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中之王”《金剛經》中有云:"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修持菩薩道,得佛緣感召,就應該行佈施之舉,不住於相,不住相佈施。將自已的善果贈予他人,多行佈施,方可廣種福田。
由此可見佈施之於人身慧明善根的影響究竟有多大了。
雖然佛家將“佈施”的福報講得通透,但現實中也非人人都是信佛修佛學佛的信眾,對於佛門“佈施”的認知,依然非常淺顯。
生活中,還有很多人一聽到“佈施”二字,就眉頭緊鎖,認為佈施就是捐錢,是要割捨財產給別人,這種誤解儼然已經在不少人的內心紮根,成為人們的通病,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主動佈施的真正原因。
佛家說佈施就一定要捐錢麼?不捐錢就不算佈施?非也。
捐贈財物固然是佈施的一種形式,在生活中也較普遍,但捐贈財物卻不全與“佈施”劃等號,其本質含義,也遠沒有世人想的那般膚淺。
事實上,佛家“佈施”是一種通達的大智慧,很多人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自然只知道膚淺的層面。
如果自身能夠弄明白關於“佈施”的三點知識,便可真正做好佈施,為自己招來無上福緣功德,別不信,且看下面分析吧。
01身無分文,你也可透過這7種佈施,增加福報曾有人問:“我身上沒有一分錢,可不可以透過其他方式來行佈施,且為自身增加無量的福報呢?”
一提到佈施,人們就會直接和錢財掛上鉤,其實佈施不一定要透過錢財,其它的方法也能行,而且方法有七種之多。
實際上,行佈施之善就如同供奉佛祖,它無關俸祿儀式的豐滿與否,只在於當事人的內心是否足夠虔誠,發的是什麼本心。
一個人平日裡若能做好這7種佈施,即使身無分文,也能增加自己的福報,招來鴻運。
佛家經典《雜寶藏經》中有記載過“無財七施”:
首先是“眼施、顏施”,意思是:用充滿溫暖善意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每一位眾生。接人待物時和顏悅色,讓人神清氣爽,這便是行佈施。
內心善良的人,不管是眼光還是面容上,展現出的永遠是慈悲祥和;反之,一個人如果內心邪祟作怪,那麼展現的眼光會令人心驚膽顫,面露凶神惡煞的表情。
當一個人有平易近人的氣質時,給人溫暖平和的感受,人緣也會很好。
若總是端著架子,一副冷漠的姿態,人們只會望而生畏,可能連最基本的善念都沒有,更不奢望能行佈施,去利好眾生了。
其次“言施、身施、心施”即多說好話,用溫暖的言語給人力量,勉勵人心,感人肺腑。用實際行動幫助有需要的人,用真摯、誠懇的心對待身邊的每一份緣。
有道是:“金玉良言”,溫潤的言語可以沁人心脾,尖銳的話則能戳傷人的心靈。
一個人如果口出惡語成性,就說明此人內心不是積極向善的,這種劣性是一切禍難的根源,很容易玷汙至內心,其行為的被惡語控制。
如果,一個人平日裡能誠心待人,善用言行安慰開導別人,使人擺脫煩惱,不為其愁苦,這可比佈施金錢的功德要更大、更加深厚。
最後“床坐施,房舍施”,意思是把自己有的利好,能讓給別人,真正的佈施不拘泥於形式,更與財富大小無關。
只要別人需要,儘自己力所能及之事,行他人利好,有慈悲善心,那也是行佈施的善舉。
這七種佈施即為佛家所言的“無財七施”,每一種佈施都融合了生活中的點滴,蘊藏了為人處世的哲理。
無論有錢沒錢,都可以切實做到。只要真心對待眾生,可以生歡喜心、回以溫暖微笑,哪怕只是隨喜,那也是在佈施。
02佈施看似利益他人,實際自己最受益韓信,作為西漢開國功臣,功成名達之前也是一介凡夫,受盡宵小刁難挖苦。
為了生活,韓信到當地的淮水垂釣,有洗衣服的老太太見他沒吃飯,便把家裡的飯菜分給他吃,連續幾十天。
有一次被韓信得知老太太家中早已無米下鍋,每日施捨給他的飯菜都是從親鄰家賒借的。韓信很受感動,對老太太跪拜謝恩,說自己來日必定酬報。
哪知老太太卻很生氣,她說:“男兒膝下有黃金,不克不及本身養活本身,我看你可憐才給你飯吃,又怎麼奢求你有朝一日可以酬報我呢,若再有這種想法,莫怪我無情,還請你速速離去。”
老太太的崇高品德讓其得到了韓信的尊重,後來韓信平步青雲,成了軍事統帥,其家族,也在韓信的推動扶持下,成了當地的名門望族,備受十里八鄉尊重。
從這則故事我們不難看出,佈施即為捨得,得是一種能力,而舍則是一種崇高的境界。
一個人越是懂得施捨自身利好給真正需要的人,捨去的可能是一時的利益,得到的卻是珍貴的善緣,或許是別人發自內心的尊重。
有道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佈施看似是損失權益便利他人,實際上受惠最深最厚的還是自己。
佈施於人,多多益善,在行善中走得越堅定,福德善緣就越賺得盆滿缽滿,如此堅持,哪怕自己今生享用不盡,來日自己的子孫後裔,也照樣可以享受佈施帶來的好處。
03做佈施要生歡喜心,也要令眾生歡喜“佈施要心生歡喜”,這句話的用意並非是讓我們面帶笑容,開開心心的去佈施,而是指行佈施者要自主發願佈施,不要心不甘情不願,更不能打著佈施的幌子去圖利。
因為這樣的佈施不僅沒有功德可言,反而讓受惠之人憤慨,本想為自己積福積德,實則是給自己消福造業。
那麼何謂“令眾生歡喜”呢?這句話的含義不是讓人去施捨財富,好讓人內心愉悅。而是要在佈施時,注意方法,不要有分別心,歧視心。
不可否認,生活中但凡需要他人救濟佈施的多半過得都不如人意,舉步維艱,而處境糟糕,並不代表他們人格喪失,可以被權勢之人高高在上,睥睨天下,視他如無物。
“佛都有火,泥菩薩也有三分泥性。”如果有人在行佈施時,不尊重他人,輕蔑弱勢,那麼就算施捨得再多,也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反而作踐了別人,使自己得到“欺凌弱小”的罵名,被人在道德的風口浪尖上指責。
所以說佈施不僅要自己生歡喜心,也要令眾生歡喜,在佈施他人時不因對方身份低微,就輕視對方,打馬虎眼。
縱使施予者很落魄也不意味著永遠沒有騰達的機會,要一視同仁,尊重他人,才能真正做好佈施。
總之,佈施不是一味捐錢,佈施的關鍵還在於人心念善惡,一念為惡,贈予金山銀山,也無功德可言。
一念為善,哪怕只是一個微笑,一段祝福,一個眼神,只要真心為眾生,照樣能招來無上福報,善緣自當如影隨形了。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永珍,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