶。
該詞以白描寫景,寓景抒情,融合古典詩詞,追憶往昔,宏偉壯麗,氣勢磅礴。
《念奴嬌·鳥兒問答》:
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揹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炮火連天,彈痕遍地,嚇倒蓬間雀。怎麼得了,哎呀我要飛躍。
借問君去何方,雀兒答道:有仙山瓊閣。不見前年秋月朗,訂了三家條約。還有吃的,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
這詞是毛澤東主席採用寓言的方式,借用鯤鵬和雀兒的對話、問答的形式,以象徵的藝術手法為我們展示了鯤鵬的博大、高遠、無畏以及蓬間雀的萎瑣、渺小、卑怯,毛澤東主席一如既往的在戰略上藐視敵人,睥睨六合的恢宏氣魄一覽無遺。
最後一首《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最為有名。
1965年5月22日,毛澤東主席到達井岡山,5月25日,他在井岡山賓館115號房間,以《水調歌頭》為詞牌,揮筆寫下了一首名詞。
《水調歌頭》·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早已變新顏。到處男紅女綠,更有飛流激電,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丟擲幾泥丸。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湖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二、可上九天攬月。
是不是很點奇怪,食堂寫的這首,好像有點不一樣?
其實食堂沒有搞錯,這是毛澤東主席的初稿。
當毛澤東主席一揮而就,寫下此詞後,身邊工作人員爭相傳閱。
5月27日下午,汪將軍問毛澤東主席:此詞要不要發表。
毛澤東主席想了想,回覆說,再放一放。
5月29日晚上,汪將軍首次小範圍內向江西陪同的同志展示此詞的初稿。
回到北京後,正好鄧穎超很久沒有看到毛澤東主席有新作問世,就親自催稿。
9月25日,毛澤東主席將《水調歌頭》稍作修改,正式定名為《水調歌頭·重上井岡》,然後將《念奴嬌·鳥兒問答》一起送給鄧穎超。
並寫了一段短語。
“鄧大姐:自從你壓迫我寫詩以後,沒有辦法,只得從命,花了兩夜未睡,寫了兩首詞,改了幾次,還未改好,現在送上請教,如有不妥,請予痛改為盼。”
而修改後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就成了我們熟知的模樣: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該詞上闋首句直抒胸臆,似鴻鵠凌空,起筆突兀非凡,氣勢博大,意境高遠。“凌雲”二字,不僅形容巍峨的井岡山之高,而且也表達了毛澤東主席志向之高遠。
“千里”迢迢,風塵僕僕,一個“尋”字,將井岡山擬人化,表現了毛澤東主席對井岡山的離別依戀相思之情,更表達了重遊故地的喜悅之情。
他舉目環視莽莽蒼蒼的井岡山,變成多姿多彩,生氣勃勃“新顏”,為讀者展示井岡山一幅絢麗多彩圖畫:藍天綠樹,黃鶯婉轉,紫燕飛翔,溪澗流水潺潺;舉目仰望,盤旋的高路,插入白雲渺渺的雲端。字裡行間,洋溢著他無比喜悅、輕鬆而舒暢的心情。
一句,“何須再看?”由眼前景色,陡然而變,給人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
用流暢明快的筆調,抒發了他對井岡山變化之美的讚頌。
整個上闋簡練地描述他重上井岡山經過,敘事、寫景、抒情溶為一體;又採用以小見大的手法,形象的描繪了井岡山的變化;
下闋開篇擲地有聲,壯偉遒勁地展現了井岡山根據地的風雷激盪,紅旗漫卷,卷下一個朗朗乾坤,清平世界。
一句“三十八年過去”,毛澤東主席運用白描手法,不僅照應前文“重上井岡山”,點出離別的時間。
這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卻蘊含了無數中華兒女經歷了血與火、生與死嚴峻的考驗,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偉大的成就。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一句毛澤東主席人豪邁地表達中華兒女凌雲壯志。
上可飛往昔日高不可攀的天上去攬月,下可以探入深不可測五大洋去捉鱉,然後談笑風生、唱著凱歌,從容而歸。
酣暢淋漓地抒發了他征服世界、征服宇宙的豪情。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將民間諺語——“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融於詩詞之中,首尾呼應,蘊含深刻哲理。
整個下闋毛澤東主席觸景生情,回顧三十八年奮鬥歷程;融情於理,最後以發人深省、深刻的哲理總結詩篇,發人深省。
縱觀全詞,筆調明麗、輕鬆,揮灑自如;
節奏優美歡快,巧妙運用諺語、古人詩句;
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有機地結合一體,意境開闊、高遠;
採用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方法,以登井岡山為題材,在憶舊頌新中將崇高的理想和偉大的實踐精神相結合,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熔於一爐,慷慨激昂,豪情萬丈。
三、嫦娥,我們來了。
對於航空科研人員來說,這首詞更像是為中國航空登月計劃吹響號角,毛澤東主席一時豪言壯語,祖國的航空科研人員們卻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著九天攀登。
“可上九天攬月”,就是毛澤東主席為我們描繪的壯麗宏景,更是航空科研人員的目標。
2004年,祖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總共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在圓滿完成各項使命後,於2009年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順利發射,圓滿並超額完成各項既定任務。
2012年9月19日,嫦娥三號衛星和玉兔號月球車的完成月面勘測任務。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成功發射,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著陸。
12月17日,嫦娥五號成功返回,並採取了2公斤月球深層土壤。
祖國探月工程邁出重要的一步,取得階段性突破進展,接下來就是載人登月階段。
中華兒女即將登陸月球,讓祖國榮光照耀月球。
值得一提的是,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樣品已經被封裝在一個密閉的容器內,被送往中國國家天文臺的中國月球樣品實驗室,而另一部分將於明年六七月份送往毛澤東主席故鄉韶山。
半個世紀前,毛澤東主席說“可上九天攬月”,現在我們能做到了,這是我們後世子孫給毛主席最好的禮物!
月球,我們來了,你還好嗎?
嫦娥,我們來了,你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