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王豐輝(資深金融從業者)

01

我平均每半月理一次髮,但至今,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兩次。

第一次是2010年的時候,工作很忙,飛來飛去,又要準備結婚,白天實在沒時間,都是晚上準備請柬、喜糖、婚紗照等。某一晚匆匆定了第二天拍婚紗照,卻發現自己的頭髮亂蓬蓬。都晚上九點了,忙出去找理髮店。

幸好小區旁還有一家亮著燈,忙衝進去。

我不記得那家店的名字了,只記的店很小。店裡僅剩一個小哥了:爆炸頭、黃色、耳釘,十足的殺馬特。

我說要理髮。他看了看牆上的掛鐘,說好吧,我們九點半打烊。

他一上手理髮,我就知道這傢伙水平不咋地,怕還是學徒,因為頭髮被夾疼了幾次。但我沒得選,忍了。閒聊時,他問我,怎麼這個點兒理髮。我說,明天要拍婚紗照,工作實在太忙,之前沒騰出時間。

殺馬特理髮師,明顯停頓了一下。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說,往常客戶這麼重要的場合,是我們總監負責。我說沒事,短點看著精神就行。

之後漫長的一個小時中,他特別認真,特別細心,左看右看左剪右剪,小心翼翼得像做一臺手術。

理完,已經十點多了。他說,不好意思,自己水平有限,讓看看還有哪兒不滿意。

我瞅了瞅,真的相當滿意,比以前各種tony總監理得好多了。

我說,滿意滿意,非常感謝。

他開心得笑了。

這一段,都可以當作雞湯文,在那個溫暖的夜裡,一個人感受著另一個人的真誠。

02

第二次是2020年,就在前幾天,我又要理髮。

疫情期間,老婆有嚴令,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於是,我轉了一圈,找了一家位於某大廈底商的大店,比較冷清。但很明顯,這家店空間巨大,有上下兩層,前臺有單獨的空間單獨的區域,設計上有點像科技企業的前臺。

理髮流程也很新穎,起碼我之前沒體驗過,在前臺掃碼下單,有熟悉的理髮師就直接選,沒有熟悉的系統分配。

在理髮時,我跟理髮師閒聊,問怎麼這麼冷清?

他說,疫情期間難免,另外他們家會員比較多,也只是看著冷清。

理髮師比較負責,因為我是新客戶,理髮前再三跟我確認預期的髮型,理髮後也讓我提出修改建議。當我最終滿意之後,他拿出手機,拍了髮型的左右側面。

我比較詫異,問怎麼還要拍照?

他說,您在前臺不是掃碼了嘛,選擇的理髮師、喜歡的髮型,系統都會記錄,等您下次來,無論是不是我,理髮師都可以知道您喜歡的髮型了,省去了各種溝通和麻煩。

哇,這是直擊客戶的痛點啊。這是我第一時間的想法。

我是一個對外在甚少關心的人,但還是知道什麼髮型看著精神好看一些,我是方臉,下半部又胖,時間久了,一般選擇齊整的圓寸,兩側要弧形收攏,頂部略微高一點點。但長了短了,厚了薄了,是比較難描述的。

我去過很多很多理髮店,有時候有段時間,也固定一位理髮師,但我經常想不起來是Tony、Kevin還是Allen,理髮店前臺每次都來問我,我當時就想,你們查查不就知道了嗎?但有次專門諮詢才知道,他們的查詢系統不是很便捷,沒有CRM,不是以客戶為中心的;即使有CRM的,也沒有移動端,要PC登陸查歷史記錄。

並且,即使固定一位理髮師,能想起來名字,但這位理髮師接待那麼多客戶,不會詳細記得你是毛寸還是圓寸,是留厚還是打薄。

這家店的特點在於:

1.基於商城的訂單模式管理服務;

2.把客戶跟蹤做到了移動端,每個理髮師都有;

3.抓住了客戶和理髮師的一個痛點“很難描述客戶喜歡的髮型”。

我下次再去體驗第二次,估計能看到對客戶的快速識別,在進門掃碼的時候。

03

上面這兩家店,如果讓你選擇一家投資,你選擇哪一家?

