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歐盟DisinfoLab組織發現,網路上有大量透過針對它國有系統的虛假宣傳活動,透過以國際機構語氣與方式釋出虛假訊息與文章的為印度國家利益服務的大規模行動。非政府組織–歐盟DisinfoLab致力於研究和應對針對歐盟成員國,網路虛假資訊調查,該行動始於2005年,一直持續到今天。非政府組織歐盟DisinfoLab進行的一項研究說:“該行動的使命是將與印度衝突的亞洲國家(特別是巴基斯坦和中國)在網路上的聲譽受損,讓網路輿論為印度利益服務。” 該行動是對2019年釋出的初步調查的後續行動。

該網路活躍於布魯塞爾和日內瓦,主要是生產和擴大內容以破壞巴基斯坦。 代號為“印度紀事”的行動使死去的媒體,死去的智囊團和非政府組織復活。報告顯示,它甚至使死人復活。該網路是針對巴基斯坦的虛假宣傳的一部分,也是其第五代混合戰爭(5GW)的一部分,目的是在巴基斯坦造成混亂。

根據歐盟DisinfoLab的調查,“印度紀事”自2005年起運營的15年中,就有十多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認可的非政府組織在其手中得以復活。(其中包括傑出人權活動家路易斯·B·索恩教授的復活,他於2006年去世。該報告是以他的名字撰寫的。)

“ 2006年去世的路易斯·索恩(LOUIS B. SOHN)似乎參加了2007年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會議……”

這項研究發現了幾起身份盜竊案,包括歐洲議會前總統馬丁·舒爾茨的名字或英國前政府大臣詹姆斯·珀內爾的照片。它還包括覆蓋119個國家/地區的750多個虛假媒體;並註冊了550多個域名。

印度紀事–摘要

這項為期15年的影響力運營研究是透過開源調查進行的。結果表明,該計劃的其長期目的讓包括在印度境內加強親印和反巴基斯坦以及反華情緒。在國際上,它旨在鞏固印度的實力並提高其認知度,以損害其他國家的聲譽,並最終從歐盟和聯合國等國際機構的獲得更多支援與利益。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重點是對少數群體和人權非政府組織和智囊團的支援,透過這些團體利用歐洲議會議員的關係來影響歐盟和聯合國等國際機構決策人與部門,做出有利於印度利益和損害巴基斯坦和中國的行為與決定。

它還透過以下活動在日內瓦和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積極參與:支援少數群體權利的會外活動和示威;冒充聯合國認可的非政府組織;出席似乎完全無關的各種非政府組織的演講活動。

在布魯塞爾,日內瓦和世界各地建立偽造媒體,並透過ANI重新包裝和傳播,並掩蓋了至少97個國家/地區的本地媒體網路-從而增加了對與印度衝突的國家(尤其是巴基斯坦)的線上負面內容的重複。

印度編年史-假國際新聞網

根據歐盟DisinfoLab提供的詳細資訊,去年,發現了一個由65個國家/地區的265個假冒媒體組成的網路,這些網路在網上覆制了針對巴基斯坦的負面內容。

該網路是由惡意參與者建立的,這些參與者是自2006年以來在布魯塞爾活躍的偽造的歐洲議會雜誌“ EP Today”的幕後黑手。

《印度紀事報》的特點之一是它傾向於建立和維護大量的假冒媒體:《今日EP》,《歐盟紀事》,《日內瓦時報》,第4新聞社。

自稱為“布魯塞爾歐洲議會雜誌”的是歐洲議會議員和其他政治家的“蜜餞”,他們可以用它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尤其是那些為印度利益服務並破壞巴基斯坦的人。

這些歐洲議會議員和其他政治人物中的一些人參加了在日內瓦舉行的由少數人權利的非政府組織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會外活動,新聞釋出會和示威活動,這些非政府組織都是由同一行為者,例如歐洲巴基斯坦少數民族組織成立的。

由Srivastava集團在布魯塞爾建立的組織為歐洲議會議員(MEP)組織了前往克什米爾,孟加拉國和馬爾地夫的旅行。“歐洲議會議員的代表通常是作為歐盟官方代表團出席的,而實際上他們並不是代表議會旅行的。”其中一些旅行引起了很多制度上的爭議,因為歐洲議會議員代表團通常是作為歐盟官方代表團出席會議的,而實際上他們並不是代表議會出差。

編排印度編年史的演員與歐洲議會中三個非正式小組的建立直接相關,而又並非完全透明,即“南亞和平論壇”,“ B路支論壇”和“吉爾吉特-巴爾的斯坦之友” 。他們在歐洲議會內部和議會舉行新聞釋出會和活動。

印度紀事報–虛假資訊網

像WESTT這樣的組織(婦女經濟和社會智囊團)已經起草並向歐盟委員會建議了議會問題,併為偽造的歐洲雜誌撰寫了文章,例如EP Today。這些作為蜜罐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歐洲議會議員進入親印度和反巴基斯坦的言論,通常以少數群體權利和婦女權利等為切入點。

歐盟紀事–新的“ EP Today”

印度紀事–歐盟紀事

ANI的作用:重新包裝和擴大布魯塞爾和日內瓦生產的內容

日內瓦的非政府組織

在關注ANI在布魯塞爾和日內瓦製作的內容(通常是失真)的情況下,DisinfoLab發現了Big News Network和World News Network 一個覆蓋95個國家/地區的500多個假本地媒體的完整網路,有助於再現關於巴基斯坦和中國負面新聞全流程。

