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專家建議開放三胎”又上熱搜了。

一個月前,專家建議開放三胎已經讓大家情緒激動一波了。沒想到,這次大家的反應還是那麼激烈。

主要的態度還是:

“婚都結不起,還生三胎。”

“自己都養活不了,不想生個孩子跟著受苦。”

“不生,二胎都不打算要,堅決不生。”

可見,大家對“被勸著生孩子”這件事不是那麼友好。

“專家這樣建議,不是專家不懂,只能說明專家真的沒辦法了。”

因為2020年中國人口報告顯示,“少子老齡化”問題已成為21世紀中國面臨的最大“灰犀牛”之一。

什麼是“少子老齡化”?就是出生率低,老齡人口多。

問題有多不樂觀,看看這個人口結構圖,就全明白了。

“恐婚恐育”是個社會問題,絕不是一個簡單的三胎政策能解決的問題。

自2015年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以來,已過了五個年頭。

在計劃生三胎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下,第一批二胎家庭現在怎麼樣了?

01

二胎開放五年後,

第一批二胎父母已“瘋魔”

有人說,養一個孩子就養了一個碎鈔機,那兩個孩子就是兩臺。

每天晚上,聽著這兩臺碎鈔機“轟隆隆”地響,腦殼就忍不住疼。

沒錯,有二胎後,最強烈的感受就是:“窮”!

養娃一時窮,一直養娃一直窮。

網上有個詳細的統計,列舉了孩子在各個階段的花費,看著真讓人頭大。

也就是說,養育一個孩子的平均費用在62萬~197萬之間。

那兩個孩子呢?

就這樣,有的父母,在有了二胎之後,不知不覺地就成了“隱形貧困人口”。

養娃就是一場燒錢大戰,窮是最好的避孕藥。

據統計,在2020年中國養娃成本Top10城市中,從孩子出生到大學畢業,十個城市全部在100萬以上,有4個城市在200萬以上。

難怪會有人說,“養大一個娃,就要消滅一個百萬富翁”。

為了讓孩子過上有質量的生活,老母親老父親自覺地調整了生活習慣:

老母親為了孩子,買了空氣清淨機和高價奶粉;

老父親為了女兒的學業,自動放棄了看電視,換車這些“浪費行為”;

確實,有了孩子之後,就不要想有什麼個人生活。

生活的原則就七個字:一切以孩子為本

什麼購物、旅遊、換手機都拋諸腦後,我穿著最樸素的衣服,拿著最便宜的帆布袋,送孩子上最貴的補習班,我驕傲!

他人說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當父母,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潛力有多大!

“那麼喜歡孩子,就再生一個吧!”

“滾!”

02

不是不願意生,

是生活已經把人耗幹

之前熱搜有個話題“這屆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生娃了?”

其實除了缺錢,這屆年輕人普遍缺的還有休息時間。

這條訊息在微博上獲得了將近十萬網友的贊同。

“我發現不管下班有多晚,到家之後,一定要玩三個小時才睡覺。這三個小時,就是人的休息剛需。”

為什麼不願意生孩子呢,為什麼不願意用休息時間養孩子呢?

問題是,現在的年輕人真的沒有休息時間啊。

這就是目前生育問題的現狀:不是年輕人想不想生孩子的問題,而是職場壓力和社會節奏是否允許年輕人生孩子的問題。

因為工作實在是太忙了。

還記得前幾天,北京有個小姑娘,她都加班半個月了,生日當天,被領導叫回去加班。

已經打上車的她哭著讓司機掉頭,她說:“今天是我的生日,只有銀行給我發了個生日快樂的簡訊。”

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只需要一瞬間。

不說年輕人,那些已經結婚,有車有房的“成年人”總算能養得起孩子吧?

是的,他們是有車有房,但是他們需要還貸啊。

他們是“職位光鮮”,但是他們的壓力之大,應酬之多,心裡之苦跟誰說呢?

就像這條微博說的那樣:“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

因為他們不敢生病,不敢遲到,更不敢辭職。

還記得那個為了拿全勤獎,在地鐵裡狂奔,暈倒了也不願意休息的媽媽嗎?

還記得那個在寒冷的街頭下,嘴裡嚼著乾麵包,埋頭痛哭的爸爸嗎?

不是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家,誰會這樣拼呢?

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穆光宗說:

在高生育成本時代,我國並非一個人口友好、生育友好、兒童友好、家庭友好、老年友好的社會。

因為每個成年人早就被身上的擔子壓得喘不過氣了。

03

生不生孩子,

媽媽的態度很重要

最近有一個很火的影片,“生育之前不會告訴你的事”,講述了生孩子過程中以及之後會面臨的各種生理上的不適。

坦白說,這個影片看得我淚流滿面,因為實在太寫實了。

“生孩子後的第一次排便,也會像生孩子時一樣痛。”“生產後的6周內,你都會在夜晚醒來,汗流浹背。”“在氣溫32度的時候,你可能感覺要凍死了;然後在15度的時候,你可能會感覺到很熱。”

不管資訊是否發達,社會進步到什麼程度,女性對生孩子這件事一直沒有太大的選擇權,她們只能“被迫”地憧憬,即使承受了痛苦也會認為是值得;

但是沒有人真正去問她們:

“你喜歡孩子嗎?”

“你願意再生一個嗎?”

“你晚上睡得好嗎?”

在社會的大趨勢下,這些媽媽有時覺得“做別人的媽媽挺幸福的”,但是當她們覺得自己被“囚禁”而沒有出口的時候,卻是徹底失語的。

社會總在用為母則剛、媽媽是超人之類的高標準嚴要求和讚揚,給媽媽們套上枷鎖。

但事實上,這些稱讚,非常廉價。

沒人知道她們在成為母親之後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章子怡說,生孩子後的漲奶之痛,是她這輩子經歷過最劇烈的痛;湯唯在生孩子之後,拍戲的時候總上廁所,被雷佳音“吐槽”後忍不住哭了,因為產後的後遺症總是讓她漏尿或者尿頻尿急;Ella首次公開自己3分鐘生產過程,她宮縮時候痛苦的樣子,讓兩個姐妹心疼得淚流不止。

一個媽媽說,她感到自己在工作場合得到的一種最高褒獎,就是別人誇她“你表現得就像沒孩子一樣”。

每一個光鮮的產後媽媽,背後都是咬牙堅持。

前幾天鄧超也發微博說,“世界上最繁重的工作就是當母親的工作。”

因為當母親這個工作,最繁重,最費心,也最光榮。

當你權衡是否生孩子,是否想要二胎甚至三胎的時候,請一定多問媽媽的意見。

因為忍受劇痛生孩子的是她們。

媽媽和孩子就像兩棵樹,雖然長得很近很近,但都有各自的根,各自的枝,更有各自的權利和自由。

把孩子當人看,更要把媽媽當人看。

她們,不僅僅是媽媽,更是她們自己。

生孩子不是完成任務,這取決於每個家庭的需求、能力,更重要的是尊重媽媽本人的意見。

8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臺地鐵再次斷軸,日本自己都認了,臺媒還堅持甩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