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有這樣一部電影。

講的是二戰期間集中營的故事。

如果你看完後只為一個小男孩傷心,那麼你就是真的有種族歧視了。

它的名字,很多人應該都聽過,叫做《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沒有透過大社會看戰爭,只借助小視角去引發沉思。

二戰期間,八歲小男孩布魯諾正和小夥伴在外面玩耍,回到家中,發現家裡忙得不可開交。

原來身為德國軍官的父親被升職將要調往波蘭的集中營,大家正在籌辦一場歡送晚宴。

但布魯諾卻悶悶不樂,為離開心愛的家和小夥們傷心,搬到鄉下後的生活無聊透頂,極其乏味。

沒有小夥伴的陪伴,布魯諾每天的日常就是自娛自樂,發呆,看天空,他在鄉下的所見所聞都與柏林不同,並且震撼著他的三觀。

農場會有穿著條紋睡衣奇奇怪怪的人,父母會釘住臥室的窗戶不讓他看到農場,父親手下的中尉對家裡穿條紋睡衣的老人非打即罵。

他對一切都迷惑,他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他想知道自己為什麼哪都不能去,可並沒有人對他坦白。

為了消解無聊的時光,布魯諾準備做一個鞦韆。

在猶太傭人的幫助下,布魯諾找到了合適的輪胎,也發現後院倉庫有一個可以鑽出去的窗戶。

可是總盪鞦韆,時間久了也會厭煩,所以布魯諾的父親為他和姐姐找了一個家教。

然而這個家教的到來,非但沒有讓布魯諾感到快樂,反而使他更加困惑。

老師教的都是教條、死板的軍國主義思想,並且告訴他們猶太人都是可惡的,沒有一個人是好人,他們會不擇手段的詆譭德國的文化,摧毀德國的完整。

姐姐在他的影響下,扔掉了曾鍾愛的布娃娃,轉向崇拜軍國主義思想,並願意為之獻出年輕的生命。

可布魯諾並不這麼想,獨自坐在鞦韆上,看著他並不感興趣的《德國年鑑》。

此時他趁著家裡人不在,偷偷跑到後院,從倉庫的窗戶跳出去,穿樹林、過小溪,盡情的向前奔跑,玩得不亦樂乎。

偶然間,他看到一處被鐵絲網圈起來的地方,鐵網的後面有一個跟他同齡的小男孩希姆爾。

布魯諾異常興奮,羨慕他身上有號碼,有許多一起玩的小朋友,可希姆爾卻高興不起來,臉上盡是疲態。

他問布魯諾有沒有帶食物,得到否定的回答後,黯然低下了頭,隨後的一聲哨響,讓希姆爾驚恐萬分,趕忙推著小車集合。

過了幾天,布魯諾偷偷從家裡拿了點心和足球找希姆爾玩。

希姆爾接過點心,狼吞虎嚥起來,就連掉到衣服上的碎渣都不忍心抖落。

布魯諾想跟他玩球,但希姆爾對此十分抗拒,因為他是猶太人,又被關在集中營,一旦被德國軍官發現他玩球,將會遭到慘絕人寰的對待。

布魯諾不理解,為什麼不可以玩球?為什麼他衣服上的號碼不是用來玩遊戲的?為什麼希姆爾總是不高興?

