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中亞地區,顧名思義,即亞洲中部地區,關於中亞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德國地理學家提出的,而關於這一概念界定的具體範圍一直以來都沒有達成統一的共識。

而如今被廣為接受的概念界定是上世紀蘇聯官方給出的範圍最狹窄的邊界界定,即中亞大致由五個國家組成,分別是土庫曼、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塔吉克和哈薩克。

冷戰世界格局結束之後,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世界成為了美國"獨領風騷"的超級大國的全球格局,似乎世界上已經沒有國家能夠成為美國的對手和強敵了。相較於美國的高調,中亞在全球勢力範圍中一直處於一種相對來說比較低調的狀態。

而哈薩克就是在"低調"的逐步成長,成為了一個美國都不敢動的軍事大國,悶聲發財,深藏不露,從不張揚,從發展經濟到壯大軍事實力,哈薩克走的每一步都十分平穩且順暢,從不惹事只是默默的在發展。

在全球各個國家都沒有注意到的時候,哈薩克已經成為了中亞的"領頭羊"。

一、美國認證的中亞領頭羊:哈薩克

在世界冷戰格局結束之後,俄羅斯、中國成為新興大國,但顯然他們的發展多多少少都受到來自國際社會,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力量的阻礙。

而哈薩克之所以能夠發展的如此順暢,很大程度上也要歸結於美國和哈薩克之間的關係相對來說一直都比較友好。

1.美國——哈薩克的"夥伴"和"老師"

哈薩克對於美國的態度一直都是十分友好,甚至帶有"崇拜"情緒。這樣的情感是有其歷史根源的,最初在哈薩克獨立之後,美國是最早承認並與哈薩克建立起外交關係的國家之一。

哈薩克與美國之間關係有了較為迅速的進展,但雙方之間的外交關係實際上是各取所需,哈薩克雖然把美國視為其外交關係中相對重要的一部分,但對美國來講,哈薩克並不是美國對外關係中最好的夥伴。

哈薩克從獨立以來,一直積極的發展與美國之間的關係,這份積極也不無原因。可以說哈薩克在世界局勢的大博弈中,是藉助美國之力才成功上位的。

在冷戰格局結束之後,美國毫無疑問的成為了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資源和技術都有待提高的哈薩克與美國交好可以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首先,可以從美國那裡得到資金和技術的幫助,進而發展國家技術經濟。

其次,美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無論是從時間還是從發展速度和規模來說都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因而哈薩克的社會經濟重建需要借鑑美國經濟發展的經驗

再次,美國作為世界超級大國,擁有世界上最為豐富的資源,這種資源並不同於自然資源,而是哈薩克邁向國際舞臺的關係資源和經濟資源,依靠美國哈薩克可以迅速進入世界國際貿易經濟領域,打通國際金融領域發展的脈絡。

最後,人際關係存在明爭暗鬥,國際關係也不例外。

哈薩克與美國交好實際上相當於有了在國際舞臺上的通行證,能夠藉助美國的震懾力掃除和平衡來自外部的威脅。而美國也可以藉助哈薩克拓寬自己的"視野",加強自己的掌控力。如此互利互惠的好夥伴,哈薩克自然不會錯過。

2.哈薩克:美國在中亞的"監視器"

誠然,在美國與哈薩克的關係中,並不總是哈薩克主動的,美國也在積極的與哈薩克建立外交關係,主要是基於兩方面的考量。

一方面是因為哈薩克在獨立之前,擁有蘇聯之前的重工業技術和武器,隨著蘇聯的解體,哈薩克成為了最早經持有的核武器的國家之一,美國最初是擔心核武器在哈薩克失控,造成對美國安全的威脅,美國為了自己國家未來的發展也需要與哈薩克維持友好的外交關係。

另一方面美國從冷戰格局結束之後,對於亞洲各國已經開始進行戰略"預防",為了維持自己超級大國的地位,美國尤其注重在歐洲和亞洲國家的戰略部署,而哈薩克顯然符合美國的戰略要求,哈薩克正好處於亞洲和歐洲交接的地界,戰略優勢地位顯著。

對於美國來說,與哈薩克交好,可以同時牽制亞洲的中國和歐洲的俄羅斯,在初期來說,培植中亞地區的哈薩克是美國防止蘇聯復甦的根本原因所在。

總的來說,美國與哈薩克之間的外交關係是相互的,雙方都是為了維持各自的利益而進行的外交,哈薩克需要美國開啟國際市場,而美國也需要哈薩克來牽制俄羅斯和中國。

二、新世界中的新哈薩克

哈薩克能夠成為中亞領頭羊不僅僅是依附美國的勢力,也離不開自身的努力。

21世紀初期,哈薩克的經濟發展已經飛昇到了相當令人矚目的地步,相關資料顯示,在2006年哈薩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經突破5000美元大關,資料標誌著哈薩克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1.對外經貿的發展:能源出口,新的競爭優勢

二十一世紀初期,哈薩克在制定一年一度的國家發展計劃的同時,對於哈薩克如何全面融入國際經濟的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重視,基於哈薩克的現實條件和國家的政策方針,提出了要確定和利用新的競爭優勢,提升國家經濟的持續競爭力,鼓勵對外貿易和經濟的發展,鼓勵哈薩克企業走出國門。

