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釣魚其中的技巧非常多,因為魚難釣,所以對應的技巧多一些也是比較正常的。我們都知道冬季釣魚天氣選穩定,釣點選向陽,細線小鉤活餌,這些都是冬季釣魚的基本規律。在這些基本規律以外,還有不少容易被忽略的技巧,而這些技巧都會影響你的漁獲量。所以說冬季釣魚尤其注重細節。
一、發窩就開釣
發窩不開釣?難道要等到魚離窩嗎?冬季魚進窩慢,這個各位釣友都深有體會,往往都需要半小時以上窩點中才會有魚星出現。冬季鯽魚的活動範圍比較小,不太愛遊動,進窩之後往往不會很快就離窩,因為就是不愛動。發窩之後等上20分鐘再開釣,好處就在於養窩,透過窩點中的魚來達到誘魚的目的,這遠比使用窩料誘魚效果更好,這樣就能釣到更多的魚。在初冬的時候氣溫不低,鯽魚成小群覓食,如果不注意養窩,魚情是一波波的。冬至過後氣溫已經很低了,如果不注意養窩可能會出現釣2、3條之後再也沒口,等再次有口可能1、2個小時之後了,所以要注意控制下節奏。
二、注意餌料落點
臺釣講究的是誘釣一體,雖然在冬季也會用窩料打窩,但是餌料誘魚會比窩料效果更好。冬季比較講究窩點面積小,講究集中,所以一定要注意餌料的落點,儘量不打滿竿防止形成較大的窩點。其實原理還在於魚不愛動上,假設打滿竿,窩點面積圓桌大小,不打滿竿時注意餌料落點,窩點面積只有碗口大小。窩點面積大魚就會比較分散,窩點面積小魚就會比較集中,如果餌料落點準,窩點面積小的話餌料距離魚會更近,簡答來說餌料容易落在魚嘴邊。有時候餌料在魚嘴邊都未必吃,更何況距離較遠呢?所以注意餌料落點,對漁獲肯定是有影響的。
三、餌料一定不要加酒米
不少釣友在野釣鯽魚時都喜歡在餌料中加上一點酒米,好處就是增加餌料的比重,小顆粒的酒米隨著拋竿次數的變多能夠起到留魚的效果。但是在冬季餌料中一定不要加酒米,因為冬季講究的是餌料比重要輕,餌料輕才更好入口,此時氣溫很低,魚進食力度很小,一定要注意餌料不能重,否則就容易出現吃不進去的現象。如果是紅蟲肉夾饃,如果加了酒米就會非常難成團,同時餌料重量也會更大。所以搭配紅蟲肉夾饃,注意用細分的餌料,一定不要含有顆粒成分。
四、使用長子線
這個也是很多釣友會忽略的,因為在野釣鯽魚時除了冬季其他季節都不會使用較長的子線,因為子線長的話擺動幅度過大,到底時間較長,會給小魚更多的時間追上餌料,導致餌料不能正常到底。在冬季可以放心使用較長的子線,原因有三點。第一就是子線更長的話更不容易檔口,因為感覺上會更柔軟。第二是過濾小動作,讓傳遞出來的漂相更真實。第三就是有一定的動態誘魚效果,臺釣在冬季並沒有太好的逗釣手法,所以增加擺動幅度也能有一定的誘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