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在現代社會,城市化已經成為幾乎每一個國家都在普遍追求的目標,它也成為了一個直接反映國家發達與否的重要參考。雖然城市化同時也會帶來包括環境等方面的問題,但不可否認,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主流趨勢。

雖然現代城市當中到處都充滿了科技的運用,但城市卻絕非科技所造就。相反,人永遠才是城市產生與發展的最重要因素。

人口的增長是促進城市興起的重要動力

1、農業的興起是人口增長的基本要素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一個地區或者國家的人口想要開始增長,農業的進步是首要的一點。要是連人都養不活,也就不用談城市了。歐洲在歷史上飽受外族侵略,不斷有的新的族群透過戰爭的方式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

但當戰亂停止後,這些族群卻不得不面臨一個現實性的問題——種地。他們開始號召全體民眾放棄仇恨與憎惡,而是將自己的滿腔熱血全部揮灑到土地上面。當地政府還在政策上對農業多有扶持,如免除租稅、允許轉讓財產等等,極大調動了當時農民們的生產積極性。

同時,歐洲獨特的政治環境也使農民們的權益得到了較為全面的保障。中世紀的歐洲並非如中國一般是由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統治,一切行動都需要聽從中央排程,府自然就對農民具有極大的生殺予奪權力,租稅也會相對應的提高。

此時的歐洲則完全相反,農民們只需要向自己直屬的封建主繳納必要的稅賦,如果他們遭受到嚴重的剝削壓迫,還可以向更高層次的國王上告。

而國王為了更好地控制這些封建主,也樂於為農民出頭敲打他們,農民就在這種政治關係中獲益。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民們只要積極生產,基本就能保證自己的日常所需,這無疑極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進而為人口增長奠定了最基礎的條件。

2、進入城市是保護自己的需要

隨著農村人口的增多,固定的土地已經不再能夠提供足夠多的生產要素,人口與土地之間矛盾也就此產生。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廣大農民們或出於自願、或出於被迫地逃亡到城市當中。

另外,當時的城市當中規定,只要在城市當中待夠一年零一天,便可以獲得自由人的身份,這同樣吸引了無數嚮往自由的農民前往城市。正如侯健新所說:“西歐城市興起與農奴的逃亡運動幾乎同步發生、不是偶然的;從一定意義上講。新興城市乃是農奴大潮的一個創造物。

戰亂也是農民們大批進入城市的重要推動力。前文已經說到,當時的歐洲並不是處於一個大一統王朝的集中管理之下,這在導致其內部各種政治勢力交錯縱橫的同時,也對整個地區的治安提出了考驗。

尚且不論不同封建主之間可能會隨時爆發的戰爭,僅僅是匪寇盜賊就已經足以讓生活在郊區的農民們難以抵抗。在這樣不穩定的生活環境中,堅實安穩的城牆、高大可靠計程車兵、數量眾多的市民,都讓農民感受到了非同一般的安全感,使他們對城市趨之若鶩。

3、人口的聚集帶來了城市的興起

當定居在城市當中的人口逐漸增多,一個廣闊的商業市場也就此形成。新來的農民們為了在城市當中立足,不得不主動成為各行各業的主要勞動者。歐洲的許多城市本就處於一個交通便利的位置,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商人都可以來這裡進行商業活動,東西方貿易的序幕也就在這裡拉開。

同時,隨著整座城市的愈發繁榮,手工業者和商人所繳納賦稅也就越多,封建主逐漸看到了城市繁榮所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於是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放棄自己對城市的管轄權。

歐洲中世紀的城市體現出了高度的自由,所有城市當中的合法居民都可以獲得公民權,並參與到城市的日常管理當中。商人們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在城市當中形成了大大小小不同行業的行會或者兄弟會,想要入會的人則必須宣誓遵守行會章程,共同維護行會利益。

即便是市政議事會,也是由來自行會與兄弟會的代表組成,這就形成了一種裁判兼任參賽選手的詭異局面,自然不可能會損害到商人們的利益。當然,民眾也對這個組織持有較大的監督權。

在司法方面,諸多訴訟案件則由市民組成的法庭和陪審團來根據城市法律來進行定奪,最大限度地保障整個司法過程的公平公正。總的來說,人口的聚集為商業的發展提供了基本要素,商業的持續發展又推動了人口的增長,並最終形成了相當繁榮的城市。

