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講,要想維持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除了合理的人口規模、豐富的自然資源外,穩定的社會秩序同樣很重要。如果上述要素搭配不合理或缺失的話,則這個國家很可能會陷入發展困境當中,甚至會引發國家動亂,連生存都會成為大難題。比如,非洲石油大國利比亞,便是典型“案例”。

利比亞行政區劃圖

利比亞,位於非洲北部,北臨地中海,東接埃及,東南與蘇丹為鄰,南毗查德、尼日,西界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海岸線長約1900餘公里,國土面積約176萬平方公里(非洲第4面積大國),總人口約647萬,首都是的黎波里。利比亞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其中阿拉伯人約佔總人口的84%,大約95%的國民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約佔97%),以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

利比亞是個歷史悠久的古國,早在公元前3世紀,境內便建立起努米底亞王國(前202-前46年),長期與迦太基、羅馬兩大帝國爭雄。努米底亞王國滅亡後,利比亞先後遭受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前後將近兩千年時間。1912年,義大利擊敗奧斯曼帝國,從而將利比亞變為它的殖民地,但直到數年後才徹底征服全境。

利比亞境內的羅馬古城遺址-大萊波蒂斯

1943年,作為戰敗國的義大利向同盟國投降,其海外屬地悉數被瓜分,其中利比亞被英、法兩國聯合佔領。1951年12月24日,在獲得英、法兩國同意的情況下,利比亞聯合王國宣告獨立,1963年又更名為利比亞王國。1969年9月,以卡扎菲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國王伊德里斯一世,宣佈建立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1977年3月2日又改國名為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

自1969年起,卡扎菲在利比亞執政長達42年時間,雖然成功地領導了利比亞在非洲率先擺脫貧困,但由於他實行高壓、恐怖的獨裁統治,加之與西方國家交惡數十載,由此為他招致大批國內外反對者。2011年,在西方聯軍的幫助下,反政府武裝推翻獨裁統治,並擊斃卡扎菲,利比亞的歷史由此翻開新的一頁。然而,卡扎菲死後,利比亞迅速陷入軍閥混戰、分崩離析的狀態中,直到今天局勢依然沒能穩定下來,從而給社會秩序和經濟發展帶來嚴重創傷

利比亞前獨裁者卡扎菲

作為備受命運眷顧的國家,利比亞的自然極其豐富,完全具備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截至2014年,已探明原油儲量為430億桶(多為含硫量低、蠟油產率高的優質原油),天然氣為1.54萬億立方米(非洲第4),鐵礦約20-30億噸,石灰石為1840萬噸,高嶺土為2004萬噸。除上述主要礦產外,錳、磷酸鹽、銅、錫、硫、碘、鋁礬土等礦藏的儲量也比較豐富,堪稱坐在“聚寶盆”上的國家。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利比亞能夠有效地開發、利用好上述資源,如果該國局勢能夠保持長期穩定,完全有可能擺脫貧困,步入富裕國家的行列。事實也的確如此。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利比亞利用大自然的恩賜,集中全力來發展以石油、天然氣等為主的能源產業,使得國家財政收入呈螺旋式上升態勢,人均GDP早在1990年便攀升至6514美元(中國同期為317美元),2008年更是激增至1.44萬美元。

利比亞油田

然而,由於國際原油價格的起伏不定,加之2011年以來大規模內戰的嚴重破壞,導致利比亞的經濟連遭重創,石油出口、GDP總值和人均收入都呈現斷崖式下滑的態勢。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資料,利比亞2018年的人均GDP為7235美元(約合50645元人民幣),雖然屬於“中等收入偏上”國家,但跟2008年(1.44萬美元)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利比亞人均GDP雖然並不低,並且實行免費醫療、教育制度,但考慮到社會財富分配不均、社會動盪、物資匱乏、物價奇高等因素,普通民眾的真實生活水準其實比較低。截至2018年,利比亞的失業率達18.5%,文盲率達13.9%,新生兒死亡率達6.4‰,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達10.2‰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2019年度人類發展指數,利比亞在189個國家中排名第110位位居下游

利比亞分裂形勢圖

在很難實現社會財富合理分配的前提下,為了解決生存難題,向外國或國際組織尋求援助,便成為利比亞政府的“不二之選”。大量的外援固然有利於幫助利比亞度過難關,但並無法消除它貧窮落後的根源。正是認識到這一點,利比亞政府近年來在致力於結束內戰、穩定秩序的同時,也推出一系列積極的改革措施,並取得一些成效,假以時日,或許就能走出動盪不安的困局,重新過上富裕生活。

參考書目:《列國志:利比亞》、《利比亞史》 。

8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22歲孕婦腹痛難忍以為便秘,一個小時後在衛生間生下健康女嬰