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大秦賦》的豆瓣評分已經跌至6.2分,按照現在這個趨勢還有很大的下降空間,和前幾部完全不能比,但得益於前幾部的高質量和好口碑,《大秦賦》的播放量卻創下了歷史之最。
傳聞《大秦賦》當時分為上下兩部,上部講的是“大秦帝國之東出”,下部講的是“大秦帝國之天下”,上下部結合在一起就是秦始皇嬴政帶領大秦東出函谷關平定山東六國的故事。但沒想到《大秦賦》注水嚴重非常拖沓,總集數足足有78集,可直到第70集才滅了第一個國家韓國,按這個苗頭最後是要一集滅一國嗎?而且比較有名的大戰都開始用獨白和小場面來代替,看來是要徹底爛尾了!
嬴政繼位之後秦國的大戰基本上都發生在平定六國時期,可現在的戰爭場面卻是越來越少,群演更是寥寥數人。其實《大秦賦》前期的戰爭場面還是比較浩大的,遠景、全景拍攝也非常震撼,但越到後面規模越小,難道是前提超預算後期經費不足了?
趙王偃派龐煖攻打燕國的時候嬴政派兵直搗邯鄲,後來龐煖又帶兵支援邯鄲,不料王翦和桓齮將軍中途設伏,龐煖的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這場仗在歷史上也是比較有名的,但最後只用五秒的獨白代替了!
還有剛剛播出的肥下之戰,呂不韋死後嬴政派上將軍桓齮攻打趙國,開戰不久桓齮就被李牧的邊軍打退了,肥下之戰的慘敗讓嬴政非常受挫,因為嬴政親政之後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大的敗仗,但是《大秦賦》中肥下大戰的規模很小,群演也非常有限,為了揚長避短導演想了很多辦法,首先就安排了一場夜戰,因為天色漆黑所以看不清楚人數,其次用無數星火來替代李牧的十萬邊軍,最後在王翦支援桓齮的時候又用大量旗幟代替數萬大軍!
因為群演有限所以肥下之戰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全景和遠景,取而代之的都是小規模區域性戰役,其實這種拍攝手法也是很常見的,但是和前期恢弘浩大的場面比起來落差太大,不得不說導演組沒把錢用在刀刃上,剛開始為了吸引觀眾弄了幾場大戰,可後面卻如此敷衍了事!
除此之外《大秦賦》的改編力度也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個別人物的塑造上,趙姬這個人物幾乎貫穿全劇,可歷史上趙姬最大的爭議就是和長信侯嫪毐的糾葛,《大秦賦》也花了大量篇幅來講述趙姬和嫪毐,按說平定嫪毐之後趙姬也該消停了,但後來又是重回咸陽、又是派人刺殺趙偃、又和太子丹敘舊等,現在看來趙姬才是《大秦賦》的第一主角啊。
樊於期這個人物也被改了,歷史上樊於期在第二次領兵伐趙時被李牧打敗,為免於責罰他叛秦投燕,也有了後來的荊軻刺秦。《大秦賦》中樊於期是在冬兒死後畏罪潛逃,直到現在還沒有出現。
剛剛下線的上將軍桓齮並非自殺,肥下之戰大敗後桓齮帶兵撤退了,後來他和王翦再次起兵攻趙,而桓齮戰敗後直接被名將李牧擊殺,《大秦賦》中給桓齮設計的結局比較體面!
呂不韋也是一樣,《大秦賦》也讓呂不韋走的很體面,四國拜相之後呂不韋為了不讓嬴政為難直接服毒自盡,他死後其他六國再也拿嬴政沒辦法了,而嬴政為了給他報仇直接開始攻打趙國。但歷史上並非如此,嬴政和呂不韋可沒有這樣心心相惜,嬴政聽聞四國拜相呂不韋后直接把他貶到了蜀地,而呂不韋知道四國和嬴政都不會放過自己,所以就喝下酖酒自殺而死!
馬上70集了,一國還未滅,鄭國的大渠也沒修好,後面還有王翦用離間計對付李牧、李信的20萬大軍被項燕打敗、丞相羋啟叛秦歸楚、荊軻刺秦王等重頭戲,由此看來一統六國的大戰也會用更多的獨白和小場面來代替啊!
-
1 #大秦賦完全就是一個笑話,不懂歷史還來拍片,編劇強行洗白呂不韋,將呂不韋塑造成了英雄人物。雖然呂不韋對秦國確實有大功,但他也真的是想控制嬴政及秦國。並且編劇還將嬴政弱化,嬴政在統一中國的程序中,絕不是重親情和友情的感性人物!要不是每晚無聊,早就棄劇了。最最不能忍讓的是,該劇從開頭到快結尾時,都在重點闡述秦國和趙國的太后找男人的宮內趣事!
-
2 #但凡是戰爭,能帶過的就帶過,喊了六十多集的天下凝一了,秦滅六國估計最後一集結尾獨白一下就完事了
-
3 #本來也就滅趙費勁,滅完趙國,其他的沒壓力了,也就楚國去了倆趟。其他4國秋風少落葉,齊國還都沒用掃
-
4 #第五部,大秦帝國之統一,六個國家每個國家用10集來演秦國怎麼滅他們的,這樣又是一部電視劇出來了
-
5 #秦軍用上了機械化裝甲兵團去滅拿冷兵器的六國了,能不快麼
-
6 #覺得如果分兩部前面宮鬥戲這麼多,應該是為了給後面解釋為何始皇沒皇后做鋪墊吧,僅僅自己猜測…
-
7 #開玩笑,我大秦帝國的金戈鐵馬滅個六國不是分分鐘的事
-
8 #難怪不給用《大秦帝國之天下》這名字
-
9 #這不是大秦帝國第四部,而是大秦賦,主要以宮鬥為主線,滅六國為輔線,繼續等大秦帝國第四部-天下。
-
10 #應該是 戰國太后那些事
-
11 #本來是按歷史劇看的,結果是宮鬥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