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我殺兒子,是不想給社會添麻煩”

不久前,日本一起命案轟動一時,

殺人的,是76歲的日本前副部級高官熊澤英昭;死者,是他44歲高調啃老的兒子。

熊澤英昭的兒子英一郎,人到中年,沒有工作,靠父母養活,

這個高齡啃老族的日常,除了玩遊戲,剩下的時間,就是揮霍著父母的血汗錢,

由於長時間宅在家裡,英一郎有極嚴重的暴力傾向,

在他的Twitter中,甚至曾以初中時期毆打過母親為榮。

作為資深的啃老族,他在社交媒體上,留下過這樣一段駭人的話,

“為什麼把我生下來?既然自作主張把我生了下來,那就到死前最後一秒為止都替我負責吧。”

顯然,啃老被他啃出了優越感。

當一方無盡索取,一方拼盡全力給予時,矛盾的激化成為必然。

這樣畸形的親子關係,本身就是致命的毒藥。

於是,悲劇發生了。

被問及殺子動機時,這位76歲的老人只說了一句,

“川崎市發生的20個小學生的死傷事件當時在我腦海中浮現,我覺得他可能會傷害到其他人,我不想給社會添麻煩。”

兒子的又懶又喪,加上父母無節制地包容,成了導火索,被迫殺子的背後,是絕望的親情枷鎖。

其實,日本的“啃老問題”由來已久,幾乎成了社會的隱疾。

就在前段時間,微博上出現了一條熱搜,叫做#日本超百萬人口家裡蹲#。

根據日本政府相關調查,日本“家裡蹲”的總人數可能已超過百萬人。

筑波大學醫學系教授甚至警告稱,

若無恰當對策,若干年後,全日本的“家裡蹲”人數會超過1000萬人! 按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定義,閉門不出的狀態至少持續六個月,才會被定義為“家裡蹲”。

當然,這個來自鄰國的社會性問題,也將中國的“啃老”問題的遮羞布,徹底掀開。

去年,中國老齡科研中心釋出的資料顯示,

中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30%左右的成年人,至今仍靠著父母養活自己。

在社交媒體上,隨便用“啃老”的關鍵詞搜尋,就能看到不少匪夷所思的新聞,

“佔父母房產賺租金,啃老族將父女逐出家門榨乾年邁父母”、40歲啃老男子對八旬老母拳打腳踢,警察7次將其刑拘”、“啃老女子要錢遭拒後用水銀殺母”......

這些看似荒唐的標題,卻是真實存在的社會現象,無不在反覆強調著一個血淋淋的問題——

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啃老變得如此理直氣壯了?

“啃老族是佛轉世,有受供養的福報”

在中國,啃老族這個群體很龐大,也成了難堪的社會現象。

有個臭名昭著的“啃老吧”,大家聽說過嗎?

這裡面,棲居著一群自稱蹲子的神奇物種。

只要隨便翻進一條帖子,撲面而來的,是一片頹廢。

類似“父母去世的時候,我40歲。繼承遺產後,應該能再啃十幾年。啃完遺產,再去找個工作混幾年,到65歲就能領取退休金!”之流,比比皆是。

這群人號稱當代阿Q,藉助網路世界,構築起“啃老萬歲”的全新世界觀,報團取暖;

為了標榜自己啃老無罪的觀念,蹲子們更擅長自我催眠,甚至還扯出了不少匪夷所思的理論。

什麼“啃老族都是佛轉世的,前世有修福報,有受供養的福報”;

還有“我十分佩服啃老族,現在世間太汙濁,這些賢人避世之舉實乃國家青年。“

等等......

就是這樣一群蹲子,一邊壓榨著父母的剩餘價值,一邊大肆宣揚著“老子有資本啃老,你們想咋地”的魔幻理念。

他們更像是蛀蟲,蹉跎著自己的人生,最後混吃等死。

29歲的徐青,是個典型的窩家“啃老族”。

大學畢業後,因為吃不了工作的苦,他一直閒在家裡等吃喝,甚至還把一名女網友帶回家同居。

面對父母勸說他,找份工作,養活自己,他振振有詞,“父母有義務養自己”。

甚至到後來,徐青更是對好心勸說自己的父母,大打出手。

迫於無奈,他的父母只能把兒子告上法庭。

而這個被告上法庭的巨嬰,唯一能想到威脅父母的話,竟然是一句,

“你們不給我錢,就讓你們斷子絕孫。”

這種人是昏了頭,竟把傳宗接代當做要挾父母的籌碼。

徐青的肆無忌憚,恰恰是捏住了自家父母“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三寸,而後肆意妄為。

這明顯又是一個寵壞的巨嬰。

廣州話裡有句方言,“生塊叉燒,好過生你。”

