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視劇《大秦賦》的熱播,有關秦朝的歷史也被帶火了,尤其是先秦時代複雜的國際關係,各種戰與和,殺與被殺,救與被救,成就了那個時代精彩紛呈的歷史。
真實的歷史往往比小說更精彩,尤其是對於先秦的歷史來說,那個時代變革劇烈,人們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也成為一種可能。
百家爭鳴,更使得當時人們的思想一場活躍,有時候秉持的理念跟現在完全不一樣,做出來的事情能讓我們現代人瞠目結舌。
尤其是我們現在熟悉的很多成語典故,詩詞歌賦,在當時都是有著明確的時代背景和事件,比如說我們非常熟悉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首詩,他的背後就是個非常有趣的歷史事件。
事情的主角,是反目成仇的好朋友伍子胥和申包胥,正是有了這兩個人,才有了今天最能代表秦風的這個作品,豈曰無衣。
(01)狠人伍子胥《大秦賦》的熱播,意外的帶火了一個角色,他就是號稱“大秦第一名將”的郭開,這當然是網友們的戲稱,郭開其實是趙王的寵臣。
但郭開憑一人之力,就滅掉了趙國兩大名將,廉頗和李牧,為大秦統一天下掃清了最大的障礙,這樣的功績,堪比大秦第一名將。
郭開算是他運氣好,生在了末世的趙國,要是郭開生在楚國,殺了名將說不定會遭到瘋狂報復,楚國曆史上就發生過一次非常嚴重的報復事件,差點導致楚國的滅國。
奸臣在歷史上從來不缺,尤其是奸臣殘害忠良的事情,在歷史上經常發生,楚國在楚平王時期,就發生過一件看起來很平淡的殘害忠良事件。
楚國名臣伍奢是楚國太子太傅,負責教導太子建,給太子當老師,那一定是學問人品都非常好的人才能勝任。
此時的奸臣費無忌為了打擊太子勢力,故意涉及陷害太子,連帶著也要把太子的老師伍奢也處死,這個費無忌也不傻,知道斬草除根的道理,就以伍奢為人質,要挾他的兩個兒子也過來,不然就殺了他們老爹。
伍奢有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子胥,伍尚明知道跟使者去了也是有去無回但還是去了,寧願陪父親一起死,伍子胥不願意做白白的犧牲,他要活著為父親報仇。
於是用弓箭對著使者,使者不敢上前,就這樣伍子胥逃走了,那是個亂世,還有的地方可以逃,不像秦以後的大一統,你被奸臣殘害了,連個逃跑的地方都沒有。
按照普通的劇本,忠良之後應該是隱姓埋名,過上十幾年學成一身本領,後來立了功,有了身份地位之後,在君王面前痛斥奸臣當年的行徑,最後奸臣被一怒之下的君王處以極刑,忠臣得到了平凡,奸臣得到了應有的懲罰,皆大歡喜的場面。
但很不湊巧,忠臣之後伍子胥可不是一般人,他發誓要我父親報仇,付出多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伍子胥說話算數,他真的為父親報了仇,只不過是代價確實有點大,差點把楚國給滅了。
伍子胥從楚國出逃後,最終在吳國做了將領,在吳王的支援下,率軍攻打楚國,並最終佔領了楚國的首都郢這個地方。
這下可算是為父報仇了,知道楚平王已經去世,就掘開楚平王的墳墓,挖出屍體,抽打了三百鞭才罷休,這就是狠人伍子胥,一個你得罪不起的人物。
為了替父報仇,敢於統帥軍隊,攻入自己母國的首都,這樣的熱血男兒,這樣的豪情萬丈,秦以後的大統一社會再也沒有了。
(02)被誇大的申包胥這邊伍子胥是為父報仇,堪稱典範,同樣的楚國身為大國,也不全是奸臣,都城被攻破後,當年伍子胥的好友,申包胥就痛斥伍子胥。
仗都打到這份兒上了,痛斥又有什麼用,頂多也就是過過嘴癮,還是來點實在的才行,於是申包胥做了一件讓他名垂千古,成為國之忠賢典範的事情,獨自冒險去秦國求援。
申包胥的故事很多史書都有記載,但以戰國策記載的最為精彩,申包胥
“跋涉谷行,上峭山,赴深溪,遊川水,犯津關,躐蒙籠,蹶沙石,蹠達膝曾繭重胝,七日七夜,至於秦庭。”
這一開始秦國並不答應,離開求援這種事,肯定是要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申包胥什麼都做了還是不行,最後戰國策記載:
七日而薄秦王之朝,雀立不轉,晝吟宵哭,七日不得告。
