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記錄的犬科動物的出現可追溯到漸新世和中新世,這使它們成為現存最古老的食肉動物群之一。犬類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由此可見,犬類動物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有多強。
究竟是什麼樣的特性讓它們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生存考驗呢?
犬類是中等體型的食肉動物,身形矯健,四肢細長,擅長跑而且有著非凡的耐力。它們的牙齒非常尖銳可以很好地撕碎獵物,並在搏鬥中給對手一擊致命。同時它們的生活習性也是它們不易滅絕的原因之一,通常犬類叢集生活很少單打獨鬥!
另外犬類還具有高等級動物的社交能力:懂得交流和合作,比如嚎叫、呼喊、圍攻獵物等。同時犬類也是食肉目動物裡分佈最廣泛的一科,在滾滾向前的歲月長河中,犬類見證了氣候變化,多物種進化與衰敗,卻依舊存在於這個世界,所以說犬科動物滅絕是非常罕見發生的。
那為什麼南極狼會滅絕呢?
1876年南極狼滅絕。南極狼又被稱為福克蘭狼。“福克蘭”原本是靠近南極的一處群島,因這處群島有廣袤的草場,特別適合畜牧業發展和食草類動物生存,這也為原本就生存在那裡的狼,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適宜的棲息地。
南極狼有別於大多數犬科動物,它們並不群居,普遍情況下南極狼都是一雌一雄組建家庭穴居生活。雖然這種生活方式,造成了南極狼勢單力薄的問題,但島上並沒有大型捕食者能威脅到它們的生存,總的來說生活還算安逸。
然而這一切都在1764年被人類的腳步打破了。在此之前,這裡一直無人居住。而至此之後,這個群島不但有了名字,島上生存著的狼也第一次知道了它們在人類統治的世界裡被賦予的名字:南極狼/福克蘭狼。
隨著人類的不斷遷入,福克蘭群島不但建設起了海港,同時種植業和畜牧業也在島上蓬勃發展起來,於是南極狼與人類的矛盾開始顯現。因為南極狼一直以島上的動物為食,並不會區分哪些是野生的,哪些又是家畜。
從那以後,在當地人口中南極狼變得“臭名昭著”,雖然它們從來不曾攻擊過人類,但“當地”牧民還是對它們恨之入骨。隨後對於南極狼的捕殺開始了,但未傷之根本。直到19世紀30年代,英國殖民者帶著熱武器登上了島嶼,1876年“人狼大戰”終於以人類“大獲全勝”而收官,南極狼滅絕。
從人類登島到南極狼滅絕僅用了約112年!它也成為了首例已知被滅絕的犬科動物。當然受影響的不只是南極狼,福克蘭群島曾是許多大型鳥類的家園,由於人類帶去的外來物種的捕食,它們已經不繼續在這些島嶼上繁殖。
南極狼滅絕帶來的影響
由於南極狼的滅絕,當地食草動物和齧齒動物迅速繁殖,數量日益增多……原來充沛肥美的草場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沙化土地,當地牧民不得不去尋找其他的活路,並開始尋找改善當地環境的可行性方案……這也許是南極狼也給人類上的最後一課。
到了近代,人類似乎已經找到了福克蘭群島生態問題的解決辦法,如今福克蘭群島不但以高品質羊毛而聞名,還是知名的旅遊勝地,可再也沒有了南極狼的身影。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如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仍然是一個大問題。順應自然依舊是我們要遵循的基本原則。遵循客觀規律,按自然規律辦事。人類作為自然中非常渺小的生物,我們仰仗於大自然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