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疫情期間一位“巾幗英雄”李蘭娟院士,再次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她率領醫護人員馳援武漢,成為大眾津津樂道的人物。已經七十多歲的年紀,依舊在為國家做出貢獻。

其實李蘭娟院士已經不是第一次為國出征,早在17年前“非典時期”,李蘭娟就將自己的學識發揚在了“抗疫戰場上”,帶領著隊員做好防疫防控。

如此優秀的傳染科院士,李蘭娟確實貧苦出身,而且高中畢業以後學習成為了一名老師,又自學針灸等醫學知識,成為了一名“赤腳醫生”,慢慢的才走向了科研的道路。

一、李蘭娟院士的成功,一半原因來自母親的教導,一半是自己努力

李蘭娟的家庭非常窮苦,大伯就是因為飢餓去世,那個年代能吃飽已經很不錯了,女孩子想讀書也是難上加難。可是李蘭娟的母親送孩子去了,沒錢的時候就挑著糧食走十幾裡的路去賣。

後來家裡實在拿不出錢讀書,李蘭娟自己輟學回家了,她的老師覺得這個孩子不讀書太可惜,就和李蘭娟說你在家自學,到時候升學考試再來考。李蘭娟答應了,沒想到她最後考上了杭州市第一中學。

開學的時候李蘭娟的母親拿出了家裡所有的積蓄,可是她去了學校以後依舊不夠,還是老師幫忙申請了獎學金助學金,李蘭娟才順利留了下來。高中畢業以後,她被分配到老家做中學老師。

後來鄉親們腰痠背痛沒錢醫治,李蘭娟和母親一樣心善、樂於助人,於是她自學了針灸,和一些老醫者上山認“草藥”,還放棄了高工資的代課老師,選擇成為了一名低薪資“赤腳醫生”。鄉下幾百戶人家,無論風雨,她都會上門醫治。

就是因為這樣好學心善的性格,李蘭娟獲得了去醫學院的推薦名額,她去了醫科大學進行深造。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被分配到醫院工作。

在這一系列的科研工作背後,李蘭娟的母親始終陪伴著她,後來李蘭娟院士和鄭樹森院士結婚,一個是傳染科的領軍人物,一個是多器官聯合移植開拓者,兩人都是工作狂。

於是李蘭娟的母親又成了家裡的“定海神針”。

二、李蘭娟的兒子由外婆陪伴長大,一路保送到大學,沒讓父母操心

李蘭娟有兩個兒子都是由外婆陪伴長大,誕生在雙院士家庭,兒子鄭傑表示聽到最大多的一句話,就是外婆對別人說的“李蘭娟不在家!”可是外婆包攬了家裡所有的工作,洗衣做飯還有孩子們的教育,雖然她斗大的字不認識一個,卻無比支援孩子們追求學業。

李蘭娟從母親那裡學到善良和拼搏的精神,才能一步步從鄉村走到大學,再進入科研領域。

在鄭傑的記憶中,母親和父親很少有娛樂活動,大量的科研任務在身上,母親和父親也能抽出時間學習英語和俄語。在父親四十多歲的時候,母親還鼓勵他去讀博士後,那段時間家裡的經濟開始都有母親李蘭娟一人負責。

李蘭娟也說自己的成功有一半是母親的,因為母親影響著她,也為她做了後勤工作。而她以身作則,對孩子也有了榜樣的力量,家庭和睦讓孩子也有了底氣去拼搏。

李蘭娟的母親活到了107歲,讓李蘭娟放心在外拼搏了許久。

三、“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有些家長忙於工作,對孩子疏於管教,等到孩子長歪了也不反思自己,只是怪罪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其實以身作則的力量更利於教育,言傳身教並不是一句空話。父母對孩子支援,會讓他們更有信心和底氣走向未來,而不是一味的懷疑自己,質疑父母對自己的愛。

李蘭娟和母親的教育經告訴很多父母,有時候報一堆的補習班,自己卻每天懶散消極,孩子是不可能成為學霸的。創造積極有利的學習環境,對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5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父母在,家才在 | 善心體檢一週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