申包胥哭了七天七夜,最終感動了秦哀公,發戰車五百乘,遣大夫子滿、子虎救楚,秦王派兵援助楚國,楚國最終在秦國的幫助下,打敗伍子胥,收服都城,大家都認為要是沒有申包胥的這場苦秦庭的舉動,苦怕楚國早就亡國了。
這件事還有詩一首,有人說就是秦哀公當場賦詩,誰寫的不重要,關鍵這首詩寫的實在太有感染力了,就算我們不知道這段歷史,但看這首詩,也能被秦人感染到: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難道真的是被申包胥這種哭到泣血的精神所感動,秦哀公才發兵救援的嗎,小說戲曲可以誇大的這麼寫,但真實的歷史要比這個有趣的多。
(03)秦楚聯姻的秘密申包胥之所以向秦國求救,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秦楚之間是有聯姻的,而當時的楚昭王就是是秦國公主所生,也就是秦哀公的外甥,秦國與楚國有著緊密親緣關係,正是這層關係,才讓秦楚之間有了重要的同盟關係。
但這種聯姻也不是秦國出兵的根本原因,秦國出名幫助楚國,主要還是因為楚國真的亡國了,吳國做大不利於秦國的利益,這才導致了秦國最終發兵,秦楚之間的這種聯盟在當時非常普遍,但是能像秦楚這樣,做到世代聯姻21世的卻非常少。
之前有秦晉之好,後來秦晉發生了城濮之戰,秦晉為了爭霸徹底決裂,不過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晉國後來沒了,這才把秦晉之好變成了秦楚之好。
因為秦楚之間關係緊密,後來秦國成了有名的秦宣太后,還有他的弟弟魏冉,兩個人合力終於把秦國打造成了戰國時代最強的國家,徹底奠定了秦國統一的基礎,從此東方六國就只有捱打的份,區別只在於秦國打你,你有沒有能力還手。
而這個秦宣太后,就是楚國王室成員,史書上的稱呼為羋八子,不過我們現在更熟悉的稱呼是羋月,為秦國的擴張操心一輩子,甚至不惜犧牲色相,誘殺義渠王,徹底平定了秦國西北地區的邊患問題,讓秦國東進再無後顧之憂。
秦楚之間聯姻不僅產生了秦國的楚系外戚勢力,而且能夠解釋很多事情,最大的一個謎團就是楚懷王的事兒,這個事兒連屈原都沒想通,最後跳河自殺了。
楚懷王是個典型的悲劇,早期的楚懷王還是很厲害的,破格任用屈原等人進行改革,大敗魏國,消滅越國,擴充疆土,當時縱橫家蘇秦曾言“縱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
這樣的成就夠厲害吧,但後期卻做了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事情簡答的說就是已經是被秦國反覆欺騙的情況下,而且但是張儀已經出爾反爾很多次,秦國明擺著是虎狼之秦,所有人都在勸楚懷王,可是楚懷王就是不聽,執意要去秦國,跟秦昭襄王在武關見面。
這種行為實在讓人費解,事情都到這一步了,你還天真的相信秦王會信守承諾嗎,結果楚懷王去了之後,就被秦國扣留了。
楚懷王就這樣在秦國被軟禁了三年,最後死在了秦國,秦國把遺體送還楚國,“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楚國人像死了秦人一樣傷心。
因為楚懷王有這樣的遭遇,楚人心裡一直記著他,這也為後來他的孫子被反秦的項梁找出來當了新楚王,埋下了伏筆。
為了楚懷王這是屈原都鬱悶的自殺了,很多人都想不通,這楚懷王怎麼這麼蠢,明知道自秦人那副德行,幹嘛還要去相信他。
這就要聯絡到秦楚聯姻這一層關係了,當時在位的秦昭襄王,也就是我們上面說的羋月的兒子,宣太后在秦國一直勢力很大,又是楚國王族出身。
楚懷王想著有這一層關係在,秦人不敢把他怎麼樣,誰知道去了就被扣留了,這也不能全怪楚懷王天真,因為的確有這層關係在。
所以三年時間秦人都沒有殺了楚懷王,還差點被他跑掉,更可氣的是,楚國內部對楚懷王是不聞不問的態度,才最終導致了楚懷王死在了秦國。
楚懷王的確是有點天真,但是他兒子對他被俘的態度才更令他寒心,最終抑鬱成疾病死在秦國,看來不但是親戚不能信,在至高的權力面前,連親兒子也不能相信呀。
先秦的風貌跟現在很不一樣,有許多我們看起來很精彩和意想不到的故事,所以真實的歷史其實不用杜撰和瞎編,就已經非常有趣了,有些情節甚至連寫小說都不敢這麼編,但就是發生了,這就是先秦歷史的有趣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