直到十三世紀中葉,巴黎的人口已經達到十萬以上,有將近十座人口達到五萬的城市,擁有幾千人口的小城鎮則已經多達幾百座。可以說,整個歐洲的繁榮都是與商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的。

環境限制了歐洲中世紀的城市發展

1、人文因素對城市的選址有較強推動力

作為一個大量人口聚集的地方,城市的建設絕非就是建造一堵圍牆外加幾座房子。無論是道路的規劃佈局還是整個城市的衛生清潔系統,都需要經過精心思考。在這樣的情況下,一部分經過長時間流逝仍然屹立不倒的城市,就成了人們居住的首選

同時,這些城市之所以會坐落在這些地方,就已經足以證明該地區具有一定的交通意義,能夠最大限度地便利更多人。雖然城市可能會破舊一點,但基本規劃和設施只要都在,想要修復便不會太難,甚至還可能有種古色古香的感覺。

特別是當初羅馬帝國的統治疆域涵蓋了歐洲的大部分地區,許多地區都修建了城市,供中世紀的人們來選擇。因此,歐洲中世紀時期的城市當中有一部分就是原先羅馬城市的所在地。

它們有的是羅馬主教所在地,如倫敦、布魯日等;有的是因為軍事要塞而形成,如巴黎、約克城等;還有其他單純因為商業貿易才形成的城市。總而言之,數量眾多、種類豐富,任君選擇。相比之下,專門修建一座新城則要麻煩的多。

同時,早期的城堡也為之後城市的形成打下了基礎。需要注意的是,城堡並非城市,它最初一般來說是出於特定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堡壘,或是為領主提供住所,或是宗教修道。又或是出於軍事用途,而非為了給普通民眾提供定居的場所。

由於城堡比起其他地方,往往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使得商人們在貿易路上時往往會將它們作為自己的落腳點。之後隨著商業貿易的越發繁榮,城堡的主要作用也漸漸改變,“城堡和城鎮在城市的歷史上起過重要的作用…… 城市就在它們的城牆周圍形成。”

2、地理因素同樣限制了城市的選址

在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類社會發展程序當中聚集地的選擇一般來說都有一個非常相同的要素——河流。在四大古國當中,無論是黃河流域的中國文明,是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文明,還是尼羅河流域的埃及文明,抑或是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明,都是建立在河流旁邊。

畢竟在生產力水平並不發達的古代,古人們顯然不具有調動大量水資源的能力,遊牧民族也是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下,甚至於城市的大致形狀也是根據河流的流動方向而形成。

另外,河流還天生具有排汙的功能,這就極大節省了城市內部的清潔成本。古代由於生產力水平的限制,道路無法得到及時修繕,橋樑沒有全面普及,交通工具也比較落後,只能依靠人力和馬車慢慢前行。

一路上還需要繳納一系列苛捐雜稅和麵對隨時來進攻的盜賊,商業成本非常之高。相比之下,水路則顯得充滿了優勢“水提 供了一條永久的道路,沒有建築和維護費,只有很低的託運費。”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河流同樣是商業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

在整個商業復興時期,歐洲的主要貿易路線有兩條,一條起自於地中海旁邊的馬賽,途徑萊茵河、羅納河等河流深入歐洲大陸內部;一條則起自於義大利的北部城市,同樣經過萊茵河到達歐洲的各大城市

河流帶來的繁榮商業為所有沿線地區的發展都帶來了希望和生機,無數城市因此崛起,並形成如今發達的歐洲。

總結

城市的興起並非一朝一夕,它的背後往往是無數人的生活變遷和好幾個時代的風雲變幻。在宗教統治下的中世紀歐洲,在思想與強權的控制之下仍然能夠形成如此巨大的貿易規模,並最終造就無數城市,其實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

在經過如此長久的發展後,歐洲在城市建設上的經驗已經頗為豐厚。直至如今,歐洲城市基本已經完全定型,剩下更多的則是如何發展的問題,觀摩他人無疑也能為我們提供借鑑。

參考資料:

1.《河流與歐洲中世紀城市的興起——城市選址為中國的考察》

2.《歐洲中世紀城市的興起與市民社會的形成》

6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我不相信算命這回事,但回顧了2020年太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