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核: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王海彬教授
金庸是我國著名古裝武俠劇作家,他的傳奇一生給許多人留有深刻印象。看過他的代表作《天龍八部》的人都知道,劇中有一個角色:逍遙派無崖子師妹-天山童姥。天山童姥給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於她具有所謂的"童姥神功",能夠保持青春永駐,換句話說,也就是具有"返老還童"的能力。然而,電視劇是電視劇,生活是生活。"返老還童"的看似荒誕的設想真的可能嗎?今天小編與您一起探討。
1. 返老還童,未必不科學。
2. 無獨有偶,重獲光明。
2020年12月2日,《Nature》又刊發了一篇題為"Reversal of biological clock restores vision in old mice"的文章,研究人員透過重置一些在細胞老化過程中積累的數千個化學標記來恢復老年小鼠和視網膜小鼠的視力。它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來逆轉與年齡相關的衰老,將一些細胞"重新"程式設計為"年輕狀態",使其能夠更好地修復和替換組織。
3. 遺傳密碼,在上帝手裡?
上面我們談到的兩個研究,限於篇幅不展開講,但都是涉及一個很嚴肅又重要的話題。也就是涉及人的最本質問題:生老病死。在教徒看來,他們掌握在上帝的手裡,而在科學家看來,他們反映了一個學術界公認卻始終未研究透徹的主題-遺傳。事實上很多問題未研究透徹,這也體現了科學的意義。我們理所應當地得到了"遺傳"帶給我們的優勢,他們使得人這個物種不斷進化,我們也無法拒絕地得到了"遺傳"帶給我們的侷限,但他們提供了人這個物種潛能無限的可能性。換句話說,也就是,遺傳與生、老、病、死這四個環節密切相關,上面的研究,準確地說我們談到了"老",那麼在治療疾病方面,遺傳到底發揮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或者說,經典遺傳與表觀遺傳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有待探討。
4. 大海撈針,不能拒絕,換種思路改造它?
大量研究表明,許多疾病具有明顯的遺傳易感基因。這些基因對於疾病的發生發展可能具有關鍵的調控作用,然而,這些基因如何發揮作用,以及在海量基因資料面前,尤其是日益增加的新病種面前,如何處理海量基因資料,以及如何從"大海撈針"縮小包圍圈至"池塘捕魚"甚至是"放水捉魚",這其中還有一段漫長的路程,儘管生物資訊學手段提供了很大便利,但由於疾病種類及疾病差異,樣本量的侷限性,已發現的還很可能是冰山一角。這種方法前景貌似也不是很樂觀。我們換一種思路,打一個比喻。有一把凳子,也有一把配套的修理工具。配套意味著它能針對性地處理凳子問題。現在凳子壞了,"海量基因是凳子",但是我們不清楚哪個基因出了問題,或者準確說哪個基因出了問題,同時這個基因又是非常重要的(據現有研究,人體存在大量相對不重要的"垃圾DNA")。這就好比,我們不清楚凳子壞在哪裡,哪個點。但是又要修理凳子,我們是否能從已有的配套工具入手,比如一些修飾酶,提高他們的配套能力,使之解決問題。但同時,我們也不放棄直接修理凳子的可能機會。這樣也許成功率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