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78集電視連續劇《大秦賦》的播放已接近60集,東方六國依舊活奔亂跳,只是跟秦廷對臺唱戲的楚考烈王已崩,剩下的千古二帝趙悼襄王也是奄奄一息,想來波瀾壯闊的統一戰爭畫卷即將拉開(或許是字幕)了吧?

從目前來看,嬴政的氣場怎麼看都不如趙王,一個王翦出征前都索要財產方能使其安心的雄猜之主居然認可對手的弱點是“多疑”,場面一度很尷尬啊。而當瘋瘋癲癲的太后執意要殺死趙偃時,嬴政更是再次撲通跪下,滿含熱淚地請求繼續支援工作。為什麼說再次呢?不管是呂不韋、華陽亦或宗室都是一招通殺,很令人懷疑是否劉備走錯了片場。

▲趙偃:不是我弄哭的

事實上,《大秦賦》將嬴政打造成一朵老辣的白蓮花,但浪跡天涯、維護成矯和揹回趙姬之類的也就算了,反正史冊上也不曾記載,但一些與歷史嚴重不符的橋段就不得不說了。

嬴政請求呂不韋返回封地養老,此後再無音信,貌似得了個善終,但歷史上卻是一年之後被賜死。

另一個bug是逐客令,劇集中則描白為頂不住宗室的壓力,隨後透過一系列複雜的操作令他們幡然悔悟,歷史上則是因為趙人嫪毐謀反、韓人鄭國疲秦和放逐衛人呂不韋三件大事先後發生,嬴政遂“大索,逐客”,試圖將六國人士集體驅逐。

秦王顯然只是氣昏了頭,但劇集中則描白為頂不住宗室的壓力而不得已為之,隨後透過一系列複雜的操作令他們幡然悔悟。

至於秦王一口氣咔嚓了二十七個勸諫迎回太后的大臣,劇集說為他們都是呂不韋的人,試圖透過太后迴歸來保住相邦的位置。言外之意其實是這群人利令智昏,的確該死,而“亢直之士”茅焦的出場更是與李斯交易(許以客卿之位)的結果。

從上述看,《大秦賦》貌似要為嬴政打造一個宅心仁厚且有道德潔癖的全新“人設”,且十分愛惜羽毛。這樣純潔的白蓮花怕是要讓眾大臣多操些心了,得哄著他做最有效率的事情。自古雄主莫不有“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的覺悟,如此講究完美的秦始皇不要說統一天下,怕是連春秋時期那幾個霸主都趕不上。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那秦始皇究竟是何等人物呢?且先聽聽當時的人怎麼說的吧。

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並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史記.秦始皇本紀》

上文出自盧生之口,作為秦始皇欽點的尋仙問道之人,一番折騰後他說出這番話後逍遙海外,不知所蹤。此事也成為了“坑儒”的導火索,暴跳如雷的嬴政索性將四百多名方士以“妖言以亂黔首”的罪名集體坑殺,試圖“使天下知之,以懲後”。

▲電影《秦頌》:這就是方士的宿命

盧生說秦始皇“剛戾自用”,自認為古往今來的第一帝王,從泰山封禪、巡視天下的顯擺來看,此刻的嬴政的確陷入了“無敵最是寂寞”的境界。在位第二十八年路過湘江時被大風所阻,聽聞湘水之神乃舜帝之妻後下令“皆伐湘山樹”,直接弄成了不毛之地(赭其山),可謂神擋殺神。

▲這情操,足以令文景二帝汗顏

“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不可與久遊。”--《史記.秦始皇本紀》

無獨有偶,賄賂六國重臣並構陷李牧的尉繚也認為秦王乃虎狼之性,當下雖然客氣,一旦統一六國便會露出吃人的面目,於是跟盧生一樣選擇了跑路。至於那副不敢恭維的長相和聲音,上一個被這麼描述的人是越王勾踐,二者皆只可共患難,不能同富貴。

