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即將進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中將對刑法修正案的草案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此次草案對關於未成年人犯罪的處罰提出了新的規定:12週歲到14週歲的未成年人犯了特別惡劣的案件,例如故意殺人或故意傷害罪,那麼也可以按照刑法進行處理,被告人要承擔刑事責任。
據相關調查顯示,在所有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尋釁滋事、打架鬥毆這型別的犯罪案件數量上升較快,而且犯罪者多為初中生。在所有的未成年犯罪的被告人中,來自農村的犯罪人數佔82.06%。
這些資料生動形象的體現出了當下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也反映出了當下社會的許多問題。首先是農村孩子的法律意識薄弱,這是因為農村地區經濟水平過低所導致的。在許多農村地區,大人為了賺更多的錢便會在農閒的時候外出務工,而孩子則是由家中老人照看。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許多孩子走上了犯罪道路。其次便是鄉村教育的不完善,許多偏遠的鄉村學校缺少高質量的教師,這就使得孩子們在道德方面和法律方面的教育比較缺失。
在今年的11月份,陝西警察便破獲了一起性質極其惡劣的未成年人犯罪。三名少年因為和同學產生感情糾紛,便將其毆打致死,最後埋屍荒野。
2020年4月14日,郎溪10歲女孩婷婷失蹤,警方調查排除了女孩離家出走、被拐賣、被他人帶走的可能性,確定她已經遇害,而兇手竟然是鄰居家13歲的楊某某,他殘忍殺害婷婷後將她拋屍灌木叢。楊某某因未滿14週歲,不需要付任何刑事責任,而他的父母拒絕道歉賠償,如今半年多過去了,對於婷婷父母,他們沒有依然任何表示。
人之初,性本善。可是最近幾年發生的未成年人惡性案件越來越多,這些犯罪嫌疑人手段之殘忍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從這些未成年人的惡性案件中,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犯罪手段帶有明顯的虐待性,而這背後的原因也值得每個人深思。
隨著網路和手機智慧化的普及,許多的孩子養成了從網際網路中獲取資訊的習慣。但是網際網路上有著各種各樣的資訊,有許多人為了博眼球惡意散佈低俗思想言論。如果未成年人不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則很容易受到低俗思想的影響,從而走上犯罪道路。
青少年的身體正處於發育階段,所以體內的激素分泌不穩定,這也導致了青少年衝動易怒的性格特點。這樣的性格使得他們極其容易和其他人發生矛盾,再加上青少年不懂得如何去解決矛盾,所以就容易採取極端方法來發洩心中的情緒,從而闖出彌天大禍,葬送自己的人生。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學校老師和家長應該加強對青少年的心理疏導,及時瞭解他們的情緒變化。學校也應該聘請專業的心理老師,定期為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和疏導,教導學生正確的處理人際關係,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緒。同時應該持續增強對青少年深入性的法律教育,讓他們理解法律的內容,然後可以運用在實際生活中。
另外學校要多開展體育活動,讓學生們的精力可以充分釋放,這樣便會降低學生們打架鬥毆的衝動。而且家長也要多陪伴孩子,讓孩子儘可能的遠離手機,因為孩子們使用手機往往不是在學習,而是瀏覽暴力甚至色情內容,青少年長期閱讀這樣的作品,人生觀和價值觀便會產生扭曲。
想要降低未成年犯罪,不僅僅需要學校和家長的配合,還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讓社會充滿愛和正義,那麼青年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必定可以找到自己的價值和努力的方向。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所以讓我們一起努力,莫要讓祖國的花骨朵還未綻放就凋零。
大家對這件事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