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最近幾集有點悽悽慘慘慼戚。
焦佳人的第一個病人小朋友小宇去世了;
悲痛的案例,你可有所感悟?
小宇畫的漢堡包
也許小旭被丟棄的案例,有些極端;
小明星丹丹從高處落入凡塵的案例,有些脫離群眾;
但小宇的案例,卻很有代表性:
劇情並沒有交代小宇究竟是如何離開,這並不值得深究。
但這個案例所帶來的關於母愛與教育的四個警示,卻值得我們思考。
許秉澤老師
許秉澤曾經說過:自責是最大的負能量;
但這個負能量,有時也能起到正面的促進作用。
這裡我們來用一用如何?
這是一個關於孩子的案例,看似與我們壯年一族無關;
其實,究其根本,我們才是這些問題的解藥。
焦佳人發現小宇擅長畫畫
小宇是個愛畫畫的孩子,成績一般;
從劇情來看,應該是單親家庭;
媽媽工作辛苦,收入一般;
但她寧可借錢,也要給小宇請來一位又一位的老師補課。
更相信題海戰術,就連住院期間都不讓孩子鬆懈。
小宇媽媽強烈要求出院
先不要著急責罵這位媽媽狠心;
她為孩子付出一切,不過是希望他有個美好前程。
她並不是一個罪大惡極的媽媽;
只是一個心比天高,而行為過激的媽媽。
小宇媽媽
她愛小宇,為他的前程焦慮;
也期望自己的兒子可以活成人上人,不像自己一樣辛勞。
於是,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和小宇的成績捆綁在一起;
久而久之,她已經忘記:兒子不是一臺學習機器。
提前出院的小宇
可是,觀眾都看得出,這位母親的錯誤:
不顧孩子身體狀況,逼迫其學習;
無視孩子的天賦,強迫他走她心中的康莊大道;
堅信補課和題海才是硬道理,高考獨木橋才是求生路;
甚至犯了教育的大忌:口中永遠存在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發現小宇愛吃漢堡的焦佳人
這裡,我們並不需要聲討這樣一位可憐的媽媽;
但是,事件是具有代表性的;
揭開事件的傷疤,背後的病因卻值得我們深思。
作為母親,你一定理解小宇媽媽的望子成龍;
就算不是母親,你的身邊一定有這樣的媽媽:
用一句“都是為了你好”,給母愛套上一層鋼鐵外衣。
小宇的絕筆畫作
小宇的案例裡,有很多維度,值得思量:
01,關於與孩子的溝通問題
不知道小宇的內向性格,是因為天生如此,還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的。
但他確實是個不善言辭的孩子,金口玉言。
這類孩子溝通起來更加困難,說服更是難上加難。
也許正因如此,日復一日,媽媽日漸猙獰,溝通逐日為零。
焦佳人發現小宇的畫
也許是生活的壓力,和小宇成績的不如意,讓媽媽變得越來越焦慮。
所有的溝通,都只剩下吃穿用度,和成績好壞;
說起其他,都是心有雜念,都是浪費時間。
小宇知道媽媽的辛苦,也自責自己的笨拙;
再努力也夠不到的高處,讓母子倆都疲憊不堪,傷痕累累。
發現與小宇溝通方式的焦醫生
媽媽的執著追求,和孩子的無能為力,在現實面前針鋒相對。
但凡此時他們能夠坐下來好好談談:
媽媽用心聽,孩子慢慢講;
媽媽耐心引導,孩子深深領悟;
事情也不至於向最壞的方向發展。
小宇要與鄧子昂溝通
但是我們都不是她,體會不了她的絕望與無奈;
當我的孩子在面前嚎啕大哭時,我也恨不得對她一聲怒吼;
但我深知,最該做的,是要知道她如此作為的原因。
或許我們都不是教育學家,但再平常不過的道理就是:
解決問題之前,先要知道問題是什麼;
而溝通,或許是最簡單有效的得知真相的方法。
小宇與鄧子昂的溝通
02,關於為孩子因材施教的問題
小宇找到了唯一可以緩解自己壓力的途徑,就是畫畫。
他的筆尖下,有發著光的漢堡包;
有彩色而和藹的媽媽;
也有正能量滿滿的醫生大朋友;
還有鋼鐵城市中,腦海裡幻化出來的那一片鬱鬱蔥蔥的大森林。
小宇畫的漢堡
小宇最珍貴的禮物,或許就是焦佳人送給他的那盒彩色蠟筆,和名家畫冊。
倒不是說焦佳人比小宇媽媽更愛小宇;
也並非說焦佳人做得有多對;
只是有時,當局者迷:
所謂前途,並非只有高考這座獨木橋。
小宇筆下的彩色媽媽
天賦是上天賜給每個孩子的禮物。
或許給孩子一些自由,他能將功課做得更好;
或許將一半的補課費用,換成幫他發展天賦,他會有所成就;
至少,給他一個靈魂的伊甸園,也不至於將他逼入絕境。
小宇的醫生大朋友
我有位朋友是這樣一位媽媽:
她看到孩子畫兩筆畫,就帶孩子去野外寫生;
她看孩子跟著電視跳舞,就帶孩子去看歌劇和芭蕾表演;
她瞧見孩子把玩皮球,就帶孩子去籃球場和足球場當起看客。
小宇的捨不得
她的孩子,今年十三歲,什麼都會一些,酷愛素描寫生。
她為他請了位退休的老師當師傅,每個寒暑假基本都獻給藝術。
她的一句很平實的話,讓我記憶深刻,她說:
我最怕的不是他期末考試排名有多靠後;
而是他的天賦和愛好,被我的粗心埋沒。
小宇送給焦佳人的畫
03,關於如何正確的幫助孩子提高成績的問題
不是教育學專家,無法談及學習方法。
但能確信的一點是:
題海和補課,並不是唯一的提高成績的方法。
分分都是小命根,但生命卻不只有分和分。
鄧子昂的學生們
我接孩子幼兒園放學的時候,跟家長們聊天;
發現好多孩子可真辛苦:
4點20分幼兒園放學後,急急忙忙要趕去很遠的地方上英語課,數學課或是國學課;
一週五天,天天排滿了課。
孩子架著小眼鏡,一臉嚴肅的小表情,看著真讓人心疼。
但是學校的各項小比賽,這些小朋友卻當真沒有多優秀。
觀察悲傷中的焦佳人的鄧老師
無論孩子大還是小,知識是什麼水平,理解永遠是最重要的環節。
或許有些時候,家長的耐心,要優於陌生人的講解;
或許孩子也需要一些自己的時間來消化,或者放鬆。
或許元氣滿滿和筋疲力盡,會得到兩種不同的結果。
筋疲力盡的焦佳人
04,關於什麼才是真正的“為了你好”的問題
作為家長,有兩句話幾乎都成了口頭禪:
一句是“你看某某如何”;
一句是“我都是為了你好”。
而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你真的瞭解嗎?
而我堅信一點:給孩子最需要的,才是真正的為了她好。
小宇離開後悲傷的焦佳人
未雨綢繆,固然沒錯;
愛子則為之計長遠,必然是正途;
但至少,不要做一個倔強的權威者;
在溝通中,彼此修正,或許可以事半功倍,也說不定哦!
新生的焦佳人
結束語:小宇的離世留給我們的警醒:
愛子的方式有千萬條,唯獨溝通與引導不可缺。
母愛與教育是永遠值得思考的問題,你有何高見,不妨來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