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11日,土耳其發動“和平噴泉”行動以來,土耳其沒有通過戰爭獲得最想要的結果,反而給自己招來了各種壓力。
雖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沒有直接對土耳其進行軍事幹預,甚至在表面看來還對土耳其採取了縱容的態度,在敘利亞撤出軍事力量,為土耳其的行動減少障礙。西方國家或許清楚,最好不要與土耳其進行正面對抗。因為,一旦正面對抗,或許會有西方國家捲入與土耳其的軍事衝突中。這不僅會造成人員傷亡,更有可能會逼迫土耳其投入俄羅斯的懷抱。所以,西方國家採用了一種最為行之有效的方式,既避免了與土耳其正面衝突,又能對土耳其的軍事行動有所限制。這種方式,就是“武器禁運”。
土耳其武裝力量的規模雖貴為北約“第二大軍事力量”(僅從武裝規模方面說),但是且軍事工業卻極端羸弱。所以,大部分武器都需要靠從外國進口,在土耳其的進口武器中不僅包括軍艦、坦克、戰機等先進的技術裝備,甚至很多輕型武器的都需要靠進口。所以,不僅僅美國、德國、法國等世界主要武器出口國對土耳其進行武器禁運,甚至芬蘭這樣的小國也敢對土耳其的揮舞“武器禁運的大棒”。如此一來,對土耳其進行軍事禁運成了世界上的流行趨勢,包括印度也不忘加入這個潮流。
那麼問題來了,印度雖然舉起了對土耳其“禁運的大棒”,但是印度似乎沒有什麼可以禁用的武器。提到印度武器,尤其是印度中國產武器,大概能拿得出手的就只有“阿瓊”坦克、LCA“光輝”戰機、“布拉莫斯”反艦導彈和“阿卡什”防空導彈……這些武器雖然強行在印度軍隊服役,集中了印度各界的萬千寵愛。但是這些武器不僅技術上不穩定,而且各項效能已經遠遠落後於這個時代。所以,土耳其人根本看不上。
當然,印度國內也能生產先進裝備。比如,印度斯坦航空就能組裝的蘇-30MKI戰機;生產了“金剛”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但是,印度想要利用這些武器制裁土耳其,就有些“風馬牛不相及”。畢竟,土耳其空軍沒有裝備蘇-30MKI戰機,而且零部件必須由俄羅斯引進;“金剛”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雖然土耳其也有同款,但能否實現禁運還需要南韓決定,因為生產技術和生產線都是南韓人給的。
既然不能再出口方面對土耳其進行制裁,那麼印度所謂的軍事制裁就只能是在進口方面使用了。原本,印度準備向土耳其採購5艘排水量在45000噸的補給艦,合同金額大概在23億美元左右。不過,這項合同還在競標階段時,就因為土耳其在克什米爾問題上支援巴基斯坦,所以早就被印度早給排除在外。所以,印度也沒有什麼可以在進口方面制裁土耳其的。
結果,我們看到這樣一個現象。印度雖然高高舉起了“軍事制裁”的大棒,但是雙方之間的武器貿易似乎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因為雙方之間幾乎沒有任何軍貿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