所產生的內容主要針對印度國民,並廣泛涵蓋了歐洲這些鮮為人知的“媒體”,歐洲議會議員和“非政府組織”。調查顯示,惡意行為者如何利用國際機構和線上搜尋引擎的漏洞重新包裝,扭曲和放大假的“殭屍非政府組織”的活動,以在全球範圍內影響或傳播虛假資訊。

它是如何發生的-步驟1

2020年9月17日,《歐洲紀事》刊登了一篇文章,涉及幾名歐洲議會議員的來信。這封信已寄給“歐洲委員會主席查爾斯·米歇爾,歐洲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昂,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和法國總統伊曼紐爾·馬克龍。它要求歐盟透過有力行動,在中歐峰會上有意義地解決中國的人權暴行。”

重要的是要注意,這僅僅是由一群歐洲議會議員簽署的一封信,而不是歐洲議會的正式立場。該文章的標題相當柔和:“對付中國人權暴行的有意義的發言和需要採取的強有力行動”。

第2步

Indian Chronicles的部分傳播業務圍繞著Big News Network進行,Big News Network是一個自稱為“新聞社”的新聞機構,擁有450多家媒體。雖然大多數網站基本上都是彼此複製貼上的,但它們的內容也並非都是原創。大多數時候,該網路將新聞專線公司,一些國際媒體和ANI新聞社的內容聯合起來。

然後,另一種偽造的媒體《日內瓦時報》(Times of Geneva)以及同樣虛假的據稱總部位於日內瓦的新聞社4 News Agency將產生書面和影片內容。

非政府組織在網上重新使用了此內容,並透過全球虛假媒體網路和/或印度新聞社(ANI)進行了傳播。

第三步

該行動歸功於總部位於新德里的Srivastava集團,該集團與婦女經濟和社會智囊團(WESTT)合作,贊助了27名歐洲議會議員訪問克什米爾,並會見了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

調查發現了由Srivastava集團直接控制的10個聯合國認可的非政府組織,報告全文對此進行了詳細介紹。他們的共同特徵?

它們全都源於真正的非政府組織的死灰復燃。《印度紀事》有效地受益於這些組織的往績,同時追求自己的議程:在聯合國會議和聽證會上抹黑巴基斯坦並促進印度的利益。

印度紀事報–複製貼上如何用於印度假媒體稿件

仔細檢視這些非政府組織的歷史,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們在本質上與《印度紀事報》無關。該行動幾乎可以找到任何已經倒閉的非政府組織,並將其復興以促進印度的利益。

報告說,例子包括捍衛和平,保護環境甚至……促進罐頭食品的組織。

在2007年不再存在之前,Canners國際常設委員會(CIPC)的工作完全是關於制罐業。它的輪迴似乎不再與食物有關:它主要派駐日內瓦的學生前往聯合國談論巴基斯坦,甚至在聯合國組織了有關人權的會外活動。

環境與管理研究中心(CEMS)

CEMS的建立年份不明,但已知的是它是在新德里建立的,並且在1980年代已經很活躍了,以促進針對工業家和教育家的環境問題研討會。

在新德里發現了一個地址的痕跡,但目前提供給聯合國的地址在加拿大,並通往雷格斯辦公室。

與該組織連結的域名已於2016年1月20日註冊,即與其他認可的NGO域名註冊的同一天。它也與Srivastava擁有的其他幾個網站使用相同的IP地址託管。可以確信地認為,該組織長期不活躍,實際上已被《印度紀事》復活。

在聯合國難民事務高階專員辦事處,該組織也派駐日內瓦的學生或以巴基斯坦少數民族代表為代表,傳達親印度和反巴基斯坦的資訊。

CEMS還在聯合國組織了有關“南亞人權”和“民主與世俗主義”的會外活動。

有趣的是,ANI和散佈ANI文章的虛假本地媒體網路將環境與管理研究中心呈現為由Amjad Ayub Mirza領導的“英國維權團體”,據說他是“來自PoK的活動家”(巴控克什米爾)。阿姆賈德·阿尤布·米爾扎(Amjad Ayub Mirza)擔任非政府組織執行主任,並擔任“查謨克什米爾和平與發展研究所”的顧問。ANI新聞社的許多文章中也提到他。

印度編年史ANI

最初的非政府組織的核心主題-環境-被印度編年史劫持,以破壞巴基斯坦。

一個有力的例子:“在CPEC之下,我們的河流被分流用於水力發電專案,這些專案造成了水資源短缺。這些專案將永遠破壞我們地區的生態。來自吉爾吉特-巴爾的斯坦的許多年輕人因抗議掠奪我們國家資源而被判入獄70-90年。”

印度編年史ABCD-聽說過ABC的虛假資訊嗎?

印度編年史ABCD-聽說過ABC的虛假資訊嗎?

Graphika的首席創新官CamilleFrançois在2019年9月釋出的一篇論文中指出了病毒欺騙的三個主要媒介:操縱者,欺騙性行為和有害內容。歐盟DisinfoLab為此添加了D,代表資訊分發。

Indian Chronicles網路是ABCD虛假資訊框架的完美例證。

“這應呼籲決策者採取行動,建立一個相關框架,以制裁從事虛假資訊和濫用國際機構的行為者。受到《印度紀事》影響的機構缺乏資訊的可能性很可能為重塑自我提供了空間和機會。”

當前的研究重新開放並以之前的工作為基礎,並在報告“用偽造的媒體影響決策者,對親印度影響力網路的調查”的報告中進行了記錄。

6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七年價格漲七倍,郎酒110年紀念為什麼這麼瘋狂?還能不能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