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我們可能會有這樣的感受,很多影視劇情,把其中一些贅述之處剪下掉,人們依然能夠看懂故事的整體脈絡,在很多時候,次要細節的取捨反而成為一種凝練的表達方式,精簡的、令人心生嚮往的代入感,恐怕是所有文學創作者持續追求的價值所在,類似於國畫留白給世人帶來的藝術享受一樣,所以大俠實際付賬和找零的細節,大可不必細細描寫。

倘若單是從大俠們的消費水平來看,這明顯是小說在給人們講述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若要想行俠仗義,你還真躲不過世間的人情世故,首先你得有資金,再者你得有人脈,行走江湖之時難免會有手頭緊張局面,若是能找到金主,將你的故事講上一遍,再把自己的本事使出來讓人觀賞一番,自然會有大量投資人大手一揮:壯士,拿上這些錢,去盡情的揮霍吧!當然,投資人的錢也不能白要,只要人家遇到棘手的事情,給你飛鴿傳書一封,你還不得不趕緊快馬加鞭去酬謝昔日援手之情。投資人投你,是看中你能力的價值。

至於專注於白手起家,為民除害,劫富濟貧一類的大俠則另說,倘若為一方出去地痞流氓、惡霸奸商之類的,老百姓為報感激之情,總會籌集一筆見義勇為資金來報答大俠援手之情。

如果回到現實,以匡扶天下為己任,懲惡揚善的大俠們自然不拘小節,把衣食住行寫得事無鉅細,恐怕也就找不出人們所崇拜的風采了,小說和影視圍繞大俠所敘述的時間跨度很大,作者或導演必須掌握好整體節奏,如果把無足輕重的細節大量簡略反而更能騰出空間來在有限的骨架內填充實質性的內容,使得故事情節更加飽滿,因此選擇性地刪除繁瑣的過程反而是一種正向選擇。

我國銀兩使用的發展歷史

從漢朝開始,我國就開始把銀兩作為貨幣使用,但真正盛行流通還是在明清兩朝,根源在於,歷朝歷代,中國銀產量並不高。史料記載,貨幣最早出現在公元前2000年,當時使用的是貝幣,直到春秋時代才開始流行金屬鑄造幣,戰國時期各國貨幣體系特色鮮明,中原三晉以布幣為主,北方燕趙地區和東方齊國流行刀幣,而秦國則流通圜錢,楚國使用鑄文銅貝,諸多國家,各位為政,貨幣的差異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更大範圍的商業貿易,公元前221年,終於有人站出來說,為了方便天下的買賣,我們要統一貨幣,於是秦半兩誕生了,從此在民間大量流通的以圓形方孔銅錢為主。

歷史洪流滾滾前行,錢幣形態也隨著各朝統治者意識發生著變化。漢武帝時期出現了五銖錢,由於其大小適宜,做工精良,各朝各代,一用就是700年。到了唐朝,貨幣形態一改前貌出現了開元通寶錢,這次貨幣變革影響深遠。往後的各個朝代發行錢幣時直接將“開元”換成當時所處的朝代即可,一直沿襲到清代,直到1916年的“洪憲通寶”方才落下銅錢落幕,據統計以通寶或元寶為名的錢幣在我國曆史上延續了1300多年,成為中國古幣史上的不朽豐碑。

雖然在中間也出現過使用紙幣的時代,但大多隻是盛行一時,其後便被埋沒在歷史的餘燼裡了。民間真正盛行使用銀兩的歷史,要從明清開始,由於航海時代的來臨,中國絲綢、茶葉、瓷器等進入歐洲,歐洲商人在殖民地大量開產白銀,用來和中國交換商品,從此,白銀大量在民間使用。

中國古代使用銀子有多繁瑣?

古代銀子分為紋銀和底銀(也即是銀子的白銀含量)鑑別方法也十分講究,以紋銀為例,又可分為足紋、九九、九八、九七四種,足紋表面拉絲色澤均勻,從銀子邊緣到銀兩中心,連續成型,色澤白潤無暇。銀兩邊緣燦白如霜,用工具剪開,色澤依然如此,白如石灰,此種成色,便是足紋。至於其他含量的,除了銀兩表面的紋理順暢度和剪開的色澤有區別以外,再無二致。

官銀由政府鑄造成整塊,方便大型貿易結算,民間買賣以碎銀子為主,如果你要使用碎銀子交易,你需要帶上一個精密稱重儀器——戥以及鑿子、剪刀,每次購買商品時,需要從你手中持有的大塊銀子上剪下一塊重量合適的銀子,用戥稱量之後再進行交易,形象化一點,把大塊銀子想象成牛皮糖,如果你要買東西,選好商品後,商家給你結賬,計算出需要多少,你付款時,便用鑿子或小錘之類的朝牛皮糖上面敲下合適的一塊,再用一個精確到克的儀器來稱重,直到你敲下來的牛皮糖重量能夠交換所買的商品時,雙方才達成交易。

假如遇到街天趕集,去逛街湊熱鬧,這裡買一個面具,那邊買一個觀賞物件,恰好身上只有白銀,就會出現這樣有趣的場景,在東邊的攤子動一動剪子,在西邊的攤子錘一錘鑿子,整個購物過程,則變成了一個活脫脫的手工藝人。我們再大膽的猜想一下,在大量使用銀子的時代,古代的錢包裡都有什麼?一把剛剪、一杆戥、一個鑿子,畫風似乎有點奇怪啊。當然這些交易都是建立在無人偽造的情況下,在古代同樣也有人制作假幣,在銀子之中摻雜錫、鉛等,如果大俠們都是吃完飯就在桌上拍一錠銀子就走,要是用的是假錢怎麼辦?如此一來,光是防假幣都防不住。生意還要不要做了?

大俠們任性在桌子上丟一兩銀子,相當於今天多少錢?

以唐朝為例,貞觀年間一斗米只賣5文錢,1兩銀子等於1000文,相當於可以買200鬥米,10鬥為一石,唐朝的一石為59公斤,1兩銀子就可以買1180公斤大米了,這購買力確實非常可怕,按照現在的大米價格5元/kg來算,也相當於5900多元了大俠就在街邊小吃店喝了瓶酒再加兩三個小菜(實際消費100到200元),直接給老闆五千多元,這確實是壕無邊際啊。看看這揮金如土的氣勢,難怪人們都十分崇拜呢。

若是放到宋朝,從《宋史食貨志》和《宋史職官志》中看看當時的物價,“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每鬥折錢三十文”,以最低標準算,1兩銀子可以買3石米,宋時一石為66公斤,換算成現在的物價宋朝1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990元,武俠小說裡面郭靖請黃蓉吃了一頓飯,共花費一十九兩七錢四分,相當於花了將近20000塊錢。

回到主題,鑑於銀子使用的繁瑣性,古人日常生活使用最頻繁的還是以銅錢為主,大俠也概莫能外,他們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己任,在路上的時間遠比住宿、吃飯的時間要多,出於時間成本考慮,任何商業結算都會以方便快捷為首要條件,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飯錢給多不要緊,但一定要給夠,不然……

9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中芯有望突破制裁?傳蔣尚義將牽線買 E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