判斷一家企業好不好,關鍵看其核心能力是什麼,以及其核心能力可否規模化複製。

第一家店,小哥服務態度這麼好,一方面是他的人品,另一方面,也很可能是企業文化好,老闆倡導,體現人情的溫暖。但這種核心能力,對個體依賴較大,每一個個體都有差異,如果想每一個個體都有這樣的創造力和複製力,需要強大的企業文化和組織支撐。

例如,我之前提過《海底撈你學不會》,貌似海底撈就靠著一線店員的“極致服務”一步步走到今天,也佐證其文化和組織強大,對個人信任和授權,激發一線創造力。但這僅僅是一方面,當海底撈只有一家門店或者幾家門店時,依賴個體是沒問題的,但當擴張到數百家時,當服務千萬消費者時,如何確保一致的服務質量,如何洞察每一客戶,就必須依靠固化的流程,必須把服務拆解和量化,以拆解和量化來支撐整體的“極致服務”,而最後一米人與人的差異化“極致服務”依然依賴個體創造性。

這時候我們看第二家理髮店,會發現透過這一套流程的拆解,可以維持標準的服務體驗,而這種能力是可以規模化的。

再來談談,差異化的問題。

就拿2B領域來說,每家B都喜歡談自己的差異化,每家銀行也喜歡談自己的差異化。這種差異化由何而來,兩個原因:

一是歷史原因,我們國家由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再走向資訊社會,這個速度太快太快了。快的好處是在世界快速立足,抓住了第三次技術革命的浪潮。但快的劣勢在於,工業化的積澱不深, 站在工業視角,我認為工業的發展路徑是流程化、標準化、資訊化、智慧化,而我們恰恰缺乏在標準化領域的積澱。這個問題延伸到資訊化和智慧化領域,就帶來了一個問題:資訊化軟體和智慧化服務難以標準化。我之前也看到一篇文章分析,我們為什麼沒有類似Saleforce這樣的巨頭?CRM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與企業的生產流程、營銷流程、KPI體系、組織架構等內生機制融合,這些內生機制的五花八門導致了CRM定製化較深,難以規模化複製。

二是認知原因,我不方便描述為其他原因。當你執掌一家企業時,你強調本企業與其他企業的同質化,還是差異化?強調同質化,容易顯得你沒本事沒作為,別人會覺得,不就是拿來主義嘛;強調差異化,的確更能體現你的卓爾不群。尤其當把這一點與經濟學中關於四種花錢方式的精闢論斷結合起來: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最為經濟;花自己的錢給別人辦事,最有效率;花別人的錢為自己辦事,最為浪費;花別人的錢為別人辦事,最不負責任。

而實際上,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差異化並沒有那麼大,有些差異化恰恰是人為導致的。就拿銀行來說,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往往強調銀行的架構、技術、人員等的差異化,這不過為了佐證“階段理論”,但拋開階段來看,無論組織還是產品,是不是一樣一樣的?我可以下這麼一個論斷:除了網際網路銀行之外,哪些覺得先進銀行已經驗證成熟的流程、系統不適合你銀行的,很大程度上說明,你銀行得學習和改變,把“差距”作為“差異”是很可笑的(中臺、雙模等不在其中)。

差異化和同質化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概念,是一個灰度的概念,我認為數字化轉型中,應該先強調同質化,後強調差異化。先強調同質化是認清差距,先透過拿來主義縮小生產力的差距;後強調差異化是認清自我,在市場上圈出與自己適配的客群。

04

再回到兩家理髮店的問題,如果不站在B的角度思考,純看個體的話。坦誠得說,對於理髮師,我只記住了那位爆炸頭的殺馬特小哥,甚至淡化了其職業標籤,記住了這個人,在2010年那個溫暖的夜裡,那份帶給陌生人的真誠。

而真誠,無價。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

9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黃辣丁,你真的會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