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不只是法國,中國道路創造的鉅變,正被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關注。英國資深中國問題觀察家休·佩曼指出:“通過理解中國的變革,任何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復甦之路。”

毋庸贅言,“中國奇蹟”早已是國際輿論中的熱詞。國際社會正努力探尋著創造“中國奇蹟”背後的“密碼”。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外國學者眼中中國成功的密碼吧。

中國道路是成功密碼。

中國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正是篤定沿著這條道路不斷前進,中國人民才獲得了自信和力量,新中國才創造了舊貌換新顏的人間奇蹟。

國家、政策和時機的作用

中國政府的所有目標都是打造強大的國家,而其他國家的開國元勳們完全相反。

“實事求是”和“摸著石頭過河”可能聽起來不那麼深刻或精確,實際上卻比象牙塔、智庫或行業遊說組織發明的許多西方方法更加現實和實用。這種務實的政策制定有許多要素、試點方案和排序。

決策制定必須有條不紊。中國的決策制定過程有其“規劃”體系和高階技術官員輔佐。黨的領導小組,國務院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機構,不斷尋求解放思想,共同培養人才和發展共識。所以想法在實施之前就已被廣泛接受。整合這些要素,政策成功的可能性就會提高。

所有國家都需要不斷進行結構改革。西方許多人忘記了這一點,認為市場和政治多元化會自動完成。美國醫療成本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翻倍,不得不降低醫療支出;歐盟不得不重新考慮其組織架構和移民政策。

所有社會都必須意識到需要不斷的機構改革,否則發展就會不可持續或陷於停滯,同時帶來經濟衰退。僅靠市場和民主是不足以確保無縫銜接的。

事實上,上述這些意識很容易在亞洲培養。幾千年來,《易經》一直教導人們,除了生死之外,生活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我們需要長線思考,可能長達幾十年。在實施之前,要進行大量的研究、諮詢和討論。

傳統的中國思想認為一個歷程的結束是另一個歷程開始或初露端倪。建築和改革都不可能像燈泡那樣開啟,一次“大爆炸”可以一勞永逸地立即改變一切。

中國不是一個可以快速控制和執行的“小型實驗室”。比如,在鐵路建設破紀錄的發展之後,中國的鐵路網仍然只有美國的一半,但中國的人口幾乎是美國人口的四倍。中國擁有百萬人口以上的150個城市中目前只有22個擁有地鐵或快速公交系統。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這讓我(本書作者休·佩曼)想起周恩來總理在巴士底日(法國國慶日)招待會上對法國大使的回答。據說當時一位沽名釣譽的法國大使問周總理1789年法國大革命對中國政治發展的影響。周恩來為了不冒犯其他大使,很有技巧地回答“現在說還太早”。是啊,在這片近14億人口的大陸上,做任何事都要花很長時間。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發現不一樣的E-Town——駐華外交官聯誼暨科技考察活動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