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新冠病毒如今在全世界範圍內到處流竄,但是對於中東地區的國家而言,戰爭仍然是懸在他們頭上最鋒利的一把劍。據俄羅斯媒體本月21號對外公佈的訊息稱,巴格達市中心的“綠區”在20號當晚遭到了不明勢力發射的火箭彈襲擊,根據伊拉克軍方給出的資料,當晚至少有8枚火箭彈落在綠區,萬幸的是沒有人員在這場襲擊中死亡,只有少量的建築和車輛損毀,但是有一個細節引起了外界的關注,那就是當多枚火箭彈飛向了“綠區”的美國大使館時,美軍啟動了防空系統進行攔截,結果卻以失敗而告終,事後,美國官方已經對襲擊事件進行了強烈譴責。
雖然這起襲擊事件是發生在伊拉克境內,但是美國很快就將目標鎖定在伊朗,因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由伊朗背後支援的伊拉克民兵組織,已經成為了伊拉克境內最大的反美武裝力量,尤其是此次襲擊美國大使館的火箭彈,是大名鼎鼎的“喀秋莎”,在整個中東範圍內,還能拿出全新“喀秋莎”火箭彈的勢力也只有伊朗一家而已。
此次事件發生前,美國和伊朗矛盾在今年變得更加激化,就在今年的年初時分,伊朗軍方最高將領蘇萊曼被美軍無人機投放的炸彈炸死,而前段時間伊朗的頂尖核物理科學家在本國境內遭到了暗殺,這些都極大的刺激了德黑蘭敏感的神經。因此在2020年的年終歲尾之際,向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館發射火箭彈,也成為了伊朗用來彰顯自己立場的證明,告訴美國自己並不打算忍氣吞聲嚥下這些苦果。
不過,當前伊朗局勢也在悄然迎接著轉機,一直和伊朗針鋒相對的特朗普即將離開白宮,拜登的上臺即便不能馬上緩和同伊朗之間的緊張關係,但至少雙方不會朝著更加激化的方向發展,能否在未來的日子展開新的雙邊對話,是外界對拜登處理美伊關係的期望,同時也是伊朗留給拜登的一道難題。
可以預見的是,特朗普留下的眾多“遺產”,對於拜登而言恐怕一個比一個棘手,光是處理耶路撒冷問題就足以掀起一場中東戰爭,因此拜登能夠施展手腳的空間十分有限。而且即便是給伊朗解除部分制裁禁令,想必都會引起國內的激烈爭論,因此拜登上臺未必會對美伊關係起到改善作用,這其中更多的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畢竟特朗普任期期間,已經將中東地區的複雜局勢提升到了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