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很多殘疾人出行不便,而目前社群食堂尚未普及到每個生活區域,殘疾人的吃飯問題備受關注。為了解決重度殘疾人一日三餐問題,讓他們能吃上放心飯,鼓勵專業機構配餐、送餐參與助殘服務,目前,各地在參與殘疾人助餐服務方面給予了很多支援,這些政策為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創造了更多條件。
據相關資料統計,我國殘疾人數量超過8500萬,其中,重度殘疾人有2500多萬,有很多殘疾人無法走出家門,他們除了需要醫療護理外,一日三餐也是一大難題。
“他們因自身的原因,有的行動不便,有的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有的與社會溝通有障礙,亟待社會的關注和幫助。”相關行業專家指出,讓殘疾人實現“無障礙”生活,利用老年人社群配餐服務,為有需求的重度殘疾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務是當務之急。
廣州的“長者飯堂”
據《慈善公益報》記者瞭解,在廣州的“長者飯堂”已經開始實踐為殘疾人提供用餐服務,將18~59週歲重度殘疾人納入助餐配餐服務範圍,讓殘疾人得到切實的關心、幫助。“長者飯堂”根據殘疾人群體的特點和需求,為有需求的重度殘疾人提供安全便利的助餐配餐服務,下一步,廣州市將實施《廣州市重度殘疾人納入“養老大配餐”服務體系工作方案》,堅持“請出來”與“送上門”相結合、普遍性服務和個性化服務並重,該做法或將起到殘疾助餐服務的示範作用。
解決重度殘疾人的吃飯難問題,廣州市的做法是政府參與助殘的一個“標版”。但助殘事業也需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參與、社會各界的認同和關愛,讓殘疾人更有尊嚴地融入社會。
匯聚社會力量參與助殘服務
近年來,各地也在積極探索踐行為殘疾人提供更多優質的助餐服務。其中,發動社會力量,以公益組織的資源優勢動員各方參與殘疾人助餐服務,讓社群老人和殘疾人就餐不再難,如:江蘇泰興市濟川街道一元午餐、福建泉州臺商投資區為重度殘疾人購買助餐服務等。
在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有一個特別的愛心助餐點,它主要為空巢、獨居、困難等重度殘疾人提供愛心送餐,提升了當地殘疾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該愛心助殘點是洞頭區殘聯透過整合愛心企業、助殘社會組織、助殘志願者等社會資源,在全市首創的重度殘疾人愛心送餐服務點,也是《洞頭區重度殘疾人愛心送餐服務實施辦法(試行)》頒佈後的一次嘗試。
洞頭區愛心助餐點專案負責人介紹說,“服務物件每餐只需自付2元,即可享受中、晚送餐服務,該專案試行期為一年。”結合送餐服務,區殘聯發揮助殘社會組織社群服務功能,建立“黨建+志願者”深度融合機制,透過上門送餐瞭解和掌握的資訊,發動黨員志願者為殘疾人提供家政預約、健康諮詢、物品代購、服務繳費等“保姆式”服務,實現殘疾人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各項惠殘服務。
透過專案的實施,得到服務的殘疾人紛紛表示:“重度殘疾人愛心送餐服務對我們殘疾人幫扶太及時了,也不用上街買菜了,大大方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而且很實惠,真心感謝政府及送餐的志願者們。”
守護殘疾人的舌尖安全,解決殘疾人的就餐難題,鼓勵扶持助餐行業參與助殘服務,匯聚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將改善重度殘疾人飲食狀況,提高生活質量,實現殘疾人用餐的“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