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個小插曲,在準備開電腦寫《風聲》書評的,我突然覺得眼前恍惚,突然,一股眩暈感湧上心頭——我又低血糖了。
自從離家後,我經常無法照顧好自己,前幾天暈倒在地鐵站,這次又差點暈了過去。
我承認,當時我的內心是極度恐懼的。
不過轉念一想,《風聲》中的人物,面臨的恐懼可比我大得多。
幾年前看過電影,因為電影的緣故,我一直以為這是一個平平無奇乃至爛大街的諜戰片,對此不抱太大希望。
看完電影的第二天,我就全忘記了。
但最近收到《風聲》原著的時候,我才發現,電影和書根本就是兩碼事。
封面上寫著:經歷過大孤獨,大絕望的人,會懂得《風聲》給你的大堅韌和大智慧。
一字一句,鏗鏘有力。
原來,電影和書中的故事情節完全不同,而且書中的細節描寫、刑訊逼供場面來的更真實,電影除了借用書中場景和人名外,我真找不出其他優點。
閱讀原著,你會開啟一個新的世界,這本書的野心遠不如此。
它最有趣的,就是可以把故事原貌分3種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邏輯縝密,思維跳躍,讓人看後直呼刺激。
麥家,作為茅盾文學獎得主,作為“諜戰之父”,他的代表作向來就是這麼經久不衰。
他是一個鄉村野孩子,從小就怕黑,做的夢卻都是黑夜的事,從來沒夢見過白天。
少年時代,他反反覆覆地做著同一個夢:一隻黑色的大鳥,像老鷹又不像老鷹的一隻大鳥,翅膀張開來有一座房子屋頂的大;羽毛全身漆黑,黑得發亮,像閃電一樣刺眼。
更奇怪的是十一歲那年,這個孩子一夜醒來後,一隻眼睛突然看不見了,經過長達半年的中西醫治療,只恢復到0.3的視力。
成年後的他覺得:是夢中的那道黑光把他的一隻眼刺殘了。
這個鄉村野孩子,就是麥家。
上面兩段文字,選自小說《風聲》的代跋。
童年的經歷,為他以後的文學作品添加了異樣的色彩。
言歸正傳,那《風聲》這本書到底講了什麼呢?
其實,這本書的主線極其簡單,講的是日偽時期,西子湖畔,汪偽政權的一個機要單位發現有共產黨的臥底。
為了找出這個代號為“老鬼”的共產黨,特務們把涉嫌的四個人吳志國、金生火、李寧玉和顧小夢關在一幢小樓中關押和審問,此時“老鬼”除了面臨暴露的危險,還有一個重要的情報有待傳出。
而對肥原來講,找出誰是“老鬼”則是最大的任務。經過數番糾纏鬥爭,仍然沒能找出這個共產黨。
吳志國和李寧玉在這個過程中相繼死去,吳志國被刑訊逼供而死,李寧玉則是為自證清白而服毒自殺。
最後,其餘人也秘密失蹤了,肥原還是沒能找到共產黨。
不知道大家讀這本書的時候,會不會和我一樣——認錯了主角。
剛開始,以為主角是顧小夢,畢竟書裡描寫最多的就是她,帶著主角光環的也是她。
“當面是萬萬不敢的,背後小議也要小心,萬一被第三隻耳朵聽見,告了狀,要吃啞巴虧的。所以,顧小夢這麼放肆亂言,聞者無一響應。人都當沒聽見,各自散開。”
看吧,作者把顧小夢描寫成了一副玩世不恭、不講規矩、格格不入、沒心沒肺的樣子。
但是,直到故事最轉折性的時刻,作者揭示李寧玉才是那個“老鬼”,以自殺的形式巧妙地傳遞了情報…
然而這本書中,最讓我印象至深的人物是——二太太。
“二太太真的是小,即使經歷了結婚、生子、革命等一大堆事後也才二十二歲,花樣年華呢。”
“既有金的熾熱,又有銀的柔軟……然而這麼年輕美貌的女子為了革命卻委身於漢奸做填房,為了抗日救國,用“煙花女”的身份與敵人周旋,連女人最看重的名譽都不要了。”
看吧,一個花樣年華的女子,一個清新秀麗的女子,成為了這部諜戰片中的亮麗風景。
女性,付出的何止是生命?還有尊嚴。
最後,以麥家的一句話結尾:
“我偏愛深宅大院的人,有傳奇異質的人,有特殊使命和經歷的人。他們的生活也許缺乏世俗現場感,缺乏生活質地,少了煙火氣,但大開大合的經歷、大悲大喜的感受、大榮大辱的考驗,可以極限地展示人的內心,透露人性最幽暗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