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本月20號,美國駐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大使館遭到了火箭彈的襲擊,此次襲擊發生在夜晚時分,有多枚火箭炮突然飛向美國大使館,由於美國大使館屬於美軍“綠區”的範圍,因此美軍在第一時間就偵測到敵人的打擊並啟動了防空系統,大量的近防火力全開進行攔截。
根據事後的清點來看,這次襲擊只炸傷了一名伊拉克士兵,損毀了綠區範圍內的一些建築物和汽車,並沒有給當地的美軍和美國大使館造成太大損傷。
不過這起事件引發的輿論轟動,遠比襲擊本身更加精彩,因為這場火箭彈襲擊恰好就發生了伊朗實權派將領蘇萊曼尼被暗殺身亡一週年的前夕,而美國同伊朗之間的關係甚至比一年前還要緊張。
尤其是這一次出現的火箭彈襲擊所使用的的裝備,已經查明是前蘇聯制的“喀秋莎”,如今在伊拉克周邊能隨時隨地拿出這種裝備的勢力,也只有伊朗和其支援的伊拉克武裝勢力了。
事實上,就在今年年初蘇萊曼尼遭到美軍無人機暗殺之後的不久,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館的綠區,就連續2天遭到火箭彈報復打擊,而當時發動攻擊的勢力由伊朗支援的伊拉克民兵武裝,最終逼得美國不得不坐下來和伊拉克民兵武裝磋商,就伊拉克美軍撤離的時間表達成共識。
但是從事後效果來看,伊拉克美軍所謂的撤離時間表無非是緩兵之計,因此當發覺自己被欺騙之後,伊拉克民兵武裝惱羞成怒,在11月份就對巴格達的“綠區”發動了多次火箭彈襲擊。
如今,在年終歲尾出現的這場突如其來的夜襲,本質上依然是伊拉克本土反美力量所主導的行動。不僅如此,現在伊拉克民兵武裝已經不再滿足於針對美國大使館展開攻擊,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又一次成為了報復打擊的目標,針對國際聯軍巡邏車隊的路邊炸彈再次出現,就在特朗普即將卸任的這段時間,伊拉克境內的反美力量迅速拔高。
如果從規模上來看,如今在伊拉克的美軍數量已經大大縮減,但是仍然還保留了數千人的規模,可是從戰略態勢上來看,美軍已經完全處於被動防禦的狀態,伊拉克境內什葉派的抬頭是當初美國人始料未及的,特別是伊朗藉此向伊拉克擴張影響力,如今已經背後支援和掌握了多支有實權的民兵武裝組織。接下來,可以說除非美軍從伊拉克撤離的一個人都不剩,否則這場爭鬥還會進一步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