布魯諾有不解,他的母親也充滿了疑惑。

她從中尉口中意外得知,那些從煙囪裡冒出的刺鼻的煙,其實燒的並不是什麼垃圾,而是猶太人。

為此,她和丈夫大吵了一架,譴責他的虛偽、殘暴,編造集中營美好生活宣傳片哄騙所有人。

晚宴上,布魯諾的父親以中尉的父親是個逃兵為由故意刁難他。

猶太傭人倒酒時不小心碰倒了酒杯,被憤怒的中尉拉出去拳打腳踢,淒厲的叫喊聲從門外傳來,可布魯諾的父親卻對此不以為然。

第二天,保姆跪在地上擦洗木板,傭人也換了人,布魯諾的母親眼泛淚花,她知道發生了什麼可是她無能為力。

事情就這麼過去了,布魯諾也好久沒去找希姆爾玩。

有一天,他突然發現希姆爾竟然在自己家中擦洗杯子,布魯諾欣喜萬分,看到他一直盯著糕點便拿給他吃。

兩人相交正歡,中尉怒目圓睜地走進來,辱罵希姆爾是小偷,希姆爾解釋道,他和布魯諾是好朋友,是他拿給自己的。

中尉轉頭向布魯諾求證,面對咄咄逼人的中尉,布魯諾感到害怕,對他撒了謊,之後布魯諾惴惴不安,為自己不能保護朋友而內疚。

布魯諾跑到鐵網邊,見到右眼青腫的希姆爾,真誠的向他道歉,希望可以繼續做朋友,希姆爾原諒了他,還與他握手和解

他們還像以前一樣,布魯諾帶食物給希姆爾,希姆爾陪他一起下棋,兩人嘻嘻哈哈、談天說地。

只是快樂的日子是短暫的。

母親不希望孩子們的童年在滅絕人性的集中營旁度過,提出帶著他們到海德堡的姑姑家。

臨別之際,布魯諾決定幫希姆爾找到他失蹤的父親,利用最後的時間做些有意義的事。

布魯諾換上了希姆爾帶來的條紋睡衣,用鐵鍬挖了一個洞,從外面鑽到集中營裡面。

他們在營房裡找了個遍,依舊沒有見到希姆爾父親的身影,反而被叫囂的德國軍官推搡著走出營房。

布魯諾被裹挾在人流中,眼神中盡是迷茫,到了另一個地方後,所有人被要求脫光衣服,鎖進封閉的鐵門裡。

聽著其他猶太人的吶喊,布魯諾感到畏懼,希姆爾握住了他的手。

他們的頭頂,一名戴著防毒面具的德國士兵揭開了蓋子,往裡傾倒毒藥,撕心裂肺的吼叫聲傳來。

這時,母親發現布魯諾不見了,焦急地找遍家裡每一處他可能出現的地方。

父親帶著警犬和士兵,砸開了後院的門,沿著樹林尋找,最終在鐵網邊看到了布魯諾的衣服。

跟過來的母親見到此情此景,直接癱倒在地,抱著衣服大哭;父親也深覺事情不妙,趕忙跑到集中營。

可是,他們的後知後覺終究還是慢了,鐵門後已經沒了聲音,散落的只有破舊的條紋睡衣。

電影的結尾並沒有出現反轉,也沒有傳統的主角光環,就是直勾勾的告訴你,無論你之前是什麼樣的人,穿上這件條紋睡衣之後,都會變成一樣的人。

也許有人覺得希姆爾帶布魯諾進集中營是故意的,他是為了報復布魯姆。

因為他在吃糕點時,被中尉誤以為偷吃,而布魯姆沒有替自己說話,導致他被暴揍。

其實,但凡是個正常人,在生死攸關的時刻,被朋友擺了一道,都會怨聲載道或老死不相往來,這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透過希姆爾之後的表現可以看出,他和布魯諾一樣都是單純的小孩,他們並沒有深仇大恨。

如希姆爾和布魯諾下棋,明明知道他耍賴卻沒有生氣,看到他丟了三明治,也沒有發怒。

假使希姆爾是個小氣記仇的人,他當時就會放下臉色,而且後面的打賭,更多是小男孩之間冒險。

當然,從中能夠看出希姆爾是個聰明的小男孩,也可以認為他這是為了拖住布魯諾,騙取他的信任,以便後續下手。

但是一個八歲小男孩的心理應該不會這麼複雜、險惡,而且如果希姆爾想要報復的話,完全沒有必要拉上自己陪葬。

畢竟在集中營,想要讓一個穿條紋睡衣的猶太人受點苦或死去,是件比呼吸都容易的事。

也有許多人看完電影后都會下意識的想讓布魯諾被救出來,甚至覺得只要布魯諾被救出來就皆大歡喜。

可是他們完全沒有考慮到其他被關在裡面的猶太人和希姆爾,明明一開始滿是反戰情緒,一到關鍵時刻卻有了自私的想法。

他們覺得布魯諾可以獲救是因為他本來就不屬於這裡,希姆爾要是死了也是情理之中,畢竟他早晚都難逃這一劫。

布魯諾有湛藍的眼睛,有純真的笑容,所以他值得被喜歡,但猶太人的生命也是命,他們同樣不是生來就屬於集中營。

回到開頭說的那句話:“如果你看完後只為一個小男孩傷心,你就是真的有種族歧視了。”

那麼,問題來了。

德軍是二戰的罪魁禍首,他們該不該被原諒?

站在戰爭的角度,他們的所作所為令人髮指,就以《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為例,他們對猶太人的殘害罄竹難書。

站在人性的角度,又是另一番景象。

布魯諾的奶奶,一直都反對國家的暴行,併為之不恥。

就算是她的兒子,她也照懟不誤,即使生命垂危,也不願意跟兒子說話,因為她的兒子是德國軍官,是暴行的指使者與執行者。

布魯諾的母親,起初並不瞭解集中營。

當她知道事實的真相後,怒罵丈夫是沾滿鮮血的劊子手。

而且作為一位母親,她還失去了疼愛的兒子,由此證明,槍響之後,沒有人是贏家。

對於戰爭,被迫捲入其中的孩子們該如何抉擇?

古往今來,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都和少年有關,少年強則國強,戰爭時期更甚。

他們的思想、行為都會對國家的命運和未來產生決定性影響,可大多數沒有主觀能動性的少年都會被片面之言煽動。

布魯諾的姐姐就是這樣,經過薰陶後,從一個爛漫的小女孩變成了忠誠的信徒,布魯諾不相信這些,可他卻因此而死。

他們是無辜的嗎?

反過來說,出來混都是要還的。

只是贖罪的那個人不一定是你,報應可能不會直接刺傷你,他會傷害你最愛的人,然後你無病無災,卻活得生不如死。

10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一人租房時你感到孤單嗎?十九歲自己租了一個月賓館,可惜隔音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