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報道 日本首相菅義偉今年9月起上任,日本產經新聞臺北支局長矢板明夫今天表示,菅義偉被視為“沒有安倍的安倍內閣”,很多日本對外政策可能都會延續。政大教授李世暉則表示,美陸日角力讓臺灣外事層級明顯拉高,近兩年在國際事務上的突破可以顯見,這對臺灣雖說是好事,但相對必須要承擔的風險也會變大。
矢板明夫指出,菅義偉曾擔任安倍內閣官房長官7年8個月,菅內閣也被視為“沒有安倍的安倍內閣”,從中可以觀察,很多日本對外政策可能都會繼續延續。
另一方面矢板明夫認為,在經濟議題上,日方對於大陸存在一種“既依賴又提防”的心態,而對陸外交態度又受美方影響,現在陸美的對立變成一種“結構式的對立”,但菅內閣組成有對華比較友善的二階堂派、茂木派,也有較為強勢的岸信夫,目前還看不出對陸政策的態度,日方看起來還是會著重在自身的內政問題。
李世暉認為,美國在美陸日臺或印太戰略上,拜登的政策可能會承襲奧巴馬政權,而在陸美貿易戰的議題上,很難在短期內快速和緩,兩國科技上的競爭會持續加劇,也因此臺灣的臺積電將會扮演重要角色,從日方極力爭取臺積電設廠就能看出其中端倪。
而在“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議題上,李世暉指出,在大陸宣佈將探討加入CPTPP後,臺灣想要加入難度勢必增加,但可以考慮積極爭取與日本簽訂FTA。
他說,臺灣問題對於過去只是單純外事事務,但在美陸日相關的角力上,層級很明顯已經拉高,近兩年臺灣在國際事務上的突破可以顯見,對臺灣雖然說是好事,但相對必須要承擔的風險也會變大。
李世暉認為,未來臺日關係要再進一步,互動的思維要改變,要選擇對臺利益最高的狀態下去進行,藉此讓日方感激欠人情,這是臺方在外交思維上可以去調整的。
陳冠廷表示,日本在明年2021年將會輪值CPTPP主席國,日前菅義偉首相也提到,日本將擴大規模,實現未來亞太自貿區的目標。希望透過舉辦相關座談的方式,讓更多民眾能夠了解臺灣接下來將面臨的挑戰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