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這七位親歷過大決戰的革命先輩中,共有三人是人民軍隊的開國將軍,他們分別是誰呢?在授銜時都是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

第一位是蘇靜,開國中將,一枚二級八一勳章,一枚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枚一級解放勳章獲得者,他在三大戰役時擔任的職務是東北野戰軍前方總指揮部情報處長,協助林帥、羅帥、劉亞樓將軍,參與指揮了遼瀋戰役,立下了不凡的功勳。

蘇靜,福建漳州人,紅一軍團南下發展贛南閩西根據地時,閩西地區的革命熱情極為高漲,蘇靜受到這種革命思想的影響,參加了當地的游擊隊,正式成為一名革命者。1932年,蘇靜正式參加紅軍,成為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一名普通戰士。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蘇靜的表現不算特別突出,他心思頗為縝密,對軍事方面也有著獨到的見解,主要從事作戰參謀的工作。中央蘇區時期,他先後擔任過紅一軍團總指揮部參謀、科長等職務。隨著經歷的戰鬥越來越多,蘇靜迅速成長,在1936年入黨,並升為紅一軍團偵查科科長。

從此,蘇靜開始從事偵查工作,成為這條特殊戰線上的一位傑出人才,抗日戰爭時期,蘇靜先後擔任八路軍115師東進支隊秘書長、軍法處處長、115師司令部科長、115師敵工部部長、公安處副處長、山東軍區政治部秘書長等職務,逐漸成為我軍偵查戰線上的一位高階將領。

解放戰爭時期,蘇靜受組織上的派遣,前往東北地區,擔任東北民主聯軍總指揮部情報處長,為東野收集情報,偵查敵軍的虛實,對人民軍隊在東北戰場取得的一系列勝利,做出了不俗的貢獻。

遼瀋戰役攻打錦州時,蘇靜親赴前線,仔細勘察陣地,提出了用坑道作業的方式向錦州推進的戰術,一舉收到了奇效,為我軍順利攻破錦州,做出了傑出的貢獻。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蘇靜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二位是張震。張震,開國中將,淮海戰役時擔任華野副參謀長,與粟裕一起行動,協助粟裕指揮戰役,實際上擔任的是粟裕的副手。張震是湖南平江人,少年時期即參加過平江民軍的撲城行動,1930年入黨時年僅16歲。進入紅三軍團後,張震靠自己出色的軍事能力,到1936年即做到了團參謀長的位置。

抗日戰爭時期,張震與彭雪楓一起南下,參與了新四軍的重建工作,擔任師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張震先後擔任華野副參謀長、三野參謀長的職務,長期協助粟裕將軍指揮戰鬥,是粟裕軍事方面最得力的助手。

淮海戰役時,粟裕指揮華野將士先在碾莊殲滅黃百韜兵團,又協助中野在雙堆集殲滅黃維兵團,進而在陳官莊包圍杜聿明集團,將國軍的主力部隊殲滅大半,使得淮海地區的國軍完全喪失了戰鬥力,為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這個過程中,張震始終協助粟裕,盡心盡力,功勳卓著。

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張震被授予中將軍銜。張震在1952年的全軍幹部級別劃分中是副兵團級,按理說,是有機會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最終只被授予了中將,實際上有點低了。

第三位是楊國宇少將。楊國宇在淮海戰役時的職務是中野運輸司令部副政治委員,主要從事後勤方面的工作。楊國宇,四川儀隴人,紅四方面軍轉戰川陝蘇區時,楊國宇參加紅軍,成為紅四方面軍的一位宣傳員。

在革命歲月中,楊國宇主要從事後勤、宣傳等部門的工作,雖然不顯山不漏水,但是後勤工作可是蕭何之功,與軍事主官有著同等重要的位置。在這個崗位上,楊國宇一路進步,做到了中野運輸司令部副政委的位置。淮海戰役後,楊國宇擔任11軍參謀長,隨中野渡過長江,解放大西南,將苟延殘喘的蔣家王朝連根拔起。

雖然長期擔任後勤工作,但是楊國宇轉任軍事幹部後,表現卻異常出色,顯示了自己的全面性。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楊國宇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升為少將軍銜。

蘇靜、張震、楊國宇都是三大戰役的親歷者,有了這樣的革命先輩擔任顧問,充分顯示了大決戰劇組對歷史負責的態度。正是這樣的態度,才造就了這三部傳世的經典電影。

如今,高希希要重拍大決戰,希望高希希能借鑑大決戰成功的經驗,為黨的百年慶典送上獻禮。

2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日本大資料的妙用:AI分發物件,國家包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