嬴政後來倒是沒拿功臣下手,卻視替他打天下的萬民為“黔首”,黔通黑,以黑巾裹頭之意,其義雖與庶民無異,但借物指人毫無尊重之意,跟我輩今天被叫做窮鬼一般。嬴政在位第三十六年東郡發現了“始皇帝死而地分”的石碑,在派遣御史探尋無果後“取石旁居人誅之”,盡顯虎狼本色。

▲走向巔峰的秦始皇必然是孤獨的

原來,殺伐果斷、寡恩刻薄方是秦始皇的本來面目,現實一點吧,想想那驪山註定要殉葬的囚徒和長城上盼望著回家的苦工,其雄才大略必須認可,“暴君”之實也是不能洗白,而《大秦賦》的“創新”何其荒謬?

首先,呂不韋退休之後“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一個住在中原的秦國前相邦自然是東方六國招攬的物件,嬴政遂下詔譴責“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並將其流放蜀地。

這話就說的不應該了,且不提兩代秦王之位是如何來的,就說那府庫充盈、兵器滿倉的內政能力,呂不韋絕對是稱職的秦相,再者不放心便請回關中換塊封地就好了,何必如此絕情呢?

嬴政的想法其實很簡單,某些人已無利用價值,留著卻是個隱患,史載呂不韋因“恐誅”而自殺,想來是“仲父”太瞭解乾兒子的心思,索性不勞大王費心了。

事實上歷代秦相除了昭襄王親舅魏冉得了個善終之外,其他或流放驅逐,或五馬分屍,生前封賞亦悉數追回,如同一張用後即拋的餐巾紙。

關於宗室造成逐客一事,未免抬舉這群廢物點心了。其實自樗裡子去世之後宗室集團再無能人,反倒是楚系外戚的分量不輕,再者任用宗親乃是先秦慣例,同等條件下自當優先,可惜他們確實成不了大事,其對《逐客令》的態度應該是暗爽而非推波助瀾。

至於李斯,當年不過一小小客卿,是流傳千古的《諫逐客令》引起了秦王注意,此後方平步青雲。回過神來的嬴政迅速召回外客,倒也沒造成多大的影響,一方面君王知錯就改給足了外客臺階,另一方面大家畢竟是追尋利祿而來,貴族政治氾濫的東方六國確實給不了秦國的待遇。

▲毛遂會背叛趙國,你信嗎?

最離譜的還是迎回太后一事,明顯是在用今人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古人,以先秦之浩然古風,捨身取義者不知凡幾,奈何為凸顯秦王之仁智而貶低二十八位義士呢?且不說呂不韋用假太監玷汙宮廷以及太后縱容其養客謀的罪狀之大,已經親政的秦王焉能不借此機會大權獨攬?

死者已二十七人,而茅焦猶冒死上謁,解衣伏鑕,喻以利害,始皇悟而赦之,迎太后歸咸陽,尊焦為上卿。--劉向《說苑.正諫》

鑕是腰斬專用的砧板,作為當時著名的“亢直之士”,茅焦在二十七具屍體面前面不改色,侃侃而談,最終說服秦王並獲得上卿之位。此等義士在電視劇裡竟先糾結於區區百金,後受李斯利誘差點成了替死鬼,編劇究竟是何居心?

再者,放逐太后乃離心離德之舉,英明如秦王遲早會想清利弊,茅焦的出現恰到好處地給了個臺階,嬴政顯然不會成全他的名聲卻給自己留下萬世罵名,又何須大臣們反覆研究對策?

▲演員不差,劇本才是敗筆

總之,《大秦賦》的拍攝原則不是為了還原還算靠譜的大秦帝國,更像是打造一個“史上最完美”的秦始皇。罔顧歷史,天馬行空,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故事被肆意篡改,觀眾也不是傻子,其高開低走也就不怎麼意外了。

至於說筆者為何還在追劇,原因無他,以挑刺為樂而已。

9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大秦賦:呂不韋自殺,李斯哭了,嬴政發飆,揮兵滅趙卻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