尤其是哈薩克作為新的能源輸出國,開始在國際上佔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油氣資源的生產和發展在國內需要急劇的重視起來,以吸引外國和本國的投資者,尤其是以中國和東南亞為主的人口和市場大國。

而哈薩克重視的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成效十分顯著,在推行政策的第二年,哈薩克對外經濟聯絡和規模進一步擴大,外貿額年均增長了近30%以上,據哈達克斯坦官方資料統計,在2006年對外貿易總額同比增長了將近40%,可以說對於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尤其是作為能源大國,哈薩克也看到了對外經濟發展的前景,在吸引外國投資者的基礎上,也強調維護哈薩克本國的利益,必須要注重國內經濟和社會的均衡發展。

工業化雖然能夠給哈薩克經濟帶來相當可觀的利益,但應該堅持奉行負責任的、互利的政策,一方面維持住本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利潤,保證國外能源合作伙伴利益的穩定性、預見性和長期性,另一方面也要要求外國投資者維護本國發展的利益。

本國的政策導向是要積極應對挑戰,降低關稅壁壘,應該考慮與鄰國之間的合作,建立中亞地區各個國家之間的發展網路,同時也要積極解決環境問題,實現綠色工業和能源發展。

2."競爭型"的經濟發展和增長模式

哈薩克從獨立開始,社會經濟幾乎是以負值開始的,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發展是有經濟基礎的,哈薩克的發展是從社會經濟危機開始的,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才逐漸走出低谷,開始有點起色了。

當時的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制定了相關經濟發展的國情諮文,包括未來十年、二十年的發展戰略規劃,大力發展建設基礎設施,提高工業發展在社會經濟中的比重,提高技術含量,從產業到科技制定了全面的發展戰略。

哈薩克政府領導人從國內和國際兩個層面制定了詳細、全面的國家發展戰略,一方面在國內積極引導投資,使得國家關注的重點發展領域能夠得到長久的迅速發展,在培育重點大企業發展的同時,也要採取積極的發展政策扶植中小企業的發展。

另一方面對於哈薩克在國際社會經濟領域的發展,並沒有為了經濟發展而損害國內社會和環境利益,而是一種均衡的、長期視角下的策略。

顧全了國內外的哈薩克,經濟的發展可謂是順風順水。

三、哈薩克:來自軍事大國的震懾

隨著哈薩克經濟和軍事逐漸得到發展,在國際舞臺上的重要性日益凸現出來,從最初需要美國進入國際市場,開啟對外交往和貿易關係,到現在發展成為連美國都忌憚的國家,哈薩克的成長應該說是悶聲作大事的那種驚豔的形象。

拋開哈薩克迅速發展的經濟不說,其軍事力量的強大是令人驚詫的,這其中既有哈薩克歷史上的積澱,也有後期努力發展壯大得出的成果。

哈薩克在冷戰格局解體之前,因為戰略地理位置的原因所在,一直是一個親蘇的國家,因而最初是在蘇聯的扶持之下成長起來的,而蘇聯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軍事發展十分超前的國家,因此才能成為能夠與美國相抗衡的超級大國。

當時接受了蘇聯援助的哈薩克,擁有了世界上軍事戰備排名靠前的武器,單單是坦克就超過5000多輛,這對於當時許多國家來說都是能夠十分震懾的軍事力量所在。

而在冷戰結束後,哈薩克並沒有放棄對軍事力量的關注,但軍事的發展是需要投入資本的,因而最初哈薩克的戰略組成是先發展國內經濟,並在此基礎上發展軍事力量,至少能夠在中亞地區成為發展相對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大國。

四、明確國際責任:成為國際大國

與此同時,哈薩克之所以是默默發展,悶聲發財的國家形象,是因為其幾乎沒有與其他國家產生任何爭端、糾紛和矛盾,不惹事,哈薩克一直奉行積極的,全方位的,平衡的外交政策,尤其是擁有和美國之間良好的外交關係,在對外關係上已經省去了大半的麻煩。

在制定對外政策上,哈薩克從一開始就明確了要積極發展同俄羅斯、中國和美國、歐盟之間的戰略合作關係。

在加強同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外交關係的同時,哈薩克領導人對於其在中亞和國際社會中的作用有著十分清醒的認知。

他提出,要想實現哈薩克與這些大國之間的交往和合作,首要的是要加強哈薩克在地區和國際合作中的作用和威望,同時必須擔負起在中亞地區和國際社會中的責任,密切關注和注重同中亞鄰國之間的友好關係交往,關注中亞地區和中亞國家經濟的繁榮和政治的穩定。

因此,哈薩克在中亞地區合作中起到了絕對的"帶頭作用",一方面是哈薩克自身發展比較超前,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力量的發展都能夠帶給其他中亞國家發展經驗和幫助。

另一方面,哈薩克時刻堅持要發揮自己的作用,幫助整個中亞地區提升在國際舞臺中的地位。

與此同時,隨著聯盟和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哈薩克領導人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也在不斷調整哈薩克在地區經濟發展和國際舞臺中的地位

作為中亞地區的"領頭羊",哈薩克並沒有將自己的發展局限在某一範圍,周邊地區存在諸多的不確定和不穩定的因素,所以在自身的發展中並不強調對別國的依賴,而是在堅守國際規則的同時,積極注重哈薩克全方位的發展,強大自己才有發揮作用的舞臺。

12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特朗普迎來壞訊息,拜登競選欺詐證據還未找到,自己人反倒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