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媽媽,我想為您跳一支舞,如果將來有一天我不在了,您想我了可以看看手機。”今年9歲的李欣怡關上自己房間的門,用手機偷偷的錄下了自己想要對媽媽說的話,接著她又用手機錄下了之前在學校裡學習的舞蹈,舞蹈中的她表達著一個小女孩兒對媽媽的愛,但是在媽媽魏豔華的眼裡,卻是不能接受的。

事情需要從6月9日這天說起,這一天,化療結束的欣怡終於可以辦理出院回家休養一段時間了。就在欣怡媽媽魏豔華忙著收拾東西出院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平時記錄血常規的筆記本上寫滿了一頁字,透過字跡一眼就可辨認這是女兒寫的。

女兒這一頁字寫在了筆記本上很多空白頁的後面,魏豔華仔細一看,竟然是女兒寫給自己的一封“遺書”。只見其中寫道:“如果將來我不在了,你可以從手機上看看我,媽媽,如果我的病治不好的話,你就再要一個孩子吧。如果生的是女兒,那就是我回來找你了,我只要你做我的媽媽......”就是這一頁字讓魏豔華感到備受打擊,心裡像是被一顆巨石壓住,感到胸口陣陣憋悶,瞬間嗚的一聲,眼淚奪眶而出。

“媽媽,我真的很愛你,但是我不敢當面說這些話,怕你會流淚......我相信總有一天你一定能看見的,媽媽,我愛你。”魏豔華不想再讀下去了,但是還是忍不住的看了下去。

翻開手機檢視手機相簿,果然找到了女兒錄給自己的影片。一貫堅強的魏豔華,瞬間便崩塌了,久久不能平復自己的情緒。

2019年11月底的一天,像往常一樣在家裡玩耍的小欣怡開始發起高燒,欣怡的爸媽長年在外打工,只能由奶奶帶著欣怡到診所看病。拿了退燒藥和消炎藥回家吃,可是病情未見任何好轉。無奈之下只好一邊通知遠在南方打工的欣怡爸媽,一邊通知離家較近的欣怡姑姑,姑姑帶著她到縣醫院做了血常規,當時被診斷為貧血,但是治療仍無效果。

從南方趕來的欣怡爸媽帶著小欣怡轉到縣裡中心醫院,醫生懷疑是血液病,並建議不要在下面的醫院浪費時間,儘快轉到省城醫院。但是當時孩子已經高燒接近昏迷,在重症監護室搶救了兩天一夜後才連夜趕往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剛到這裡就再次送進重症監護室搶救。

2019年12月4日,診斷結果出來了,欣怡不僅被查出白血病,而且醫生說這是十幾年也難遇到的罕見白血病-“NK細胞白血病”。醫生建議等孩子的情況穩定住了先做化療,隨後根據情況決定骨髓移植的時間。

小欣怡原本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平時喜歡舞蹈,經常在學校參加舞蹈表演。隨著持續的化療,那個活蹦亂跳的小姑娘不見了,每天無精打采的躺在病床上。

隨著小欣怡化療情況的穩定,醫生說為造血幹細胞移植做配型準備了。首選最好是自己的至親,欣怡父母的配型卻先後以失敗告終。無奈之下,只好讓欣怡8歲的妹妹再次來做配型,可惜結果還是以失敗告終。

移植的事情不能耽誤,就在欣怡的爸媽為此發愁的時候,醫生傳來了一個好訊息,從中華骨髓庫已經匹配到了合適的配型,對方還是一位在讀的大學生。

得到這個訊息像是看到了生的希望。可是眼前的移植費問題再次讓著希望破滅,只是進倉費就要30萬打底,加上後續抗排異和康復費用至少需要60萬元左右。

“我一直在南方的管樁廠上班,一個月就掙那不到6千塊錢的工資。現在只能眼睜睜看著女兒配型終於成功了,卻沒有錢進倉。”欣怡的爸爸為了給女兒掙進倉費,疫情還很緊張的時候他就來做工了。

欣怡的爸爸李洋濤說,自從女兒查出白血病以來,留下欣怡媽媽在醫院照顧孩子,他早早的就出去打工掙錢了。即使不吃不喝,一個人幹十個人的活兒,短時間內也難以湊夠女兒的進倉費。

小欣怡來自農村的5口之家,爸媽之前一直在廣東打工維持一家生計。奶奶雖然上年紀,身體還行,在家裡幫著帶著欣怡、欣雨姐妹二人。

從欣怡生病之後,媽媽便從南方回來照顧醫院裡的欣怡。爸爸在年底回來了,新冠疫情剛得到控制一開始復工便再次奔赴廣東去了。他一刻也不敢停下來,他是這個家裡的頂樑柱。現在配型很成功,就急等著進倉做移植手術。一家人卻再也拿不出錢來,陷入了絕望。

8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裝臺大結局:八叔八嬸和好的猝不及防,八嬸還是向生活低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