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2020 年低成本、優質產能大幅擴張
低成本矽料產能大擴張,產業集中度提升。據統計,2019 年陸續有 6 家多晶矽企業停產檢修,國內 在產多晶矽企業數量由 2018 年初的 24 家,減少至 2019 年初的 18 家,再縮減至 2019 年底的 12 家。2019 年全年,前五家矽料企業產量佔比達到 77.8%,較 2018 年的 60.5%明顯提升。截至 2019 年底, 協鑫、通威、大全、特變、東方希望五家企業合計產能佔比達到 77%,預計後續還將進一步提升。
2018-2019 年,國內矽料產能呈現大規模的擴張,擴張的主體主要集中在通威、大全、特變、協鑫 和東方希望等五家企業,使得國內矽料格局呈現較大的變化:
通威:2018 年四季度,樂山和包頭一期各 2.5 萬噸多晶矽生產線(實際產能達 3 萬噸)投產, 推動總的多晶矽產能達到 8 萬噸,2020 年內蒙 4.5 萬噸擴產專案、雲南保山4萬噸新建專案啟動。
大全新能源:隨著 2018-2019 年新疆 Phase 3B 和 Phase 4A 等專案的陸續投產,公司產能規 模大幅擴張,到 2020 年底預計達到 7 萬噸。
新特能源:2019 年 5 月,公司新建的 3.6 萬噸多晶矽專案投產,使得總產能達到 7.2 萬噸,實 際產能可能能達到 8 萬噸。
協鑫:新疆協鑫專案首期於 2018 年 10 月投產,到 2019 年年中,新疆協鑫產能規模達到 4.8 萬噸;2019 年江蘇中能和中環股份對新疆協鑫進一步增資,以使新疆協鑫產能達到 6 萬噸。
2020 年啟動一期 5.4 萬噸 亞洲矽業:2020 年啟動年產 3 萬噸電子級多晶矽專案一期工程。
主要生產企業名義產能
本輪擴張是在西門子法技術趨於成熟、顆粒矽技術取得突破、投資成本大幅下降、行業前景更趨明朗, 由國內規模和技術水平靠前的矽料企業主導,新投產能具有產品品質高、單位投資強度低、電費成本低等 顯著優點。產品品質方面,基於先進的裝置和工藝,本輪新投產能基本都能實現較高比例的單晶料生產,根 據大全披露資料。投資規模方面,披露資料顯示,近期新投產能每萬噸的投資規模約 10 億元,明顯低於 此前的投資強度。
中長期看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預計未來 5 年,國內將會有 5 家企業(協鑫、通威、特變、大全、東 方希望)產能規模達到 7-10 萬噸水平,與之相對應的是,在單晶矽片環節已經形成隆基和中環的雙寡頭 格局,產能規模遠遠領先其他競爭對手;在電池片環節,根據現有擴產計劃,到 2020 年底通威、愛旭、 隆基在產能規模方面形成較為明顯的領先優勢。
2、顆粒矽優勢明顯,能否異軍突起?
