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相信很多家長都陪著小朋友看過《小豬佩奇》,這部動畫很火,也深得孩子們的喜愛。很多家長對《小豬佩奇》裡的情節都很熟悉,畢竟天天陪著孩子看這部動畫,對裡面的人物,也都很熟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動畫,引發我們育兒深思。

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在《小豬佩奇》這部動畫中,佩奇的弟弟-喬治,他對他的玩具小恐龍很依賴。平時不管是睡覺還是出去遊玩,他都會帶著他的小恐龍玩具一起出去。

有一天,喬治的恐龍玩具不見了,喬治急得在家大哭。這時候佩奇和爸爸媽媽聽到了喬治的哭聲,前來詢問原因。小喬大哭地說道:“我找不到我的恐龍了,我的恐龍不見了。”爸爸媽媽和姐姐佩奇到處幫喬治找小恐龍,結果都沒有找到。

最後佩奇來到了院子裡,因為喬治經常在院子裡的一棵大樹下玩玩具。這時候,佩奇發現了喬治的恐龍正好在樹杈上,剛好豬爸爸手一伸,就拿到了。喬治也成功拿到了自己的恐龍玩具,破涕為笑。接著,他又拿著恐龍玩具扔高高,結果恐龍玩具又掉到了樹杈上,喬治又急得要哭起來,豬爸爸只好又伸手幫喬治把恐龍玩具拿下來。

這個情節不知道家長們是否還記得,《小豬佩奇》裡喬治很依戀他的小恐龍,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也有著這樣的行為。比如,孩子睡前一定要吸手指才能入睡 、一定要抱著他的小毛毯才能入睡等等。這是因為孩子有戀物癖那麼,為什麼孩子會有戀物癖呢?

孩子有“戀物癖”的原因

英國兒科醫生以及著名精神分析家Donald.W.Winnicott將那些深受孩子依戀的小物件,稱為“過渡性物體”。這些小物件可能是:孩子的手指、媽媽的衣服、媽媽的手、小毛毯、毛巾等等。孩子只是將這些過渡性物體當成了自己最愛的媽媽。

我們都知道,孩子在沒出生之前,他和媽媽是一體的,但孩子出生以後,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以後,他開始意識到他和媽媽之間是不同的個體,他的心理也會產生一種“缺失感”。

孩子到了三歲以後,他才會形成客體穩定感以及情感穩定感。只有孩子在形成穩定感以及情感穩定感之後,他才能接受他與媽媽是不同的個體這個事實,也能承受與媽媽長時間的分離。否則,他就會將平時比較短暫的分離,視為被媽媽拋棄。

為了滿足他心中那種缺失感,他會尋找安慰物品。所以才會有過渡性物體的出現,這種過渡性物體可以讓他隨進隨地得到安慰,就算媽媽在他的身邊,他也離不開這些過渡性物體。

但過渡性物體的出現,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這說明孩子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成長階段,他們會從一開始的“依戀”到最後轉變成“獨立”,這只是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的行為。

面對孩子的“戀物癖”,家長錯誤的做法以及影響

1、偷偷扔了孩子依戀的物品

面對孩子的“戀物癖”,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孩子有這樣的行為,是很不正常的。為了糾正孩子這樣的行為,很多家長都會偷偷扔掉孩子依戀的物品,當孩子找不到他依戀的物品時,家長會告訴他:“被我扔了,以後你不能再依戀他了,”這隻會傷害孩子的心靈,使孩子內心變得更沒有安全感。

2、當著孩子的面損壞孩子依戀的物品

在有些家長看來,孩子有戀物癖簡直無法接受,平時就算家長再勸阻,孩子在睡前,也會緊緊抱著他依戀的物品。為了讓孩子死心,有些家長會當著孩子的面,直接損壞孩子依戀的物品,讓孩子斷了對這件物品的念想但家長這樣的行為,只會讓孩子感到痛苦,使孩子與家長之間產生隔閡。

3、強制糾正孩子的戀物癖

看著孩子無論到哪,都會抱著他依戀的物品,就算吃飯、睡覺也會抱著它,時時刻刻都離不開它。這也會讓家長感到擔憂,擔心不糾正孩子這樣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不好。於是他們會選擇強制糾正,比如:直接將孩子的依戀的物品收起來或者送人,並且告訴孩子:“你這樣的行為不好,你要糾正,現在不能再抱這件東西了,我已經收起來/送人了。”家長強制性糾正孩子的戀物癖,只會讓孩子感受到不被尊重,破壞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感。

雖然孩子有“戀物癖”並不是一件壞事,但如果孩子在三歲以後,依然還有“戀物癖”,家長就要引導孩子糾正了,這說明孩子的心理已經有了問題。

孩子有“戀物癖”,家長可以這樣引導糾正

1、巧妙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到了三歲以後,平時總是離不開他依戀的物品,時時刻刻都要抱著他依賴的物品,或者吸著大拇指。家長要巧妙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時候,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出去走走,或者給孩子講講故事,教孩子做手指舞或者與手指有關的遊戲,讓孩子慢慢地淡忘他依賴的物品。只要家長願意花心思,就能慢慢糾正孩子的“戀物癖”。

2、經常陪伴孩子

孩子之所有“戀物癖”,是因為他內心缺乏安全感,他還沒有適應和媽媽分開,才會尋找他依戀的物品,從中尋找安全感。這是孩子情感的需求,他是以肌膚接觸,來得到安全感。家長要經常陪伴孩子,多給予孩子擁抱,多跟他表達愛意,讓他獲得安全感,孩子才會慢慢離開他依戀的物品。

3、利用入睡儀式幫助孩子

很多有“戀物癖”的孩子,他在入睡的時候,會更加依賴他的安慰物品。這時候就算有家長在身邊,他也離不開他的安慰物品。家長要想引導孩子糾正這樣的行為,可以利用入睡儀式來幫助孩子。比如:在孩子睡前,給孩子製造一種儀式感,給他放著柔和的催眠音樂,並給他講一下睡前小故事,在他入睡前,在他額頭輕輕地落下一個吻。當孩子從家長那裡獲得了足夠的愛與安全感,他也會逐漸擺脫“戀物癖”,內心也會變得強大。

有“戀物癖”的孩子,並不是有怪癖。家長要給予他們多些耐心,多些理解,多些尊重,才能他順利度過這個比較特殊的時期。

12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墨西哥建國後,美國沒未停止對墨西哥的侵略、敲詐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