說的大概就是這種人吧。

那些被吸血式啃老迫害的父母們

在中國,養兒防老的觀念一直都有,所以到最後,就演變成繞不出去的死迴圈。

父母辛苦大半輩子,存下了一筆錢,買了一套房子,幹嘛?為了養孩子。

然後,養孩子幹嘛?防老啊。

到頭來,父母存下的錢,淪落成不成器兒女賴以寄生的資本,

於是,在某些社會新聞板塊,時常會看到這樣匪夷所思的一幕,

八十歲的老母親,頂著風吹日晒,在外面撿拾廢品賺點小錢;

鏡頭一轉,家中四肢健全的四十歲兒子,剛打完麻將,轉身把母親辛苦掙到錢,一掃而空。

這樣的局面,讓那句“為了老了有個照應”,變得格外諷刺。

我就看過一段類似的採訪,心裡發酸。

“你這麼老了,怎麼還在工作?”

彈幕裡一片唏噓。

學者張鳴曾經談過吸血式“啃老”,

“我們這一代家長,小時候大多經歷過吃不上穿不上,早早就幫家裡幹活的苦日子。我們只知道,那樣的生活,對孩子是一種痛苦的磨難,卻不知道,優裕生活環境下的嬌慣,實際上也是一種戕害…… 被嬌慣壞了的孩子,長大之後,看到父母掙錢很容易,輪到自己了,則百事不順,未免高不成低不就,能磨出來的,還算好的,磨不出來,就基本上廢了。作為一個人,來世上走一遭,最後兩手空空,白活了。”

中國人習慣了血濃於水的親情,血脈之情大於財帛。

這就間接造成一個現象,有點能力的父母不捨得孩子遭罪,總是有求必應,也讓孩子誤認為,錢來得容易,沒錢了就找父母要。

長大了,到了自己掙錢餬口,孩子就有了落差感,

於是,他們又習慣性地向父母伸手要錢,來填補這部分落差。

朱熹曾說,溺愛者不明,貪得者無厭。

這種吸血式啃老的背後,更像是父母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沒有超過1歲,還停留在口欲期。

這些鍾情於啃老的成人們,實際的心理年齡,不過是個嬰兒罷了。

集萬千寵愛養一個孩子,最終養出來“成年而不自立”的廢物。

父母給你錢,不是為了養巨嬰

主持人塗磊曾經在節目中,聽過一位父親為自家孩子辯解,

我們掙錢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孩子,不給他們花,給誰花?難道我們帶到棺材裡去嗎?

父母怕孩子受苦,無可厚非,但總不能讓孩子誤認為這份愛來得理所當然,失了分寸。

英國心理學家西爾維亞說:“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中國式父母的悲哀,在於不懂得放手,以至於養出了一群廢人,成年而不自立。

但這其中也有極為現實的問題,一大批在職場拼搏的90後,甚至80後,他們也面臨著“啃不可啃老”的兩難局面。

我聽過身邊的朋友抱怨過,現在社會生活壓力大,不啃老,我要怎麼活?

的確,剛畢業的90後,一出校門,等著他們的,是押三付一的高額房租,還有高昂的生活成本。

這種情況,其實有所不同,與其把目光放在花唄、信用卡,甚至是網路貸款上,不如先向父母求助。

父母一方,完全可以先借錢接濟孩子,然後讓孩子寫上欠條,等到生活穩定後,再定期還錢。

我在知乎上,就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阿晟在深圳打拼,也算有點積蓄,但是,畢竟深圳房子太貴了, 於是,他找父母支援付了首付,但房子名字寫的是父母的,剩下的貸款,由阿晟月供6500元, 於是,阿晟有了足夠的房產收益,只不過,房產證上是父母的名字,他沒權交易罷了。 雖說是父母提供了一部分首付,但是幾年過去了,月供的錢也超過了當時的首付。

提到這個故事,並不是鼓勵啃老,而是想強調,啃老不是最可怕的,怕的是啃到老。

父母之所以心甘情願被啃,是為了孩子搭起有高度的臺階,

從本質上,是為了加快孩子的獨立,並非鼓勵他們醉生夢死,喪失了獨立的信念。

重慶郵電大學一個教授曾就中國啃老問題,丟擲過一個觀點,

“中國父母普遍是“老黃牛”,嘔心瀝血培養孩子,有求必應不圖回報。”

所以,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即便成年,仍不忘依賴父母的啃老族呢?

原因很簡單,父母不夠狠心。

愛之深,責之切,這個道理誰都懂,但是,在父母眼中,自家的娃永遠長不大,

過度溺愛的父母,造了一個溫床,滿足孩子安逸地混吃等死,

讓啃老族能夠獨立,最關鍵的是父母能狠下心,

與其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

最起碼,別等到都四十歲了,還在父母的庇護下安然自得。

這才是最可怕的。

文:Chen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阿聯酋學生又要放假了!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