顆粒矽的優點:
1、減少了破碎環節,塊狀矽需要破碎,破碎成本 1-3 元/公斤;
2、對石英加料筒的內壁衝擊損耗低,延長石英筒使用壽命;
3、顆粒矽填充性好,加料桶可以多裝 15-20%的顆粒矽,避免大塊料堵塞的問題;
4、可以結合自動加料到加料筒,也能使用外接復投裝置,節省人力和加料時間。
5、相比傳統工藝,FBR 不僅生產技術流程更短、後處理工序更少,生產電耗較低,專案人員需求更少。
基於這些優點(毋庸置疑),國內顆粒矽廠商的判斷不遠的將來,不用連續直拉工藝、拒絕或無法獲 得顆粒矽的下游廠家,會輸在起跑線上。
我們知道西門子法多晶矽,國家標準按雜質含量分特、一、二、三級。業界也習慣按棒狀矽緻密度不 同,習慣性地分為緻密料和疏鬆料,後者又分別叫菜花料、珊瑚料等。珊瑚料塊狀疏鬆料,在破碎過程中 容易沾染雜質灰塵,而且珊瑚料塊狀矽在坩堝填料的時候,佔位與緻密料一樣多,但加熱熔化後矽液少, 影響拉晶產出效率。
這說明無論棒狀多晶還是顆粒多晶矽,產品都可以用,只是誰更好用。從目前的報到來看,棒狀多晶 矽在市場上已經得到驗證,顆粒狀多晶矽含氫量高、灰較多,但是仍然可以用,只是相對棒狀多晶矽稍微 較難用,另外,顆粒矽在轉化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粉料,運輸過程中也會有粉料產生,產品有被汙染的風險, 現金成本是不是已經很低,可能還需要在技術上進一步攻克。
但這是不是說明西門子法未來就要被淘汰了。此前行業大佬普遍認為顆粒矽、菜花料、珊瑚料相同難 以使用,但是隨著下游單晶企業技術進步,這些問題在逐步解決,有行業大佬也認為西門子法技術已經到 達天花板,隨著顆粒矽的使用西門子法可能就不香了。不得不說顆粒矽是一種新技術,確實優點很多,但 是西門子法技術是不是已經徹底落伍,或說技術已經到達天花板,可能也未必,有沒有可能換個技術思路, 就好比航空母艦是結合戰鬥機和戰艦兩個的優勢一樣,在棒狀多晶矽上生長顆粒矽,兼顆粒和棒狀兩者的 共同優勢,我們看到挪威 REC 有一種淚珠多晶矽,整根棒子是由一個個顆粒構成,這種多晶矽顆粒用手就 可以掰下來,大約拇指般大小的顆粒,極易破碎,但是不同於以往大家認識的菜花料、珊瑚料,粘連在一 起,有很多孔洞。這種淚珠顆粒緻密度與塊狀相同,而且電耗接近甚至低於 40 度/公斤,但是這種產品仍 需要上下游進一步開發和使用,這都說明西門子法技術仍有進步空間。
另外棒狀多晶矽的品質相對顆粒矽的品質還是要好一些,既可以作為半導體基礎原材料,又可以作為 高效、超高效電池的原材料;棒狀多晶矽雖然耗電量大,但是大都在電力比較便宜的西部建廠,另外顆粒 矽雖然耗電量低,但是生產矽烷的能耗可一點都不低;顆粒矽含氫量高,在下游使用時需要除氫,電耗也 會增加,這使得西門子法生產多晶矽仍具極強的競爭力,兩種技術可能會長期並存,顆粒矽和棒狀矽作為 兩種產品互相契合使用,在下游使用時可能更好使用,不能簡單談兩種產品哪一種會被淘汰,大概最後多 晶矽會有兩種產品,棒狀矽和顆粒矽,希望兩個技術都能夠不斷進步,為新能源產業發展助力。
目前產業進一步集中,屬於資本技術大爆發的時代,資本市場當然要用,但是怎麼用,還是需要再深 思熟慮一下。2060 年中國要實現碳平衡,仍需要行業不斷地追求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誠然多晶矽行業技 術進步巨大,同時也帶動了資本市場的熱捧,目前所使用的技術無論是顆粒矽還是西門子法,都是從國外 引進技術,不斷改進的結果,近些年國外日子不好過,技術創新乏力,正是中國發展的大好時機,但是行 業大佬的普遍看法確是技術已經到達天花板,有人認為多晶矽行業我們的技術和市場我們已經完全超越, 我認為我們超越的只是產業,這也是不是值得我們靜下心來思考一下,是要繼續用資本擴大生產和開拓市 場,用產業優勢彌補研發不足,還是用資本進行技術研發和品質提升,同時擴大產業優勢,由量變到質變。當然這些都是個人見解,歡迎批評指正,不當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