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教育是用來幹嘛的,不同的家庭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電視主持人李湘,把自己的女兒富養,花最多的錢,穿最貴的名牌,上最好的學校。

所以,11歲的王詩齡一幅畫賣出12萬。

同樣是11歲,鄭州女孩孫夢露與王詩齡大相徑庭。

2015年冬天,有位環衛工老爺爺,冒著嚴寒把孫夢露店門口積雪清掃地乾乾淨淨。

孫夢露就拿出零花錢,央求父親買來湯圓,煮給那位環衛工表達謝意。

從此,每到冬天,這個小女孩就煮湯圓和水餃送給環衛工。

這事一直堅持了4年。

當王詩齡在炫她的畫作、炫她的包包時,同齡孫夢露正在寒風中送水餃。

哪個善良,哪個溫暖,哪個恆久,一比就知道。

孩子是張白紙,教育是支畫筆,父母和家庭就是底色。

富人的世界咱們不懂,但李湘的底色卻早被人看清。

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說:我們要松馳下來,發現孩子的喜愛,尊重孩子的個性,引領孩子發現自我,而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

華坪女中張桂梅校長說:我們必須拼了,要不停地刷題,要死記硬背,要用填鴨式教育逼孩子走出貧困和大山,要考上浙大、武大、廈大和川大。

迥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背後是對教育寄託的不同希冀。

有人追求貴族式光芒,有人淡定於返璞歸真,有人孜孜於改變命運。

有人說,教育是用來分層的。

現在,這個觀點已經搜尋不到了。

因為說了大實話,大實話總會讓人焦慮。

頭些年,聽一位沂蒙山區的領導講,哪怕被教育廳通報,也不搞素質教育。

他說,山裡的孩子揹著煎餅卷子來上學,天天啃鹹菜,你讓他跟北京、上海一樣搞素質教育,現實嗎?

不僅不現實,而且不公平。

沒有任何退路,沒有第二條選擇。

素質教育和尊重個性發展,都是有前提條件的。

不經歷苦難,哪裡明白知識改變命運的重要性。

家庭條件和生存環境決定了,有人可以佛系灑脫,有人只能捨命相搏。

讀書是農村孩子的唯一出路,否則只能打工混社會。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4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雙胞胎兄弟,哥哥天天喝豆漿,弟弟喝牛奶,幾個月後兩人差距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