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嫪毐的叛亂平息以後,嬴政也開始親政了。因為嫪毐、趙姬太后、呂不韋長期把持秦國朝政,導致嬴政一直無法執掌大權。在此基礎上,親政之後的嬴政,無疑是迫不及待的要一統六國了。所以,在《大秦賦》中,嬴政就將王翦、李斯、渭陽君、昌平君等秦國的文臣武將召集到自己身邊,以此商討消滅山東六國的具體計劃。

在戰國後期,秦國強大,若論單打獨鬥,其他六國都不是秦國的對手,但是,秦國不可忽視合眾的力量,畢竟六國之間的內憂外患關係微妙,唇亡則齒寒,這是六國都懂的道理,所以第一步怎麼走,顯得尤為重要。換而言之,面對山東六國,秦國不可能同時出兵進攻,必須要各個擊破。既然如此,第一個消滅哪一個諸侯國,就非常關鍵了。因為萬事開頭難,一旦開端出了問題,後面的程序都會受到影響。

對此,秦國名將王翦認為,在秦滅六國之戰中,第一步應該先取趙國,因為趙國是六國中最強的一國,滅了趙國猶如斷其他五國之臂膀,而且,秦國與趙國有不共戴天之仇,秦國出兵就師出有名。但是,廷尉李斯則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認為應該先滅韓國,再進攻趙國等諸侯國。那麼,問題來了,《大秦賦》中,李斯欲先滅韓,王翦欲先滅趙,嬴政如何選擇?

首先,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王翦和李斯的爭論,本質上就是先滅強國,還是先滅弱國的問題。對於王翦來說,主張先強後弱,但是,李斯則認為在秦滅六國中,應該先弱後強。對此,在秦王嬴政看來,從穩妥起見,當屬先滅小國韓國更為妥當。當然了,一統六國不是兒戲,除了要考慮各個諸侯國強弱的問題,還要考慮其他綜合因素,比如地理位置上的遠近等,每一步都必須精心策劃,這樣才能最短的時間內一統天下。

在歷史上,秦滅六國之戰中,韓國可謂首當其衝,成為山東六國之中,第一個被秦消滅的諸侯國。眾所周知,在戰國七雄中,韓國的實力最為弱小。但是,韓國的地理位置卻非常關鍵。對於韓國來說。疆域主要在今河南省一帶,北邊是趙國和燕國,東邊是齊國和魏國,西邊是秦國,南邊則是楚國。因此,非常明顯的是,攻佔韓國之後,接下來攻打任何一個諸侯國,都是比較方便。反之,如果放任韓國不管,那麼,秦軍的後勤補給就存在被韓國破壞的風險。從這一角度來看,秦王嬴政採納李斯的建議,確實是比較全面的考慮。

值得注意的是,在戰國後期,韓國遭到了秦國的多次打擊。比如秦始皇嬴政的父親秦莊襄王,在位期間就猛攻韓國,迫使韓國逐漸對秦國俯首稱臣。因此,在秦滅六國之戰前,日益衰弱的韓國,已經表示願意成為秦國的藩屬了。當然,秦始皇嬴政還是要徹底消滅韓國,這樣才能安心攻打其他諸侯國。

秦始皇十七年,韓王安九年(公元前230年),秦為徹底滅韓,派內史騰率兵再度對韓進攻,韓無力抵抗,內史騰指揮秦軍攻克韓都,俘虜韓王安,把所得韓地改建為潁川郡。這樣,韓成為當時六國最先被滅亡之國。值得注意的是,在秦滅韓之戰中,王翦、王賁、李信、蒙恬等秦國名將,都沒有登場,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韓國實在太弱小了,根本不需要王翦這樣的名將出發。

當然,對於王翦來說,已經在著手消滅趙國。雖然秦王嬴政採納了李斯的方案,不過,趙國並沒有被放在最後,而是在韓國滅亡之後,就成為下一個進攻目標了。公元前229年,韓國滅亡的第二年,秦滅趙之戰正式開始。

秦始皇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秦國大舉出兵進攻趙國,王翦率領上郡等地計程車卒,攻下井陘。楊端和統率河內郡計程車卒,羌瘣也率軍攻打趙國,楊端和圍攻邯鄲城。趙軍則在大將軍李牧、副將司馬尚指揮下,繼續對秦軍作戰。秦軍雖經苦戰,但勝負未分。不管是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還是在《史記》等正史中,李牧都是秦滅趙的最大阻礙。雖然王翦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但是,他和李牧之間可謂棋逢對手,誰也無法擊敗對方。

在這個關鍵時刻,秦王嬴政和李斯等人都深感秦兵聞李牧之名而奪氣,既然在正面戰場無法取勝,遂改用反間計。花費重金收買趙國內奸趙王遷寵臣郭開,從而在趙王遷面前誣衊李牧、司馬尚企圖謀反。趙王遷竟不加分析即輕率罷免了李牧、司馬尚,改任趙蔥、顏聚為趙軍統帥,並錯誤地將名將李牧殺害。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趙王遷由於中了秦之反間計,為秦滅趙鋪平了道路。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趙蔥、顏聚奮戰數月,最終被秦將王翦擊敗。趙蔥被殺,顏聚收拾殘兵退回邯鄲勒兵固守。趙國丞相郭開被秦收買,甘心為秦效勞,多次勸投降。趙公子嘉則堅決反對,主張戰鬥到底,率領宗族、賓客參加了趙國都城邯鄲的保衛戰。但趙王遷喪失鬥志,任由丞相郭開擺佈,竟下令開城向秦軍投降。從這一角度來看,郭開自然可以稱之為秦滅趙的功臣了。

最後,秦國攻下邯鄲後,趙國滅亡,公子嘉逃到代地(今河北蔚縣東北)稱王,是為代王。公元前222年,王翦之一王賁攻代,公子嘉自殺(或說被遷西戎),這意味著趙國殘餘勢力也被消滅了。由此,對於趙國來說,可以說是公元前228年滅亡的,也可以說是公元前222年才被徹底消滅。

對此,在筆者看來,在秦滅六國之戰的順序上,雖然秦王嬴政最終選擇了李斯的方案,也即先滅韓國。但是,實際上,王翦的意見也沒有被秦王嬴政忽視,在韓國滅亡之後,秦國就立即開始秦滅趙之戰了。因此,對於秦王嬴政來說,還有非常善於博採眾長的,沒有因為信任李斯,就對李斯的建議完全聽從。

在韓國、趙國之後,秦始皇嬴政又出兵消滅了魏國、楚國、燕國、齊國這四個諸侯國。其中,秦國主要是在消滅楚國的時候遇到了較大的阻礙,比如李信率領20萬大軍鎩羽而歸,迫使王翦再一次出發,率領60萬大軍才將楚國消滅。在山東六國滅亡之後,王翦這位名將選擇了急流勇退,也即沒有在秦朝時期繼續領兵征戰。與此相對應的是,廷尉李斯則在秦朝建立後晉升為百官之首的丞相。不過,相對於功成身退的王翦,李斯最終沒有善終的結局,也即在秦始皇嬴政病逝後,遭到趙高的誣陷,最終被秦二世胡亥腰斬。對此,你怎麼看呢?

12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明星不老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